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5日电 俄罗斯“大市场”关闭引起各界关注,中新网就此连线本网驻莫斯科记者田冰。
最新进展:中俄双方磋商磋商达成三点共识 问:目前,事件的最新进展如何?
答: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团长、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二十五日在莫斯科向媒体介绍了中俄双方就俄方关闭莫斯科切尔佐夫斯基大市场问题磋商中达成的三点共识: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中俄双边经贸合作;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莫斯科“大市场”关闭问题。
高虎城说,俄方在磋商中向中方正式确认了其为妥善解决大市场关闭问题所做的具体安排:第一,莫斯科市政府有关部门已制定并开始实施清理摊位和转移货物的具体方案,若出现华商合法的人身和财产受侵害事件,可通过已公布的热线电话及时举报。俄有关部门将根据举报事实进行查处。市场管理方还提供医疗、交通及餐饮服务。截止二十四日,已有近万辆货车运出货物。
第二,大市场所在地有关政府部门已制订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指挥部,部署了较为充足的警力维持治安,确保提供了合法文件的货物安全、无阻碍地运出市场。
第三,莫斯科市政府表示,将为华商运出货物的安置即建立规范市场提供必要的写作和法律援助。市政府有关专门工作组负责商场和库房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工作,并正在积极协调市属商场,已妥善安置从市场撤出的中国商户。
第四,莫斯科市政府商业和市场局拟于本月二十九日同俄罗斯中国总商会及华商代表见面,就货物运出、存放和销售及部分人员安置等问题进行磋商。
高虎城表示,中方将与俄方有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努力,妥善处理大市场关闭给华商带来的相关问题。
问:据你了解,中方代表团在俄期间主要开展了哪些活动?
答: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在莫斯科就俄方关闭莫斯科切尔佐夫斯基大市场问题与俄方进行多场不同层次的会见和密集工作会谈。
期间,中国代表团先后两次看望华商举行座谈,了解其困难和诉求,及时通报有关磋商进展情况。代表团还实地考察了切尔佐夫斯基等相关市场,了解华商货物扣押、转运存放和后续销售等情况。
代表团中的浙、黑、闽、冀四省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等分别看望了旅俄华商代表,转达地方政府的亲切慰问。充分沟通有关情况。
深层原因:与俄打击腐败提振轻工业发展有关 问:据你的观察和分析,此次俄方关闭“大市场”的原因是什么?
答:对于俄罗斯关闭大市场的原因,中俄媒体众说纷纭。其中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政府与寡头之间的恩怨或政治权力内斗。市场大股东ACT集团老板伊兹梅洛夫在俄罗斯遭遇经济危机之际大手笔投资土耳其建豪华酒店,引起普京不满。可以佐证的是,俄总检察院侦查委员会发言人马尔金就称,ACT集团在市场内的经营活动引发了多起违法行为,涉及移民、民事、行政和刑事等方面。也有说法称,普京想“敲打”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因为后者与伊兹梅洛夫过从甚密,并且是其酒店开业豪华庆典上的座上宾。
也有分析认为,其深层次原因是与俄打击腐败,提振轻工业发展有关。6月1日,俄工贸部部长赫里斯坚科在政府会议上就轻工业发展问题作报告时指出,目前俄轻工业领域形势严峻,俄境内销售的近半数商品是以非法途径入境的,俄国家财政税收每年因此损失6500亿卢布,而非法进口的廉价商品也“扼杀”了俄轻工业,这种情况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更加严峻。普京在会上严厉批评有关部门打击走私不力:“打击走私活动的工作似乎在进行,但收效甚微。走私的结果就是坐牢,可又有谁坐牢了?”他同时不点名地批评说,在莫斯科市内一家市场去年就查获了将近20亿美元的走私货,可是至今没有得到处理。
一周后,俄总检察长柴卡透露,普京所指的是去年在大市场没收的近6000个集装箱的货物,价值20亿美元。他同时表示,有些走私商品经检验对人身体有害,将通过销毁等手段予以处理。俄总检察院侦查委员会侦查总局随即向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递交建议书,要求其采取措施消除该市场的违法行为,并在一个月内给出处理结果。
但是不管处于何种原因,可以断定的是,俄罗斯要拿“灰色清关”开刀了。
问:“灰色清关”屡禁不止症结何在?
