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大桥灯光闪烁 |
□晚报记者 俞陶然 报道 摄影 刘祥 制图 邬思蓓
今天上午,在小洋山岛石龙景区的观光平台上,本报记者和数千名中外游客一起,见证了这次日全食。尽管阴云一直笼罩在洋山岛的上空,但太阳还是时不时地从云层中探出,向人们展现它的“日牙”形态。由于云层笼罩亮度降低,观测者们都摘下观测镜,改用肉眼或戴墨镜欣赏。
遗憾的是,全食阶段太阳没有现身,但长达6分钟的“白夜”,还是让人们感受到了日全食的魅力。
洋山深水港是上海天文台推荐的日全食观测点之一,该处的全食阶段长达5分57秒,是我国陆地上能看到全食阶段最长的地方。
据了解,今天上午,岛上有850名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国外观测者、1500名参加“日全食一日游”的上海游客,此外还有很多从各地赶来的天文爱好者。在小岩礁、高泥滩大堤、港区服务中心办公楼停车场、洋山石龙景区入口、石龙景区观光平台等5个地点,人们或戴上观测镜,或架起天文望远镜,将焦点对准了天空的东方。
为接待数千名观测者,小洋山岛上增加了交通巡警,并已开辟大量停车场地。为应对观测者出现中暑或眼睛受伤的情况,南汇区中心医院往岛上派遣了3辆救护车,洋山同盛集团还为各观测点配备了很多小药箱。
上海天文台在这里做视频直播,将图像传到新浪、搜狐、东方网等网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CNN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也将直播点设置在了这里。
今天早晨6点,小洋山岛的上空覆盖着厚厚的云层,不见太阳的身影。地上还是湿的,一群蜻蜓在低空盘旋,可见湿度之大。尽管离日全食开始还有两个半小时,但很多天文爱好者已来到了观测点,开始架设并调试观测设备。
在港区服务中心办公楼主楼的屋顶平台,记者看到了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科普主管汤海明,他正带着两名研究生助手,架设日全食网络视频直播的设备。汤海明告诉记者,他们准备了3台大口径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其中两台用来拍摄视频,一台用于摄影。
只见三台望远镜都用三角架固定,两名研究生在三角架上安装上了赤道仪。据介绍,在观测日食的3个多小时里,太阳将划过45度的天空。在此过程中,望远镜必须紧紧盯住太阳,否则太阳就会“逃出”望远镜的视野。而架在三脚架上的赤道仪的任务,就是带动望远镜,按照地球转动的脚步,同步转动,“盯”牢太阳。在望远镜的物镜前,他们安装了遮光罩,用来阻挡太阳光。然而到了“食既”,遮光罩就要及时摘掉,从而让镜头拍到转瞬即逝的“贝利珠”。为了抓住“食既”和“生光”这两个关键节点,一名助手的任务只有一项,那就是“精确报时”。
尽管已有多次天文直播经验,但汤海明表示,他丝毫不敢马虎,因为新浪、搜狐、东方网等网站的直播视频要从这里发出。
上午8:46,观光平台上突然出现了一阵惊呼。 “太阳露出来啦!快看啊! ”果然,太阳从云层中现出了身影,此时,离8:24初亏已过去了22分钟。观测者们发现,由于云层减弱了太阳的光芒,戴上观测镜根本看不见太阳。于是,大家纷纷摘下观测镜,改用肉眼或戴太阳镜观测。只见,此时太阳的上半个圆面已被月影遮住,像一只银色的小船挂在空中。
此后, “日牙”在天上时隐时现,每次现身,都会引起现场的一阵 “骚动”。 9:37,食既来到了,然而此时厚厚的阴云遮住了太阳。 “白夜”如期而至,观光平台上闪光灯亮成一片,人们纷纷用镜头记录这段难忘的黑幕。
那时,东海大桥、洋山岛都亮起了橘红色的灯,从观光平台上向下望去,亮灯的东海大桥仿佛一条金链,向远方延伸,在黑幕的背景下非常壮观。 “太壮观了!如果太阳出来的话,那就更精彩了。 ”法国天文爱好者萨维尔感叹道。萨维尔是个名副其实的“日食追踪者”。 “这是我第十次观测日全食了。 ”萨维尔对记者说,“去年我到新疆做了观测,明年,我会去复活节岛上第十一次看日全食,弥补今天的遗憾。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