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2009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双重冲击,旅游经济进入战略调整期。在加快发展旅游业被认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形势下,全行业、全社会都热切期盼充分挖掘和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经济学界分析认为,一季度我国经济能够保住6.1%的增长,消费的贡献率超过70%,主要因素一是春节传统的消费高峰,二是中央启动的“家电下乡”政策和各地采取的多种刺激消费措施。
其中,旅游刺激消费应是重要的一环。例如,杭州市发放了1.5亿元旅游券,规定与现金配套使用比例为1∶4,最初设想以30%~40%回收率测算,可带动10亿元旅游收入,而一季度据实测算,拉动效应为1∶28.9,远超过当初测算;南京市发放的乡村旅游券,规定与现金使用之比为1∶1,据估算,2000万元的旅游券,大致实际拉动2亿元的消费市场。旅游消费的有效扩展,直接为民航、铁路、公路、住宿等提供了客源,也保住了一大批人员的就业岗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能否通过加大刺激旅游消费的力度,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能,进而更好地拉动内需,也是业内外人士都在思考的问题。
充分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最大限度地拉动社会消费,是旅游业一项长期的发展任务。而刺激性措施作为权宜之策,只能是应急性、暂时性和阶段性的。理性地看,扩大旅游消费还必须从长计议。旅游业拉动社会消费的程度,取决于旅游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
促进旅游消费,拉动社会消费的需求,关键在于发展“大旅游”,做大旅游产业规模和加强与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旅游产业的特征决定,旅游与相关产业是相互依托和关联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需要与其他行业相互融合。只有扩大了旅游产业边界,旅游业才能够更好发展,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对于业界来说,要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作,就必须要知道哪些是能够满足老百姓大众出行旅游需要的业态或者经营模式,只有保持长期的生命力,才能够有稳定的发展态势。对旅游产业业态的发展方向进行研判,需要仔细思考一下中国的大众旅游者究竟需要什么,并针对他们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和商业模式。
“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活动自2006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活动之所以能在业界获得良好的口碑,不仅是因为本活动一贯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也是由于活动本身已经成为沟通旅游管理者和消费者的良好平台。通过活动的举办,我们向管理者传递了游客的需求,同时也使游客了解到了更多实用信息。
旅游周刊秉承中国青年报“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办报理念,长期关注和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以维护广大游客的根本利益为己任。
多年来,各级各地在旅游宣传上投入了较多资金和精力,主要用于旅游形象宣传和旅游产品促销,促进旅游消费的功利性很明确,但缺乏向公众宣传旅游消费的功能和意义,缺乏对旅游知识的普及和消费行为的指导,缺乏对旅游消费有关社会舆论的引导。
至今仍有很多人搞不清旅游的概念和范畴,把旅游与吃喝玩乐混为一谈,把旅游活动的个人目的与社会价值相割裂,甚至有时把旅游列为治理公款消费的对象。这样一来,就无从谈起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无从理解旅游业是现代化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更谈不上旅游与社会文明、生活质量、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关系了。
在全世界旅游产业的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人类文明及其人文精神,始终是推动这个产业发展的灵魂。雄浑奇绝的自然景观是发展旅游产业的载体,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才是发展旅游产业的灵魂。
“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活动是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而设立的,目的是希望为旅游业带来更多思考和有益的改变,也为游客谋求更规范更便捷的服务,最终为推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为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本刊编辑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