答:“灰色清关”是指通过非规范化渠道进行跨国商品贸易的通关方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商品市场供应极为匮乏,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商品。由于俄海关清关手续烦琐,关税混乱,为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海关委员会默许俄“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业务手续。其早期方式多为“包机(车、船)包税”,即由发货人按整架飞机(车、船)载货量向“清关”公司交纳费用,由后者全程代办报关、纳税、商检等手续。
其主要操作流程是,发货人向俄官员、商人乃至黑道成立的清关公司交纳费用,后者与俄海关、税务、商检甚至边防部门相互勾结,垄断通关环节,以低于法定关税水平的价格将货物运入俄境。华商接到货柜到港通知后,将提货单交给清关公司,清关公司通过海关“内部人士”暗箱操作,为货物快速通关提供便利,并以瞒报、低报、虚报货品和货值等方式“清关”、商检,中间差价部分被各“参股”利益集团瓜分。清关公司将货柜运输到华商指定的仓库,但不提供任何通关手续,海关、商检、产地证明等必要文件更无从谈起,从而使华商的货物得不到法律保护,为日后被查抄埋下祸根。
“灰色清关”既严重危害中方企业和货商利益,又造成俄方税收流失,成为中俄民间贸易的瓶颈。彻底铲除“灰色清关”的生存链,为正常清关提供便利条件,规范中俄民间贸易秩序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期。
自一九九八年以来,俄罗斯大规模查抄华商货物事件屡屡发生。中方每次都进行了坚决交涉,但由于华商无法提供清关证明,难以通过合法途径有效保护自身权益。中使馆多年来十分重视保护华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工作,但使馆只能保护境外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不能直接干预俄司法和执行机关的正常执法,不能保障华商的不法利益。
“灰色清关”这种非规范化贸易通关方式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客观而言,华商长期以来在俄经商面临着通关耗时费力、甚至刁难等障碍。而“灰关”几乎垄断报关环节,通关较快,费用较低,部分俄语不通、对俄报关程序和规定缺乏了解的华商往往心存侥幸,或者无奈选择高风险的“灰关”。
实际上,华商并非“灰关”的受益者,反而是最大的受害者。由于清关公司多与当地政府、海关、税检及执法部门某些官员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这种不白不黑的清关方式始终难以取缔。而一旦发生查抄事件,最终都是华商“买单”。
华商之路:从“大市场”走向“大商场” 问:通过此次事件,你认为未来华商路在何方?
实际上,“灰色清关”是中俄两国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它既严重危害中方企业和货商利益,又造成俄方税收流失;既成为中俄民间贸易的瓶颈,又是俄某些官员中饱私囊的摇钱树和腐败温床。俄最高层已对此有清醒的认知。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今年初批准了《反腐败法》,并亲自主持成立“国家反腐败委员会”,统筹领导各项反腐行动。本月二十日,梅德韦杰夫批准了俄零售市场和劳动法修正案,规定莫斯科、圣彼得堡两个联邦直辖市以及人口超过五十万的联邦主体首府或行政中心城市的零售市场经营活动应在两年内迁移至大型商厦内。
七月九日,俄总理普京在国家边防委员会会议上表示,俄海关总署正在加紧制订规划,加强边境地区的海关监管,杜绝“灰关”的通道。这已是普京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再次痛斥“灰关”弊病。俄高层惩治贪腐、打击“灰关”的决心和力度由此可见一斑。
种种迹象表明,切尔佐夫斯基大市场年底将被彻底关闭,其他类似市场似乎也已纳入俄官方视野。对于华商而言,如果仅仅从一个卖场转到另一卖场,仍不摒弃“灰关”,就难保不会梦魇再现。
分析人士认为,从事“灰关”的基本上为俄方公司与海关人员沆瀣一气,因此俄方应承担“灰关”的主要责任,而不应一味归咎于中方,令华商成为“替罪羊”。俄方应加强其内部治理和监管,彻底铲除“灰关”的生存链,切实提高俄方通关效率。而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应避免过激行为,应采取更理性、并能够照顾到多方利益的方式,而不是一关了之。
对于华商而言,必须正视现实,摒弃灰色渠道,注重产品质量、营销策略、品牌效应,走正规清关,真正实现人员、货物、经营“三合法”,才能从“大市场”走向“大商场”,最终在俄罗斯市场站稳脚跟。
在政府职能部门层面上,两国海关加快开展信息数据交换、案件协查、保护知识产权等务实合作,建立规范、标准化的管理机制。对中资企业和华商加强培训,使其了解并敦促其遵守两国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中资企业在俄依法建立规范的报关公司、物流公司、海关监管仓库等,为华商提供实际、实惠之助。
