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音乐中国(图)

2009年07月21日07:3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石惟正

  我们的新中国60岁了。妈妈六十大寿,儿子应该写一篇祝寿词啊!但妈妈的形象是伟大的、立体的,内涵极为丰富。譬如有政治中国、经济中国、科技中国、外交中国、文化中国、军事中国等等,作为搞了大半辈子音乐的我,就写一篇音乐中国吧!

  在战乱、落后的旧中国,专业音乐创作、音乐教育和表演都非常薄弱。国家对音乐、艺术可以说是投入甚微,基本是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仅上海有一所国立音专,后称国立音乐院,后来,北平有一所国立艺专。
这两所学校经费困难,管理人苦苦支撑着。私人办的音乐教育机构有几所,但都不能长期存在。除了上海租界外国人办的工部局交响乐队,全国没有专业交响乐团及合唱团,没有国办的专业歌舞团体。这方面甚至不如盛唐时期。从大城市到县一级,寥寥的剧团、科班都是私立的,由成了角儿的演员领衔,还要受尽官僚、恶霸的欺辱。广大穷苦百姓呢,仍旧是集体出力时唱起各种号子,离乡出外谋生唱起走西口,求偶时唱着花儿,出嫁时唱着哭嫁歌,农闲、年节时在乡村土台前伸长了脖子听个地方小戏……西洋音乐的形式传入中国后也就是群众歌曲进入了新式学堂的教育,大革命和抗日战争中革命歌曲应用到部分学生和军队当中。

  新中国在音乐上至少有4大功劳。

  一是以国家的财力大力发展了专业音乐的创作、表演队伍。旧时的戏曲、曲艺艺人被纳入国营团体,生活有了保障。每个县至少有一个国营剧团。地区一级不只一个,省会一般都有一个歌舞剧院、一个说唱曲艺团、数个不同种类的剧团,部分省会有交响乐团和歌剧院。至于北京,地方上加上部队的各种交响乐、合唱、歌剧、舞剧、京剧、曲艺团体以及综合的文工团有几十个。全国拥有独立的公立音乐学院9所,独立的公立艺术学院7所,戏曲、曲艺的大学和中专几十所。目前全国综合大学中的艺术学院和音乐学院增加了很多,尚无统计数字。至于师范院校中的音乐二级学院及系那就更多了。看看,新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和表演团体已经到达了怎样的规模!

  二是新中国重视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保护、挖掘、学习和发扬光大。既一贯组织专业音乐工作者走出去进行田野工作,采集民歌,又请民间歌手、乐手和曲艺、戏曲艺人进入专业院校教学,认真组织师生向他们学习。在我的记忆中就有山西民歌手刘改渔,单弦演员石连城,京韵演员良小楼,京剧须生程正泰、民歌手丁喜才,唢呐艺人赵春峰、季文义,古琴师吴景略等。新中国成立之始就抢救了瞎子阿炳的乐曲录音,上世纪90年代以后各省、各县陆续完成了民歌集成。各院校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善于演唱民歌和演奏民族器乐的学生。今天对原生态民歌演唱的挖掘和各种民间音乐调演、汇演和民歌节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些民间民族音乐的影响已进入专业音乐工作者的素养和他们的专业创作当中。所以我们才拥有了管弦乐《春节序曲》、弦乐《二泉映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及交响乐《土楼回响》等优秀作品。

  三是重视和致力于音乐普及,使人民、使普通老百姓真正享有音乐。解放后不久,各省文化厅都有群文处。省和直辖市都有群众艺术馆。每个县都有文化馆。每个馆内都配置负责音乐普及的干部。这些干部全都受过专业教育。经常到厂矿和农村进行音乐活动的辅导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每年的各种范围的农民汇演、职工汇演以及近年来的各种音乐比赛、考级都发现、培养、推出不少人才。很多工农文艺骨干后来成了专业的音乐家,如我们天津的于淑珍、关牧村、高曼华、李光曦、楼乾贵等。

  四是以百花齐放的方针,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的兼容并包的精神和以“走出、引进”的开放心态对待音乐的发展。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各民族间、社会主义国家间的音乐文化交流,经“文革”十年极“左”的教训,过渡到从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和世界各国音乐文化的频繁交流,再随着科技进步,信息传播量和速度的迅速发展,中国学子去海外留学和归国服务,中国专业音乐工作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的眼界开阔了,审美多样化了,欣赏、鉴别能力也增强了。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都得到了发展。北京音乐节、上海之春音乐节等以及中国艺术节等都已办成了国际性的。我国文化部不但派出了十几批选手到国际参加各种音乐比赛,拿到过众多奖项,而且自己也组织了数次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声乐和钢琴比赛。中国也出现了多位公认的世界级的音乐家。我国音乐的发展也引起世界瞩目。

  随着经济的发展,口琴、笛子、大正琴的普及逐渐发展到钢琴、提琴的普及。老式唱机变为磁带录放机,又迅速变为MP3、MP4,变为网上随时的选择和下载。当我们看到马路上匆匆而过的众多戴耳机行路的青年人,听到众多琴童从窗内传出的为考级练习的清丽乐音,听说全国合唱协会、合唱联盟两家的团体会员已达750名(还不算各省市合唱协会和未入会的合唱团),当我们得知退休老人有的一人参加两三个合唱团,当我们亲临公园内大家围唱老歌、清唱戏曲的圈子,感受那种群众艺术氛围时,我们感到中国在音乐上也确是个泱泱大国了。这是旧中国无法比拟的。妈妈在音乐上的功劳很大呀!音乐这个词本是名词,但我很想把它当动词用。因为从《歌唱祖国》到《青藏高原》,从《梁祝》到《黄河》,从草原上的长调到侗族大歌,无论冰灾、水灾、地震以及什么灾难,什么危机,十三亿人在顽强地工作着,奋斗着,奉献着,成功着。同时,也在不断地音乐着啊!

  啊,我可爱的音乐中国!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