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硬六连”:最硬的品牌是什么(图)

2009年07月22日10:1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解放军报
  6月底,浙北某综合训练场,骄阳似火、热浪炙人。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南京军区某机步团六连官兵驾驶数十辆新型两栖步战车神勇出击,时而火力突袭,夺点控隘;时而快速机动,隐匿丛林。炮口所向,一个个“敌”火力点土崩瓦解……透过硝烟,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无论“硬六连”如今有多少美誉,打得赢,始终是六连最硬的品牌!

  树立一种理念——

  养兵千日 用兵千日

  烈日炙烤着沙滩,狂风席卷着海面。东南某海域,六连官兵驾驭两栖铁骑犁开汹涌波涛,从陆上到海上、从海上到舰上,整整摸爬滚打了3个月。
演习即将落幕,“桑美”台风席卷温州苍南大地,房屋倒塌,农田被毁。团里考虑六连这段时间训练强度过大,准备安排六连按计划撤回,不参加救援任务。

  “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在未来战场上,不可能一厢情愿打完一场战斗休息几天再投入另一场战斗。六连请求参战!”第二天一大早,全连官兵辗转百余公里,从演习场直奔救灾一线。救灾现场,没有工程机械,只有铁锤、绳索、锹镐。班长朱世伟每天抡锤上千次,几天下来双臂肿得和小腿一样粗。一天晚上开饭,新兵陈剑看到朱班长手不停地发抖,连筷子都拿不稳,手掌布满了血泡,感动得一把抱着班长不放……在这场战斗中,全连官兵冒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酷暑,一战又是15天,先后转战20多个乡镇,拆除危房260多间,清理垃圾150万立方米。这是一场写入连队“备忘录”的特殊演练。3年前老兵退伍后的第3天,师机关突然抽考六连,命令全连全员全装向10公里外某地域机动集结。由于驾驶员退伍,两辆运输车久久开不动;战斗打响后,“蓝军”负隅顽抗,连队抵前破障,被“敌”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一幕幕尴尬场景,引起连队党支部“一班人”深刻反思:减员不能减掉战斗力,必须挖掘潜力,避免新老兵交替之际战斗力产生波动。旋即,他们打破兵种专业限制,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每当士官选取、老兵退伍,都实施跨专业调剂保留各类骨干,使关键岗位配齐编满。老兵退伍前,实时重组战斗要素,将预选士官骨干和替岗人员纳入战斗编组。新兵入营就一次性分配到班,按编定岗定位,同步展开新老兵协同训练……

  去年深冬,浙东某演习地域。老兵刚刚退伍,新兵尚未入营,进攻战斗再次打响。面对阵前顽固之“敌”,连长王勇敢果断指挥,10余辆某新型装甲车灵活变换战斗队形,对“敌”实施精准而猛烈的火力打击;卫生员、炊事员也作为战斗员投入激烈交战……

  “人员减,战斗力不减。”如今的六连,个个都是多面手,义务兵能胜任普通士官岗位,普通士官能胜任指挥班长岗位,指挥班长能接替排长指挥,人人熟练掌握三门以上专业,能随时展开多专业、多兵种互换的作战演练;连队7名干部,步兵五大专业人人过硬,装甲三大专业样样通晓,每人都有两个以上专业等级证书。

  坚持一种标准——

  先人一步 严人一等

  比武夺了冠,还要作检查、挨批评。这件事,六连官兵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天,全团炊事比武。从现场烹饪到战地输送,各参赛选手使出浑身解数,各显神通,誓摘桂冠。结果,六连总评第一!捧着夺冠的锦旗,炊事班却等来了一顿严厉的批评。原来,比武刚刚结束,连长王勇敢就得知,连队炊事员提前浸泡大米,他当即发了火:“战争打起来,还会有时间提前泡米?”随后,王连长主动退还锦旗,并向团里作了检查。这就是六连,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干什么事情,从不投机取巧,总是先人一步,严人一等。水际滩头战术训练,别的连队用模拟枪,他们坚持用真枪;射击训练,本可只带枪和子弹袋参加,他们总要携带手榴弹、头盔、防毒面具等装具,全副武装上阵;炮手瞄准训练,大纲要求25次/分,他们偏偏要求30次/分以上;野外驻训,坚持每天早上全副武装跑到训练场,晚上再全副武装跑回宿营地……

