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孩子的梦想从天津开始

2009年07月28日07:3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对于我们这些来自西部的山乡野娃来说,天津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这是一个叫张文玉的孩子说的话。现在,他是西北师范大学大二的学生。可是,在2002年,12岁的张文玉还是甘肃漳县一个小村子里,因为父亲早逝,家庭贫困而要辍学的孩子。
他不敢想自己以后能不能上大学,因为大学离他太遥远了,他以优秀的成绩小学毕业却不知道能不能再上中学。

  回忆:来到天津像一个梦

  据张文玉回忆,那是2002年开学后的一个雨夜,破旧的三轮车载着我们几个学生驶向县城,从乡里到县城,这条路我从来没走过。雨很大,一群人躲在一大块塑料布下,人群中我们的小学校长发话了“按照县委妇联的安排,选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小学毕业生到天津去念书”。

  天津,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后来,我知道自己被选上了,要去天津读书了,妈妈特意借钱给我买了一套新衣服,说到大地方不能显得太寒碜,不能让人家说咱是没爹的娃。2002年9月的一天,从我们被送上火车的那一刻起,天津成了改变我们一生命运的地方。

  现实:21个西部娃都有出息

  和张文玉一样,被火车带向天津的一共有21个西部孩子。他们来自甘肃漳县和敦煌。这是天津妇联、三毛艺校和社会爱心人士一起发起的一次“教育扶贫”活动,在天津人的帮助下,孩子们要在此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

  那一年,新报的记者和天津妇联的工作人员一起到北京火车站去接这些孩子。孩子们一下车,大家都觉得有点心酸。因为十二、三岁的他们,大多看上去只有八、九岁,明显可以看出孩子们常年在田里劳动,脸都是黑红的,小手上都有磨出的老茧。小小的行囊里只有孩子们认为最好的东西——地瓜干和山野菜,还有妈妈亲手绣的鞋垫儿。

  为了让孩子们在三毛学校生活得更好,《每日新报》发起“为西部孩子找家”的活动,希望天津的爱心家庭给他们生活上更多的照顾。当时有300多个家庭参加了活动。最后,21个家庭成了孩子在天津的新家,每到周末,他们就回天津的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给了他们无尽的帮助和关爱。21个孩子在天津度过了充实而快乐的三年时光。因为在天津打下了良好基础,三年以后回到故乡,他们中的大部分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现在,21个孩子中的18人已经上了大学,其他人也都有了工作。其中有三个孩子重新回到天津读书,而当年关爱他们的天津家庭仍在资助着他们无忧地完成学业。

  老师记忆:永远难忘爱的力量当年接孩子们到三毛艺术学校的时候,时任校长是马金萍,她回忆说:“真的难忘,孩子在天津的第一顿饭因为有鱼,很多孩子不知道是什么,甚至因为不知道怎么吃还哭了。”“面对这些孩子,总是有种说不出的疼爱。当他们正式开始学习生活时,他们会因为自己基础差、看不懂题而哭得伤心,可是,他们会含着泪整晚整晚地读书。后来,天津的各个爱心家庭都为孩子的学习而努力。每日新报给孩子们找的家,给了他们最大的支撑。”

  当年孩子们的班主任季秀梅老师说:“现在我和每个孩子还能保持着联系。当他们把考上大学的消息告诉我的时候,每听到一次我就会哭一次。我知道,孩子们有今天太不容易了。社会的关爱是他们的动力,而他们也付出了比普通学生多数倍的努力。当年他们来时说是上初中,其实真正的水平只相当于三四年级。用三年的时间其实完成的是六七年的学习任务。在这三年中,让我感动的不仅是孩子们的坚强与努力,还有所有天津爱心家庭给他们的爱。更想说的是,新报这样的媒体能用这么长的时间去关注他们,用最实际的方式去帮助他们,真的很感动。”

  孩子心声:难忘心中的天堂

  张文玉是这些孩子中成绩最突出的一个,他说:“对于天津,我有太多的爱。因为这个城市给了我太多的爱。当年通过新报的帮助,军事交通学院的杜立典教授成了我的"爱心爷爷"。在这里生活的光阴让我永远难忘。2004年我离开天津的时候,杜爷爷告诉我他们会一直资助我,之后每年他都给我寄学习和生活费用,直到现在。还有一位马宝丽阿姨,上学时她亲手给我织毛衣,回家乡后,她还每年给我寄生活和学习费用。我上了大学,告诉她我可以勤工俭学赚学费,可她还是坚持给我寄钱。现在,在西北师范大学的校园里,看着四处开放的花朵,我总想象着天津的月季正开得绚烂,是的,"春蕾"终究要开出绚烂的花朵的……”新报记者任悦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