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记者探秘司法部司鉴所 揭开林松岭案等大案真相

2009年07月22日09:3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法制日报


  他真的“只喝了一口酒”?

  酒后驾车已成为我国交通事故中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
每年,许多鲜活的生命因此而丧生车轮。今年6月30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发生的一起车祸给国人留下强烈的视觉冲击:一名酒后驾车的肇事司机竟然连撞9名路人,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的惨剧,其中还有一名孕妇。现场惨状令路人不忍卒睹。

  在城市机动车猛增的今天,酒后驾车早已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上了酒桌,只要端起酒杯,难免“一杯又一杯”。酒后驾车也因此屡禁不止。正是侥幸心理的作怪,使得一个个血的教训由此酿成。

  虽然近年来警方对酒后驾车行为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然而,作为交警判罚依据的血液中酒精浓度,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困难重重。警方在实际运用时发现,从酒后驾车事故发生到警察取证,之间往往要经历两到三个小时。由于不能立即对当事人进行酒精浓度测试,最后测出的结果往往会低于肇事时的酒精浓度,这不但给量刑判罚造成了麻烦,也无法使肇事者受到应得的惩罚。

  “我只喝了一口酒!”2007年3月,司鉴所毒物化学研究室来了两名交警和一名交通肇事者。1小时前,交警刚对他进行了血液酒精浓度测试,数据显示他属于醉酒驾驶。但肇事者却坚称自己只喝过一点酒,只是在撞车后为镇痛,女友给他喝了一盎司威士忌,这才导致体内酒精浓度那么高。为使判罚更加准确,交警带着他来到了司鉴所。

  “只喝了一口酒?这种借口在前两年或许还能蒙混过关,现在可没那么容易喽。”毒化研究室主任卓先义告诉记者。

  早在2004年,司鉴所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按照中国人传统习惯,对95位志愿者进行测定。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会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最高值,并且这一数值会随个人体重、饮酒量的不同而改变。研究人员因此得出了体内酒精浓度的回推公式。

  根据这一结论,研究人员对肇事者的体重及一盎司威士忌的酒精浓度进行了测量,最终推算出,肇事者不但喝了一盎司威士忌,而且在事故发生前,至少已经喝过3瓶啤酒。在铁证面前,肇事者低下了头。

  司鉴所这一研究成果为交警准确判罚提供了科学依据,上海公安局交警总队更是将其纳入了2008年的《机动车驾驶员驾车时血液中酒精阈值与测试方法》,作为上海市的血液酒精浓度推算的地方标准。

  虚拟解剖还原惨剧真相

  司鉴所的鉴定人员,每一个都可算是“科技神探”。那些看似蹊跷的案件,在他们的努力下总能柳暗花明。这些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鉴定人员,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充分展示了年轻的活力。

  CT虚拟解剖是近年来法医病理学研究室的又一大收获。研究员张建华告诉记者,这种对尸体进行影像性检查的手法在全国尚属首创。

  在司鉴所每年接受的约1000例尸检案件中,只有1%的案件能获得家属同意进行尸体解剖。特别是一些案情明确的交通事故,往往只做一些尸表检验。这对死亡鉴定而言,显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CT虚拟解剖很好地化解了这一矛盾。它就像给人体做核磁共振一样,通过给尸体全身“拍片子”,一些身体内部损伤出血的情况都可以在CT图像上一目了然,为死者死因鉴定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2008年大年初四凌晨,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上一辆桑塔纳出租车撞死一名女性。因事发时天色昏暗,而事发路段没有路灯和摄像头,所以交警无法判定死者是受到撞击后被碾压,还是在受撞击之前已遭不测。由于死者的丈夫坚决不同意做尸体解剖,而尸表检查发现的车辆碾压伤,仅可认定事故车辆确实曾从死者身体上碾压过。案件侦破因此陷入僵局。

  此时,司鉴所的鉴定人员建议,对死者进行CT虚拟解剖,既尊重死者家属的意愿,又可助交警侦破案件。方案得到家属及交警的一致认可。鉴定人员连夜联系了上海市仁济医院,安排为尸体全身做核磁共振。

  结果显示,死者全身多处骨折,其中第4、5根腰椎的骨折是由于重力撞击所致。结合车辆痕迹特征最终认定,事发时死者正蹲着身体,遭受车辆撞击后被卷入车底并被碾压致死。这一鉴定结果使案件终于水落石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建)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