  连长王勇敢告诉记者,这些年,无论形势任务如何变,班子成员和连队官兵如何变,但连队从难从严组织训练的标准从未改变。

  去年初,刚刚得知连队即将列装某新型两栖装甲车,连队党支部“一班人”敏锐地意识到,在通往未来战场的道路上,谁先主动适应,谁就会抢占先机,快速形成战斗力。装备未到,人才先行!时任连长俞树明带着连队30名技术骨干,来到刚刚列装该装备的兄弟单位,与他们同步学习训练。看到他们这样累,有人建议:简单熟悉一下操作规程算了,等装备真正到位了再练也来得及。

  “今天标准降一点,明天训练就会差一截,走上战场就会后悔一生。”俞树明不为所动,带领官兵跑工厂、钻战车,全程学习,全程训练……

  去年3月,六连官兵驾驶着新型两栖步战车开进团队大门,当月就普及了基本的操作使用。首次组织某型导弹试射,六连官兵主动申请将难度加大,在极限射程内对运动目标射击。在全团新装备训练中,六连创下了第一个下海、第一个组织实弹射击、第一个单装形成战斗力、第一个组织连进攻等“六个第一”。

  “永不满足,自我加压,不断向新的目标、新的挑战发起冲锋。”一位从六连成长起来的将军说,这是六连永远过硬的“硬道理”。去年9月,团组织合成营训练,六连发现新装备虽然有先进的激光测距系统,但无法快速测算目标的精确坐标,测出坐标后又不能及时呼唤火力协同,作战能力大打折扣。他们心急如焚,报请机关批准成立课题攻关组,改进射击系统软件,使侦测目标时间缩短到原来的六分之一。

  去年底,因为军事训练成绩突出,南京军区为六连记了集体一等功。

  第 1 2 3页

   围绕一个中心——

  练兵习武 雷打不动

  今年7月9日,浙江大学200多人前往六连参观学习。按照连队惯例,连值班员、上等兵叶春华带领大家参观,全程讲解,有问必答……

  指导员郝力告诉记者,这个做法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由于连队是远近闻名的荣誉单位,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参观。过去,大都是连队干部介绍,全连官兵列队欢迎,有时还要搞军事课目表演。时间一长,影响了连队正常的操课训练。

  为此,连队党支部果断决策:今后接待参观团,连队干部不再参与,不再列队欢迎,不再表演军事课目;谁当连队值日员,就由谁负责接待;连队按照工作计划,该干啥还干啥。起初,也有人担心这样做会让参观人员产生误解。连队态度却十分鲜明:只要有利于连队战斗力建设,就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

  这一坚持,就是5年多。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受到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好评,连队谋打赢的精力更加集中。

  一次,一位首长不打招呼到连队参观。出面接待的不是团长、营长、连长,而是连值日员、战士冯孝猛,其他官兵按计划照常组织训练。“请跟我来!”小冯讲解起连史来如数家珍,回答问题简洁准确。一个小时下来,首长诧异地问:“你是不是连队讲解员,特地留下来接待我们的?”小冯说:“不是,今天刚好轮到我站哨。谁是连值日,谁负责接待。”“呵,不简单!”这位首长高兴地说。这些年,六连始终把心思和精力向打赢聚焦,不利于战斗力建设的事,“甜头”再大也不沾。去年,杭州一家公司想借“硬骨头六连”名气做广告,提出只要连队派官兵参加一些公司组织的活动,就每年资助连队5万元,并承担全连战士自学考试等费用。当时,有人认为,这是好事,应该答应下来。连队却婉言谢绝:参加这些活动多了,抓训练的精力就少了,牺牲连队战斗力的事情不能干。相反,凡是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事,六连“苦头”再大也要吃。去年9月,师准备组织新装备海上直航攻击战法试验,训练风险大、危险系数高。

  这样的任务要不要承担?有人认为,试验风险高,上级也没有明确将任务分配给连队,完全没有必要自找苦吃;有人还担心,如果搞砸了,不仅多年荣誉毁于一旦,还可能影响连队干部的“前程”……

  对于这些议论,六连官兵不为所动。连长王勇敢第一个驾车下海,全连战车一路编队向大海挺进。海上浪高涌急,车体颠簸摇晃,海浪没过驾驶舱,全连官兵沉着冷静,直航数十海里,一举探索出新型步战车直航攻击的7种编波方式和多种战术打法。

  传承一种作风——

  钢铁连魂 永不言败

  听六连官兵讲训练故事,惊心动魄——渡海登岛400米障碍考核,三班上等兵陈振杰攀爬轮胎时左臂脱臼,在袖管里晃荡,痛得脸色煞白,但仍然靠一只手攀越障碍。见此情景,现场教官跑上前去,一把拉住陈振杰大声喊道:“小伙子,别跑了,我给你优秀!”

