上半年CPI降1.1% ,PPI降5.9%,专家分析认为
中国经济暂无通货膨胀之忧
本报讯(记者涂露芳)今年货币信贷的高速增长一直备受关注,因此引发业界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CPI降1.1%、PPI降5.9%的幅度超出预期,这让通胀与通缩的争论戛然而止。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一直处在下降区间。CPI同比下降1.1%(上年同期上涨7.9%),而且自2月份以来一直在降,分别下降1.6%、1.2%、1.5%、1.4%和1.7%。3月份以来,CPI环比也一直下降,3至6月,环比分别下降0.3%、0.2%、0.3%和0.5%。与此同时,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9%,并且1至6月,同比降幅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1至6月分别下降3.3%、4.5%、6.0%、6.6%、7.2%和7.8%。
“CPI、PPI降幅超出预期,表明社会总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压力很大,而货币信贷规模扩张并不直接进入商品领域,因此在经济全面复苏之前通货膨胀不太可能出现。”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室主任刘霞辉认为,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需要两三年时间恢复,通胀也应该是两三年后的威胁。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明确表示,目前没有通胀压力,基准利率近期不会有重大的调整。
不过,1至6月,国内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8.5%,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24.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近7.4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万亿元,为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50%。这些天量数据可能为未来经济增长埋下隐患。
左小蕾分析,目前总需求推动的通胀没有形成,因为经济增长还没有真正恢复到正常水平,CPI还在低位运行。资产价格上涨可能形成的成本拉动通胀,在去库存化没有结束、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适当调整之前,也没有形成条件。但在经济增长恢复循环,产能得到适当调整,货币开始周转时,货币供应远远超出经济正常运行需要的乘数效应将加速通货膨胀的形成。RJ033
●新闻链接
GDP能否保八
专家各执一词
随着上半年GDP增长7.1%的数据出炉,全年经济增长能否保八引发业界争论。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犁判断,下半年GDP增速达到8.9%就可实现全年增速8%的目标。从二季度的经济回升势头来看,三四季度经济增长达到9%左右应该不难,而且去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基数也较低。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室主任刘霞辉则认为,在全球经济未走出衰退的前提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可能性很小。不少人预测中国经济会呈“V”字型反转,但他认为下半年不太可能强劲反弹,只能说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探底后经济活跃度仍有限,可能经历一些波动,因此全年经济增长能达到7.5%至7.8%就非常不错。
刘霞辉建议,政府对经济周期的调整不能取代市场自发的调整,以避免延迟企业优胜劣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因此,下半年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要格外谨慎。如果过度调动社会资源,也可能透支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涂露芳)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