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7日电 《澳门日报》17日发表社论说,美国华裔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长朱棣文日前展开访华之旅。美中合作开发应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亮点。人们看到,两位部长的联袂造访,不但是为美国总统奥巴马下半年访华热身探底,也凸显了美国在气候与新能源等问题上的战略思路,为中美战略合作开拓新领域。
文章摘录如下: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长朱棣文十五日同时到了北京,展开为期三天的访华之旅。中国国务委员刘延东会见了他们,骆家辉与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举行了会谈,讨论了中美的商贸关系,诺贝尔奬得主朱棣文则到清华大学演讲。
无论是会谈还是演讲,都深入谈到气候变暖问题。美中合作开发应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两位部长这次访华的亮点。使人们看到,两位部长的联袂造访,不但是为美国总统奥巴马下半年访华热身探底,也凸显了美国在气候与新能源等问题上的战略思路,为中美战略合作开拓新领域。
两位部长同美国财长盖特纳先前访华有着很大的不同,盖特纳来华是想推销美国的“国债”,骆家辉和朱棣文是想“卖技术”,特别是美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清洁能源技术。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一直为世人所诟病。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其环境政策广受瞩目。多年来致力于倡导发展清洁能源的朱棣文,今年一月担任美国能源部长,成为美国环境政策转折的标志。
多年来,中美都投入大量资源于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美国比许多国家都更加成熟,更具技术转让优势,而中美两国都是清洁能源技术的庞大市场,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一九七九年一月,邓小平与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签署的《中美科技协议》,为中美两国在能源等领域开展平等互利合作奠定了基础。三十年来,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议定书,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合作。刘延东在会见美国两位部长时指出,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中美两国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能源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朱棣文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指,今年是美中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三十周年,中美应继承和推进这种合作的传统,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他曾指出,清洁能源将驱动未来美国和全球经济发展,可以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骆家辉在访华前也说,美国的绿色科技企业有望在满足中方治理污染需要的同时,抓住机遇创造就业机会,这对中美两国来说可谓双赢。
作为访华之行一项成果,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和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共同宣布成立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该中心旨在促进中美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两国将共同投入一千五百万美元作为该中心的启动资金,首批优先领域包括节能建筑、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等。
专家称,目前中美有条件进行的能源领域合作,还有智慧电网和扩大天然气利用,但美国至今仍不想向中国输出天然气方面的利用技术。
中美间的能源合作,还可能遭遇其它一些人为障碍,例如美国考虑设立的“碳关税”便是。目前美国国会正在进行气候变化立法,将规定对不强制减排国家的输美产品征收特别关税,故称“碳关税”。对此,中国表示反对。中方指出,“碳关税”违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事实上将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借口。
因此,要推动中美清洁能源合作,需要均衡照顾双方的利益,更不能借机搞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封锁,只有这样,才可能通过合作给两国创造庞大的产业,在带来经济好处的同时,收到良好的环保效益。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