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附近曾设“玉门置”?
敦煌博物馆副馆长提出大胆观点 有望填补敦煌汉代历史一项空白
本报敦煌讯(记者董开炜)近日,敦煌博物馆副馆长、馆员李岩云在其撰写的《1998年敦煌小方盘城出土的一批简牍涉及的相关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汉代敦煌设置玉门置”的学术观点,补证了悬泉汉简中所记“敦煌有九置而‘总数缺一’”的记录,有望填补敦煌汉代历史的一项空白。
汉代敦煌郡
设九“置”而“总数缺一”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侯兵火催”。“置”是古代驿站的统称。1990—1992年在敦煌市和瓜州县交界处发掘的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处汉魏驿置机构。据此处出土的简牍文字记载,悬泉置当时全称为“敦煌郡效谷悬泉置”,是效谷县下辖的一处邮驿机构。
据一些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汉代敦煌郡当时设“置”9所,除悬泉置外,还有鱼离置、遮要置、龙勒置、广至置、效谷置、冥安置、渊泉置。但目前为止,敦煌汉代9个“置”中有一“置”不知其名其址,“总数缺一”成为千古之谜,也是众多专家着力研究的一项学术空白。也许,李岩云的研究有望填补这一空白。
副馆长研究
“找出”第九置位置
就此空白,敦煌博物馆副馆长李岩云历时数年潜心研究。1998年在敦煌玉门关(小方盘城)出土、现存敦煌博物馆的一批简牍中,编号为98DXT5:19与98DXT6:08的两枚简牍引起了他的注意。依据这两枚简牍进行研究分析,李岩云日前得出分析结论:敦煌九置“总数缺一”者可能是玉门置。
记者了解到,这两枚简牍中都明确提到了玉门置。98DXT5:19简牍上书“玉门隧长□崇言军书到玉门置守啬夫庆卒赵诉”字样;李岩云分析认为,此简牍所记文字可能是他人写给玉门置守啬夫庆、士卒赵诉的军书。98DXT6:08简牍是一枚与粮食有关的记录,上书“□冞九粮粟二斗、□□、□罚玉置 ”字样。因木简残缺,简文损毁较多,李岩云分析认为,从仅存的文字来理解推测,此简牍的意思可能是看管粮食的基层官吏未能看管好粮食,受到了玉门置的处罚。
李岩云说,此前在各种史书和简牍中从未涉及到关于玉门置的记录。玉门置的出现,使玉门关(小方盘城)周围的各种军事机构变得异常复杂起来。经专家对出土简牍的多年研究,很显然,玉门置就应在玉门关附近,但其具体位置有待于以后出土文物得以证明和确定了。
李岩云认为,按照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汉代郡、县、都尉、传置等治的大小都有一定的规格区别,必合法度,不可随意而建。从地域上分析,玉门置应该属汉代敦煌郡所属的龙勒县所辖,该县当初设两“置”,一是龙勒置,一为玉门置。1992年,专家曾在玉门关东墙外115米的外障墙处发现了上万平方米的灰层,汉遗存十分丰富。李岩云分析认为,此处可能是玉门置遗址。
敦煌郡驿置
总数当超过9所?
长期以来,各种史料和专家的研究成果都表明,汉代敦煌郡共设“置”9所。李岩云近期的研究成果还“挑战”了这一说法。
李岩云告诉记者,从汉代置设“置”的里程来看,汉代从长安到敦煌郡1600多公里的里程中共设30多个“置”,平均每40多公里就设有一“置”。据此判断,在玉门关附近设置玉门置也是合乎情理的。此外,从敦煌郡到悬泉遗址的距离为64公里,其间还设有一“置”,应为遮要置。而敦煌郡到玉门关的距离约为82公里,据此推测,从汉代敦煌郡城到玉门关,应设有两置,如果把玉门置看作其中一置,可能还有一处置所存在。李岩云据此分析认为,西汉敦煌郡所设“置”的数量应超过9个。
《兰州晨报》供稿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