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媒体建议查查大学生“被就业率”有多高(图)

2009年07月26日11:0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网
大学生"被就业"引起网络轰动 网友称赞发帖者

  被网络和平面媒体持续关注的“大学生被就业”事件有了新的进展。7月24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在其校园网首页挂出“关于我校毕业生赵冬冬同学"被就业"一事的说明”,认定赵冬冬的就业协议是赵为了将人事关系和户口落到西安,委托其同学代签并办理了人事代理。辅导员未尽到认真审查义务,未发现其所签单位没有注册。因此学校决定:辅导员进行深刻检查,校内通报批评,调离辅导员岗位。


  西北政法大学的“说明”意在分清当事各方的责任所在,减小校方所承受的压力。其实,在这起“被就业”事件中,谁是主谋、谁是从犯、谁比谁更不道德,并不是公众最关心的内容。此事之所以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是因为“被就业”现象本身与公众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怀疑发生了逻辑关系。

  在以往的报道中,公众已经掌握了这样的信息:从2005年开始,有关部门将高校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适度挂钩。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学校的面子,部分高校开始在就业率上“注水”。有毕业生披露,一些高校为了追求漂亮的就业率,要求学生离校前提交“就业证明”,否则档案打回原籍,毕业证和学位证缓发。根据媒体上不点名的报道以及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公众早已对所谓的就业率心存狐疑,而赵冬冬“被就业”事件突然跃入公众视野,立刻被当作了就业率有假的有力注脚。

  然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很快就出面把“被就业”定性为个别现象,而且给出了一组数字:截止到7月1日,全国已有415万名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就业签约率为68%。在金融风暴肆虐的今天,68%的就业率看上去还不错,但依此推算,至今未能就业的今年和去年的毕业生仍达近300万人,这是个令人倍感沉重的数字。我们知道,人保部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人保部认定的未就业的300万毕业生对他们也是沉甸甸的压力,但我们还是要追问一句:这么快就把“被就业”定性为个别现象的依据是什么?人保部并没有给出详细的数据和事实作为支撑,公众心里的疑惑也就难以彻除。

  就业率是事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核心数据,如果“被就业率”搞不清楚,就业率也就不可能精确。而不精确的就业率会影响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状况作出正确判断,也就难以对症下药。因而,既然公众对“被就业”现象的关注度如此之高,就有必要由公众代表、教育部门和人保部门组成三方联合调查组,清查一下各种“被就业”的比例究竟有多大。如果全面清查存在技术和成本上的难题,不妨选取某些地区的某些高校作为试点。一方面可以找当事人核对情况,一方面可以查证所谓的用人单位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其实际到岗率又是多少。抽样调查的结果出来了,就可以对整体就业率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测算,这既能消除公众心里的问号,也便于有关方面依据真实数据开展工作。

  当前,由于诸多不利因素的交织,大学生就业处在前所未有的困难中,某些高校的实际就业数字可能非常寒碜,因而存在虚报数字的冲动。事实上,数字造假既会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形成误导,又对那些“被就业”的大学生有害无利,所以任何人编织假就业率都是不该容忍的。人保部新闻发言人说了:不会放任虚假签约现象。那么拨开迷雾见真章儿的第一步,不妨从清查大学生“被就业率”开始。(评论员 李星文)(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廖恒)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