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中央文明委授予的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中,安徽省马鞍山市榜上有名,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在众多的考评指标中,社会治安状况之好,超出人们对这座工业和移民城市的最好判断:去年,马鞍山市刑事案件在上一年下降16.9%的基础上,再次下降19.2%,下降幅度位居安徽省第一,其中可防性案件下降22.8%;据安徽省统计局调查显示,去年该市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7.01%,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在全省名列前茅。
“马鞍山市的治安之所以防得住、控得好,就是我们在基层治安防控上舍得投入。”马鞍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群说,在平安建设中,马鞍山市把加强居民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创建基础工程和民生保障工程,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以居民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营造了平安和谐、安全放心的人居环境,促进了社会治安的持续好转。
政府出资提高小区物防水平
马鞍山市的老旧小区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治安防控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基础十分薄弱,大多数属于无围墙、无防盗门、无门岗值班室、无视频监控系统的“四无”小区,一度成为侵财类犯罪的高发区域,曾占该市侵财类犯罪案件的40%以上。
老旧小区的治安不好转,整个马鞍山市的治安都会拖后腿。综治部门调研发现,无论“看楼护院”的多么勤快,总会有“打盹”的时候,死看硬守的“安全”是脆弱的,只有把院墙围起来,才能把安全“关起来”。因此,马鞍山市综治部门向市委市政府建议,改造所有老旧小区,为老旧小区“上锁”。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作为全市40项民生工程之一,纳入治安防控设施建设。马鞍山市决定,从2008年起,用三年时间,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按2:1的比例共同出资3600万元,分期分批改造老旧小区。
据马鞍山市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范代民介绍,该市第一批15个老旧小区治安防控设施建设如期完成,共安装单位防盗门1300樘,增设小区视频监控点165个,新建治安值班室20个、车棚车库23个,封闭小区出口42个。这些小区已从以往的案件多发小区变成低发案甚至零发案小区。
物防、技防硬化的同时,马鞍山还同步提升了人防的能力。全市113个社区全部配备了综治专管员,并从下岗失业人员中招聘了132名专职治安员,专门从事居民区的巡逻防范,费用全部由财政“买单”,从而形成社区民警、综治专干、专兼职治安员和物业公司保安等各方面力量参与的多层次、全天候、立体化的人防工作格局。马鞍山市综治办副主任唐杰说,与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同步,治安防控制度建设也同步“配套”,以社区和小区为单位建立了治安形势分析制度、建立治安联防联席会议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推动各种防控手段的高效运行。
“软硬兼施”平安建设领跑全省
近日,马鞍山市花山区居民刘刚兴冲冲地来到解放司法所,把已拿到6000元赔偿金的好消息告诉首席调解员魏敏。3个月前,由于楼上住户的热水器铜管爆裂,刘刚家里上演了一出“水漫金山”。为此,他和楼上的租住客、房东、经销商之间闹起了多重矛盾,经过首席调解员魏敏来回调处,四方纠纷得以解决。
2008年年初,花山区率先在马鞍山市推行首席调解员调处包案制度,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急于解决的矛盾纠纷“承包”到人。去年一年,该区18位首席调解员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95件,调处成功率达99%。今年以来,他们又成功调处近百起纠纷。花山区司法局局长田晴峰对记者说,聘请各部门有专业优势的业务骨干作为首席调解员,他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当事人哪些诉求是合理的,应该通过哪些渠道来解决。包案处理,更增添了首席调解员的责任感。
“如果说,案件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外因,那么,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就可以看成是影响平安和谐的内因了。”马鞍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群说,文明、和谐马鞍山的另外一个标志就体现在对矛盾纠纷调解上。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调解优先理念,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包案调解、联合调解和援助调解等多元模式并举的调解工作新格局。
马鞍山市司法局局长洪学农说,该市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防线还在不断“扩军”,目前该市的法律援助已开始介入信访,法律援助中心人员参与信访接待,对涉法信访纠纷实行援助式调解,并建立纠纷调解和重大矛盾信息报送个案补贴制度,由区(县)和乡镇(街道)分级下拨专门工作经费,对及时报道重大矛盾信息、成功调解纠纷的调解人员给予每件50元至300元不等的补贴,充分调动一线调解人员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补贴经费20多万元,及时发现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有效防止了纠纷激化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正是因为“软硬兼施”,马鞍山的平安建设和治安良好状况多年在安徽省处于领跑地位。人们这样评价马鞍山:文明城市不会缺少法治文明,但法治文明又让这座城市的文明更有了厚度。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