值得欣慰的是,为方便华商办理海关手续,二00六年成立的俄罗斯中国友谊海关保税库正逐步成为影响和带动华商正规清关的典型。这是首个由中方在俄投资的海关保税库,俄海关人员也是首次在中方投资的海关监管机构工作。据统计,从去年九月至今,从该保税库清关的中国商品累计近两万吨。
今年六月,两国成立了中俄海关合作分委会,建立了规范两国贸易秩序合作的长效机制。痛定思痛,旅俄华商业也正在酝酿在莫斯科地区建立合法、规范的中国商品市场,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二十三日明确表态,支持华商这一积极探索。
就眼下来说,市场突然关闭给大部分合法经营的华商造成了很大损失:货物无法提取,错过了销售季节,并给国内众多关联企业造成损失。而眼下最迫切的问题是,被逐出市场的华商何处安身经营?部分华商转移到莫斯科其他市场,但这些市场的摊位租赁价格暴涨。潜在的问题是,这些市场是否能够继续经营下去尚存疑问。
俄罗斯"大市场"关闭事件经过 6月18日,俄政府宣布销毁此前在大市场查封的“对人身有害的假冒伪劣品”,价值20亿美元,并要求莫斯科市府尽快关闭该市场。
6月29日,莫斯科政府宣布,大市场自当日起被“无限期临时关闭”,其理由是接到了大量违反卫生规定的投诉。同一天,当地警方介入监督执行市场停业命令。
7月7日,俄总检察院侦查总局会同警察局、移民局、联邦安全局、卫检、消防等部门,对已被查封的大市场再次进行大规模突击检查,并以违反俄居留制度为由,拘留了数十名在该市场经商的外国商人,包括十六名中国籍公民。当地法院开始介入,判令市场内的多家公司停业整顿三个月。
7月8日,莫斯科市移民局对该市场继续进行突击检查,并扣押了一百五十名中国和越南籍商人。由于市场突遭关闭,商人们毫无心理准备,钱款和货物都留在了市场内,而时间已过十天,很多人已身无分文,无以糊口,情绪波动,遂发生封路抗议事件。抗议者随即被俄警方拘捕并遭驱逐出境。
7月10日,俄总检察院侦查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允许货主“自由处置自己的货物”,包括从被关闭的市场内运走,但前提条件是要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据记者了解,在最初“开箱”的几天里,只有俄罗斯人才能搞到通行证,进入市场拉货。断炊的华商不得不向保安“塞钱”,才得以进去把钱款和账本“抢救”出来。商人们之所以把钱款藏在集装箱货柜里,是为了避免每天下班走出市场后被警察以检查证件为由拦下,“没收”一天的收入。这些警察非常老道,即使把钱藏在鞋子里也难逃他们的“法眼”。
7月15日,包括俄罗斯人在内的近500名在大市场经商的各国商贩在莫斯科市中心举行抗议活动,向俄总统递交请愿书,并一度冲向总统府大楼。俄媒体揭露说,在市场被关闭的几天里,很多货柜被撬开,藏在里面的大笔钱款不翼而飞。虽然俄官方宣称商人进入市场拉货不受阻碍,但实际上要想迈进自己租赁的货柜要过好几道警察和保安把守的关口,每一道关都得用钱疏通,从最开始的2万卢布,到后来的5万、10万卢布,有的甚至要加20万卢布。及时万幸保住了部分钱物也并不一定就是货主的,在市场外巡逻警察会随时把货车拦下,以种种借口趁火打劫,敲诈勒索。
自大市场关闭事件发生后,中国驻俄使馆、外交部领事司分别多次向俄方提出交涉,要求俄方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此案,确保相关中方经商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证其合法财物的安全。
7月6日,中使馆召集莫斯科华人华侨各协会负责人和部分华商代表座谈,商定由俄罗斯中国总商会牵头,成立一个由各协会负责人和华商代表参加的“华人华商大市场问题临时协调小组”,代表华商与俄方交涉。在中方努力下,俄方开始安排华商户从市场提货,华商情绪有所稳定。
7月22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率领由商务、外交、海关以及浙江、福建、黑龙江、河北等省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代表团,赴莫斯科就大市场被关闭相关事宜进行进一步交涉。并与旅俄华商协会座谈交流,了解情况,并看望受市场关闭事件影响的华商。
7月22日,莫斯科移民局官员称,他们在大市场及周边地带前后共检查了3884名外国商人,包括365名中国公民,其中147名中国人被限期10天内离境。
7月24日,莫斯科东区政府表示,截至目前从该市场已拉走7千至8千吨货物,几乎占市场货的四分之一。从俄官方透出的各种消息显示,“大市场”将在今年年底之前被彻底关闭拆除,并建立体育娱乐及居民社区取而代之。
背景资料:“大市场”介绍 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占地200多公顷,因地处莫斯科东区的伊兹梅洛沃地区而又被称为“伊兹梅洛沃市场”,中国人习惯把它音译为“一只蚂蚁”市场,或统称“大市场”。这里是莫斯科最大的服装鞋帽等日用品批发市场,并辐射俄罗斯和独联体周边国家。在这里经营谋生的主要以中国人、越南人和中亚人为主。
整个市场按产品划分为食品、汽车配件、服装、日用百货、跳蚤(旧货)、针织等交易区。参与整个大市场管理经营的俄国和外国公司有二十多家,其中最大的就是俄亿万富豪捷尔曼·伊兹梅洛夫旗下的ACT集团,也是此次俄罗斯关闭市场行动的重中之重。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