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一轮宏观调控“以抑制成交来平稳房价”的策略不同。对于这一次楼市飙升,各地方政府选择了增加土地供给来平抑房价。网络、各大媒体争论不息———土地的集中放量会否让这个高位运行的房价回归理性?
京沪等地增加土地供给 5月21日北京诞生了今年首个“地王”———广渠门外10号地,楼面价超过了每平方米15000元;6月30日,中化方兴以40.6亿元又创造了广渠路15号地楼面价、总价双料“地王”。
此后,位于五环外的大兴、通州均出现楼面价达到每平方米7000元的“地王”。对此,参与土地竞拍的地产商们也都认为,这些“地王”的出现,将在2至3年后推高房价。
由此,北京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北京将加大政府土地储备力度,加快土地的市场供应,以应对开发商恐慌性拿地局面。具体计划是下半年供应经营性用地1000公顷。
增加供给以平抑房价的做法已经成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政府的共识。上海嘉定区政府土地招商负责人向在沪多家房地产龙头企业介绍,作为下半年上海土地出让的重点区域,嘉定拟推出800亩至1000亩的土地供给。
房地产企业:能抑制房价 土地供应大幅增加,对市场供求关系有何影响?房地产企业的代表都是一个看法。他们声音洪亮的回答,增加土地供给量能抑制房价。
中原地产华北区域总经理李文杰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如果政府能够出让大量的土地,并且明确土地出让时间,就能给开发商和购房者形成很好的心理预期。去年多次出现高价拿地的原因就是,开发商不知道政府有多少土地可以放出来,什么时候放出来。“由于开发商对政府土地出让数量和速度不明确,因此出现了大量开发商疯抢一块土地的局面。”李文杰强调,通过加大土地供给进行房价调控,对于抑制房价将有显著作用。
网民:政府是最直接的获益人 但《京华时报》刊登署名陈联科的文章称,即便是土地放量,也不一定带来房价的下调。不少网民在评论中都支持这一观点。
陈联科的文章中指出,土地供应不足当然会促使开发商高价拿地,但开发商为什么敢高价拿地呢?主要还是有钱,有信心。钱又从哪里来?不是银行就是销售。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太多的热钱纷纷涌入房地产市场,因此,地价、房价只是被更大的力量互相推动着上涨而已。从这个角度讲,拿出更多的土地未必能让开发商很理性地不去抢一些热点地块,也不能阻止那些有钱没处花的国企争戴“地王”的花环。毕竟“狼多肉少”的局面不是加大几块土地供应所能改变的。
陈联科认为,先不论房价是否得到抑制,加大土地供应最直接的获益人仍将是政府,政府在地产投资热潮里加大土地供应,就好像开发商在房价疯涨阶段加大推盘一样,本质上是一种“高位出货”行为。
抑制房价要打组合拳 搜房网上刊登了这样一张帖子:“税收、信贷、土地政策是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的核心”。
文章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房地产价格经历了房价快速上涨、增速回落、增速反弹,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快速反弹的阶段性变化过程。造成这种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在控制房地产价格上涨上对“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的力度把握以及相互之间配合关系出现错位。文章认为,税收、信贷、土地政策是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的核心。税收和信贷是一种市场化手段,而土地政策则是一种国家宏观行政性手段,这两种手段的结合将在控制房价上涨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文章指出,税收的重点应是提高税率和扩大征收范围。过去我国一直执行着土地出让金、房地产交易税、土地增值税等,这种税率的确定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在目前房地产价格新格局下仍然执行这一政策,显然已经滞后。因此,适当提高交易税率,对于控制房地产投资和投机行为是极其有效的。同时,对于税收征收的范围和标准也应当适当地进行调节,本次国务院提出了“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实际上就是要在住房转让环节上提高税率,适当扩大征收范围,增加税种。文章还说,运用信贷政策调整房地产投资、交易以及调整经济增长,是最常用的市场化工具。2003年以来,我国多次采取了这一政策,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假如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房地产首付比例,则会对房地产投机行为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
文章认为,土地政策的关键是公正公开和市场化。土地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实行土地招标拍卖挂牌是我国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人为地降低土地的价格,是一种倒退。实际上,假如再回到土地划拨或者协议出让的做法,房地产价格根本不会也不可能下降,而只会被一些投机分子、开发商和腐败分子所瓜分。(记者曾亮亮)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