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交官对本报实话实说:我们现在不需要“一只蚂蚁”了
::本报特约记者 莫风
“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的关闭不是临时行为,我认为它(这个市场)已经结束了。市场里剩下的人都应该离开,越南人、中国人,不管他是谁,都应该离开莫斯科。
针对萦绕在“一只蚂蚁”周围的是是非非,一位驻华俄罗斯外交官,在得到《青年参考》报记者不透露他姓名的承诺后,决定实话实说。
“我是莫斯科人,跟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还有些渊源。我发的第一笔‘财’就是从那里赚来的。”这位外交官微笑着回忆说。“那是我十三四岁的时候(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利用假期在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卖饮料,当时的利润大概有100%甚至更多。那时候的市场里真的是人山人海,很多莫斯科人到这里来采购日用品,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几乎是莫斯科人的后勤基地。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年。”
“大约是2000年左右,情况发生了变化。叶利钦下台以后,俄罗斯的总体情况出现了好转,人们手里的钱逐渐多了,而莫斯科的大型超市和商场也越来越多,莫斯科人逐渐抛弃了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你别看被关闭前该市场仍然人来人往,但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莫斯科本地人去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可以这样说,我们确实不需要切尔基佐夫斯基这类市场了。从现在的眼光看,尽管便宜,但那里的商品已经引不起我们的购买兴趣了。主要是一些外地人、甚至是中亚国家的人从那边批发货物。当地的秩序存在很大问题。”
这位外交官接着说:“关闭这个市场,除了现在的俄罗斯人对廉价商品需求下降,政府下决心解决走私问题(灰色清关被俄方认为是走私)之外,还有一些地方利益因素。在这个市场兴盛的时候,它的老板在中央政府都有关系,根本不把莫斯科市政府放在眼里。随着中央政府内部的调整,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也失去了靠山。那么大的一片地方,我想,莫斯科政府要关闭并收回这块地方,肯定有利益在里面。”
对于俄罗斯人是否还需要廉价中国商品问题,这位外交官认为,中俄边贸的存在,说明部分俄罗斯地区对中国廉价商品仍有需求,但是他指出,特别是对于远东、西伯利亚等边远地区,通过与中国的边境贸易就能够解决对廉价商品的需求。他认为,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俄两国的贸易必须有一个整体水平的提升,俄罗斯已经不是中国部分廉价、劣质商品的消费市场了。
俄罗斯若干年来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正规连锁商业,已经成为居民的主要购物场所。提高中国对俄商品出口的档次,逐渐以正规化、公司化的双边贸易替代“背包客贸易”,是大势所趋。当然,在解决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问题上,俄方还是应该充分理解中国商人的诸多实际问题,妥善合理地解决上述问题,这也是深化中俄两国人民间感情的一个好机会。
因为关闭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所引起的一连串问题,已经对中俄两国人民的感情造成了一定影响。据莫斯科中心电视台13日报道,在莫斯科一处名为“园艺师”的综合市场内,发生了俄罗斯承租人的大规模罢市活动,因为有传言说,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的部分越南商人和中国商人,准备转移到这个市场经营。俄籍的经营者强烈要求市场管理方不要接受越南商人和中国商人,担心经营环境以及市场信誉受到严重冲击。对此,该市场管理者不得不公开澄清,市场没有位置留给越南人或者中国人。
另据中国外交部网站14日发布消息,中国驻俄使馆、外交部领事司分别多次向俄调查委员会、警察、移民等部门及俄驻华使馆提出交涉,要求俄方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此案,确保相关中方经商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证其合法财物的安全。外交部和中国驻俄使馆将继续跟踪事态发展,与俄方保持密切沟通和联系,切实维护在俄中方经商人员的合法权益。(青年参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