  全副武装5公里越野,新任排长王凯刚刚跑出1公里,胃部痉挛,速度骤降。一名班长不明原因,急得用帽子“啪”地一下拍在王排长的脑门上:“你还是不是六连的兵?”说着,架上王凯就跑。现场督考的团参谋长贾新军看出原委,当场制止,拉着王凯要上救护车。岂料,王凯怎么也不肯上车,病情稍有缓和又全副武装飞奔,边跑边高声呼喊:“战友们,我回来了……”六连与“坚守英雄连”比武,七班战士郑小龙在通过100米高低杠时,用力过猛甩掉了一只鞋,不顾脚底被石子磨出了血,仍然坚持考出了优秀成绩。海际孤岛,攀崖训练。六连官兵乘坐冲锋舟劈波斩浪抵岛上岸,班长陈伟首先跳上崖壁正欲攀援,一个大浪扑来,几秒钟看不见人影儿。但大浪之后,只见陈伟居然像壁虎一样紧紧贴在崖壁上,全速向上攀援……“敢打硬仗、恶仗,直面困难,决不退缩。”这就是六连的魂。2005年,六连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狂风挟裹暴雨,巨浪冲击崖壁,登陆艇无法登岛,给养断供。挖野菜、扒树皮、吃草根……六连官兵孤岛生存20天,照样组织训练,标准一丝不降。2007年10月,参加军区首次实兵自主对抗演习,六连担负“蓝方”阻击任务。凌晨2点,一排急行军10公里,刚想喘口气,“红方”一个坦克营就发起进攻,一排顽强抵抗,击毁“红方”6辆坦克,但还是被突破防线。“挡不住,也要死死拖住!”一排官兵抄小路奔袭8公里,赶上“红方”坦克营节节阻击,一直坚持到援军赶来。去年7月,某海域烈日炙烤,六连官兵钻进50多摄氏度高温的战车内,遂行新型战车海上战斗射击演示任务,从上午9点一直打到下午两点,又徒步行军3公里赶回宿营地。下午,团队组织武装泅渡课目考核。作训股股长钟水根考虑六连官兵颠簸5个多小时,体力严重透支,准备报请团队推迟考核。他万万没想到,六连根本不“领情”。

  “考官同志,六连参加考核,应到69人,实到69人,是否开始,请指示!”连长王勇敢准时把队伍带到考核场。“砰”的一声发令枪响,六连官兵犹如蛟龙入海,考核成绩仍居全团第一。

  紧盯一个目标——

  信息主导 如虎添翼

  有谁想到,六连官兵的“硬骨头”,也曾遭受过“软组织挫伤”。

  新装备刚列装,部分没有参加先训试点的官兵以为“装备越先进操作越简单”,可一钻进驾驶舱,看到的是几十个显示仪表、上百个电子按钮,根本找不到往日熟悉的机械操纵杆,浑身的力气使不上劲。

  官兵们傻眼了,也醒悟了:“不懂信息化知识,再先进的装备也是个"铁疙瘩"。”“只有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履行好使命,"硬六连"才是真正的"过得硬"。”连队迅速将目光瞄准信息化战场,强化官兵信息主导、科技制胜理念;建立人手一台电脑的网络对抗室,完善连队局域网;成立了电脑网络兴趣小组,让学历高、有特长的官兵充当小教员;开设信息化知识辅导班,请浙江大学教授讲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基础知识;设立“学习成才奖励基金”……

  方寸荧屏起硝烟,一批信息尖兵脱颖而出。新战士孙伟首次海上射击,12发12中,成为全团最佳射手,连队把他的照片挂上“精武榜”。士官朱健潜心钻研新装备战技术性能,考上通信特级能手。去年,上级要求六连推荐一名预提干部对象。过去,连队提干对象一直选指挥士官。这次连队党支部“一班人”打破常规,上报“技术兵”朱健。

