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应对衰退的扶贫导向
吴木銮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日前简练地概括了目前港府的财政动向:增加政府开支和减少收入(减税),这就是典型的应对经济衰退的反周期财政政策。
70多年前的美国,反周期政策基本上是个平均用力的财政工具。
港府派糖
就增加政府开支而言,最新一次派糖发生在今年5月底。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公布了一个总值为168亿元、共18项的解困措施。具体的细节是,提高2008/2009年度个人所得税的豁免额度,因此,明年香港将有83.5万纳税人不用缴付任何税收。
在同一计划中,政府还免去所有业主两个季度的差饷(是英国殖民地遗留下来的一种税项,类似于国内正在提议的物业税)。差饷宽免的上限是每户每季1500元,按此标准计算,九成住宅物业和六成非住宅物业一年不用交差饷。此外,政府还为公屋住户代缴两个月租金;而对综合援助人口加发一个月标准金额。对于正在享受综合援助或学生资助的在读学生,政府将提供一笔1000元的额外补助。此外,香港持续进修基金也获得12亿元额外注资,以鼓励市民免费再培训。
而更远一些,去年12月份,行政长官曾荫权公布了两项重要的决定。一是提供1000亿元信贷保证金,以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另一就是政府拨款创造就业机会。
在委托一个专门委员会进行评估后,香港政府预测,因金融海啸的冲击,香港经济负增长的时期将持续很久。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的经济增长率是-8.1%,2003年非典是-0.9%。现在,香港业内人士的担心是,香港经济有可能比2003年的情况更糟糕,甚至有可能赶上亚洲金融危机。因此,上述两个计划就是为了应对最坏情形的发生。一是,政府提供特别信贷保证计划,用财政的资金替企业信贷70%的额度做担保。二是,政府将通过建设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增聘公务员和开设一些临时职位来多提供工作机会。工程建设估计可增加5.5万个职位,此外政府新设4000个临时岗位,增聘7700名公务员。此举总共可以增加6万多个就业机会。
此外,今年2月,香港政府还公布了首份大学生见习计划。见习计划所需1.4亿元的资金主要由政府来承担。本年度毕业的香港大学生有权享用这个计划。如果他们留在香港工作,政府会给每月2000元的资助,而如果到内地工作,政府会提供每月3000元的资助。计划实施后,雇主每月给大学生支付一笔工资,包括政府资助数额和企业支付部分,企业然后向政府提交花名册领取相应的资助。据估计,这笔资金可分配给4000多名大学生。
林林总总,根据官方的数据,今年政府的公共开支将高达3194亿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19.4%。而去年的公共开支只占本地生产总值的16.7%,两个多百分点的增长就是政府反周期政策的体现。而政府收入方面,今年的总收入大约是2617亿元,比前一个财政年度少512亿元,比更早一个年度少了接近1000亿元。两项相加,政府当前年度财政赤字将达到近400亿元。
尽管香港政府并不太习惯于赤字预算,但是,在应对金融海啸中香港政府还是愿意尝试非常之举,并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报告认为,香港推出的一系列举措,有助防止当地经济出现幅度更大的下滑。同时,政府在保障弱势群体方面,也比较有力。
照顾最低层
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说,香港注重照顾弱势群体。这个做法确实值得深思。前已述及,香港综合援助人口在政府派糖中有特殊照顾。其实综合援助人士一般就是租住公屋,因此,他们所获得的利益是多重累加。
2009年7月8日,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公布了一项数据,令人惊讶。香港去年第四季的低收入家庭户数比2006年年底减少了14%。而申请领取低收入综合援助的人数,也由2006年的6.4万多人,减至现在的5.3万多人。
而美国5月份的数据表明,当月中旬的一周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就达到63.1万人,而申请失业金的总人数达到666.2万的历史高点。虽然最新的数据表明,美国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的上升速度放缓,但是毫无疑问,金融海啸中,申请政府救济的人应该是有增无减,而香港的数据却是下降。
因此,香港的数据有很多不同的含义。一种说法是,政府附加于综合援助的条件导致申请人数减少;另一种说法则是,香港政府采取的各项财政政策已经把金融海啸的风险降低了,特别是有意识在经济衰退时期扶贫,成效显著。不仅是代缴租金、加放津贴让穷人受惠,新增的各种就业机会也可能改善穷人处境。因此,金融海啸反而可能把低层人的生活水平相对提高了。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对于后一种说法,笔者从个人观察来看,有一定的可信度。比如香港的一些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茶楼,在金融海啸中生意还是非常兴旺,饮茶排队的队伍还是那么长。相反,高收入阶层抱怨较多。他们的年终分红可能减少了,股票可能亏本了,凡此等等。
许多内地人对何为综合援助制度,可能相当陌生。这个制度是在1993年推出,迄今有16年。它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上无法自立的人提供最后一道保障。从最新的数据来看,香港2007~2008年度的综援总开支是180亿元,占政府总开支的9%。综合援助的享受者不仅会获得现金补贴,还有学生校服补贴等等。各种流感疫苗,普通居民要自费,而综合援助对象则免费享用。
对于综合援助,人们最担心的还是养懒人的问题。因此,香港又为这个制度打了补丁。1999年,香港推出“自力更生支援计划”。也就是说,除非有特殊情形,15至59岁的综合援助领取者必须参加这个计划。计划中的第一项就是“积极就业援助计划”。综合援助领取者每两星期或者每一个月要与就业援助主任见面,谈自己最近求职的情况。
另一项是“社区工作计划”,也就是综援领取者要参加社区服务工作,比如清理郊野公园和海滩。据说,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培养穷人树立信心,融入社会。不过,这也有可能降低人们申请综合援助的意愿。但是,此举也解决了社会上对“养懒人”的忧虑。
扶贫的财政政策
2009年7月7日,印度的财政部长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政府当前重要的任务就是推行扶贫政策, 以实现“没有一个落下”的增长。
早在1999年,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教授就已经提出有扶贫性质的增长的概念。这是针对过往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增长路径的强烈修订。也就是,在这些国家中,一个口号往往被强化:让经济增长先受惠于一部分富人,而这部分富人富起来,他们就可能加大消费;剩下的穷人就在富人的高消费中累积他们的财富。整个社会就会出现共富的局面。不过,很多研究表明,事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其实就伴随着贫困阶层的扩大和深化。因此,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应将反贫困作为增长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来看待。
而在应对金融海啸中,香港财政政策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在于扶贫导向逐步出现。前面所提到的综合缓助计划是一部分。另外,比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豁免额度,免去业主差饷,代缴公屋租金,都是扶贫政策中的一部分。事实上,在经济不景气时,这个政策不仅管用,而且还会容易获得社会共识。
香港有意识地运用扶贫导向的思路也体现在去年初的首次大派糖。一方面政府向月入1万元以下居民的公积金账户中打入6000元资金,另一方面就是向全港每个住宅用户提供1800元电费补贴。当时就有评论认为,对于中产阶层而言,公积金注资他们没份;而电费补贴对他们意义不大,从政府派糖中受惠最大的就是低下阶层。因此,相比于台湾和澳门人人派糖的做法,香港的做法值得深思。虽然香港不能做到“一个都不落下”,但是在经济危机时,让更多的人赶上去,这何尝不是一种好试验。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