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上海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模式 鼓励企业异地谋发展

2009年07月28日20:3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7月28日电(记者沈文敏)继光明食品集团、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巴士集团等一批申城企业相继投资落户处于江苏沿海开发前沿的大丰市后,上海杨浦区一批装备制造企业也接踵“安家”大丰市。今天,杨浦区政府与大丰市政府在沪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今后几年,杨浦区将利用大丰市的土地、港口、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介区内企业到大丰去发展。这是上海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鼓励本地企业抱团出门到异地谋发展求壮大的创新模式。

  上海杨浦区是个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在由“工业杨浦”、“经济杨浦”向“知识杨浦”、“文化杨浦”的转型中,杨浦区面临的最主要矛盾是知识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杨浦区是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最密集的区域,区内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活力涌动;另一方面,杨浦作为传统工业重地,传统制造业人、财、物相对集中,转型压力巨大,亟需寻找一个理想的产业转移对接之地。

  据了解,大丰与上海渊源深厚,近年来正在成为上海新的产业基地。大丰与上海区域相近,人文相亲。解放初,老一辈革命家、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亲自决策,在大丰建立上海农场。50多万亩的上海“飞地”,8万多曾经在大丰工作生活的上海知识青年,国内第一的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架起了大丰与上海合作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对于杨浦区而言,在发扬自身知识创新要素集中的优势基础上,通过“飞地”形式克服杨浦本地生产要素的发展瓶颈,以“组团”和“政府间协议”形式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实现创新经济的顺利转型。而对于大丰市而言,积极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有助于尽快提升当地产业水平和发展理念。于是,“异地建工业园区”的创新想法,在杨浦和大丰两地政府间一拍即合,而不少企业更是主动参与。

  “企业由政府牵线,如此抱团向产业承接地转移,杨浦的做法应该是个创举。”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汤蕴懿博士说,过去政府要调整产业结构,“腾笼换鸟”,企业往往身处被动,不愿意走出去,担心“单打独斗”发展不下去。

  汤博士告诉记者,民营制造业一直是杨浦区的支柱产业和纳税大户,也是吸收本地低端劳动力的主要力量,“异地工业园区”项目可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缓解用地压力。近期由于多重成本上升压力,全市范围民营企业利润普遍减少,倒闭、外迁和转型现象严重,杨浦区作为制造业重镇,制造业外迁问题尤其突出,且趋势不断扩大。

  汤博士认为,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必然要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逐级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传统企业就要寻找出路。如果单个寻找,不仅势单力薄,而且付出的成本会很高。杨浦区与大丰市实现了政府层面的战略合作,这对转移出去的企业来说,就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它能平稳发展,最后做大做强。这种就是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据了解,此次首批向大丰市转移的杨浦区5家企业,项目涉及船舶自动化控制、风力发电、机械制造及智能化可调光玻璃的制造等,总投资达12.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约有30多亿元的产出。目前,5家企业的厂房正加紧规划设计,9月底将全面开工。明年,这5家企业可相继投入运行。为承接这5家企业及今后即将落户的更多企业,大丰市已在该市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内,首期安排了2000亩土地,作为杨浦工业转移基地,建设一个上海杨浦大丰工业园。今后,杨浦区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本区的产业在杨浦大丰工业园内“安家落户”。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