  士官班长谢金涛,在一次全团合成营山地进攻战斗演练中,因不会驾驭信息化技术含量较高的新装备,失去了“指挥权”。交出“指挥旗”的那一刻,谢金涛泪流满面……“硬骨头,硬就硬在不服输!”从此,谢金涛经常熬到深夜,学习信息化知识。去年,团党委机关组织新装备集训,谢金涛等3名战士被请去当“客座”教练,登台授课,他制作的《某型两栖步战车与步兵班战术》等课件,得到团首长和机关的充分肯定。去年3月,机关作训参谋王勇敢走上六连连长岗位。一上任,正赶上某新型步战车列装连队。王勇敢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两个月内全面掌握新装备的操作使用。结果,王勇敢上任仅1个月,就完成了电台构造与使用、机枪教练射击、夜间驾驶等41个课目的理论学习和实装操作,成为全团组织新装备训练的“领头雁”。目前,六连30%的战士考取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士官100%会制作多媒体课件,90%课堂教学能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干部骨干,连普通一兵都会运用新战车指挥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导航定位、数据传输、实时采集战场态势和指挥控制。

  第 1 2 3页

   营造一种氛围——

  骨干硬气 战士服气

  今年4月份,六连的新战车列装刚“满月”,团长邢国良就来连队检查新装备的训练情况。

  第一个课目,团长点了技师郑镇艳。这位昔日的驾驶特级能手登上驾驶舱,启动、转向、过车辙桥、停车,一连串娴熟的动作,赢得阵阵掌声。第二个课目,团长正要点一名班长,却被王勇敢连长拦住了:“报告团长,新装备训练,六连的干部向来第一个上,您刚才点了郑镇艳已是破例了。下面的课目我来作汇报。”随后,王连长一口气出色完成了5个课目的演示。邢团长当场表扬:“六连这一棒交到你手里,我们团党委放心!”骨干硬气,工作才有底气,战士才会服气。在一次作战行动中,连队“十六勇士”中,11人是党员,牺牲的5名官兵,全是党员骨干。如今,积极推进训练转变,六连党员干部人人挺身而出做标杆。连队7名支委,5人是一级专业技术能手,2人是特级技术能手。每次比武,第一个上阵的是党员干部;险难课目训练,第一个上场的是党员干部;各项训练成绩纪录的保持者,还是党员干部。

  如今,六连25名党员骨干,个个都是训练尖子,涌现了“器械王子”马其铎、“投弹能手”柯细权、“蛙王”任贵民等一批师团响当当的训练尖子,人人受到过团以上表彰,4人获得全军、军区优秀士官人才奖,7人次立功,连队连续4年都有士官骨干提干。去年大年初四,六连接到赴赣抢修电网的紧急号令。一级士官李艳超,大年初二住进医院,连队决定让他留守。他听说要到江西救灾,死活也要跟着去。“我是士官骨干,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力气大,救灾肯定用得着!”说完,他拔掉正在输液的针头,就往连队跑。

  那次,二级士官彭飞的未婚妻坐了60多个小时的火车,大年初五赶到杭州,可连队第二天就要出发了,彭飞和未婚妻在火车站相聚两小时,又把她送上了回家的火车,自己踏上了赴赣抢修电网的路……抢修电网打响第一仗,官兵经过一天苦战,已把6根400多公斤重的塔材运到山顶。这时,山下又运来一车塔基材料。天色已晚,官兵体力消耗很大,是一鼓作气搬掉,还是等明天再说?

  “是党员的跟我上!”班长彭飞站出来喊道。说着,他将一根60多公斤重的钢梁扛到肩上直奔山上。在他的带动下,战士争先恐后搬运塔材,不到两小时就完成了任务。当地媒体一名记者被深深震撼,连称彭飞为“施瓦辛格”。谁知,彭飞并不“领情”。他指着山上那些挥汗如雨的六连兵纠正说:“施瓦辛格是美国银幕硬汉,六连的硬汉是中国人的姓,中国人的名,他们就在你面前!”

  压题照片由本报特约记者郭维虎摄

  第 1 2 3页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