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口谕”中小银行提升资本充足率
王琦
据CBN记者了解,监管部门近几个月多次强调,中小商业银行应保证资本充足率达到12%。虽然目前看来尚不是一个硬性法规要求,但将作为审批商业银行新业务、新机构准入及提升监管评级时的一个指标。
这是去年下半年对中小银行提出资本充足率调高至10%以后,监管部门再次以“窗口指导”方式强化相关监管要求。
监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最近,资本充足率在国际上有一些新要求,监管部门也会根据具体形势来把握,但总体要求是不变的。
而据了解,几家大型国有银行暂未接到“资本充足率逐步提高到12%”的“通知”。目前监管部门对四大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8%。尽管上半年信贷增速较快,四家上市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一季度披露的数据中却均在12%以上,其中工行为12.11%,建行为12.37%,中行为12.34%,而交行为12.77%。
严守资本充足率底线
“银监会在近期多次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银行将资本充足率提高至12%,虽然没有文件下发,但可以看出态度很坚决。”江浙地区一城商行高层告诉CBN。
“地方银监局向我们传达精神说,希望能够将资本充足率从10%提高到12%。”四川一城商行行长指出,虽然并非硬性法规要求,但如果要提升监管评级,能够达到12%的银行会被优先考虑。
华北地区一地方银监局人士透露,《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8%的法定要求并未改变,但是在特定情况下,比如银行进行监管评级,申请新业务或机构准入等情况时,监管部门会要求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12%。
7月8日到9日,新扩员后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第一次会议上,对监管资本框架做出了几点改进,包括:提高压力时期可提取的缓冲资本储备;提高证券化资产的风险缓冲;纳入一项特别的“新增违约风险资本”,以涵盖违约和信用评级下降所带来的风险。
据摩根大通的测算,至2010年,这种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将使汇丰和巴克莱银行投资部分的风险加权资产分别增长5%和28%。如果上述预测是准确的,银行营业利润将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而减少,但肌体依然健康。
华东某省银监局负责人则表示,整体经济形势尚不明朗,该省要求各中小银行经营中能够适当提高风险准备的比例,其中就包括资本充足率在今年必须达到10%。“明年可能还需继续提高一些。”
在银监会日前召开的2009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提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守资本充足率底线,保持资本充足率在当前水平上的稳定,确保资本构成的质量。
“这次调高资本充足率,是随着审慎性监管的逐步发展演化而来的。”上述华北地方银监局人士指出,2004年银监会刚提出资本充足率指标时,很多银行连8%的底线都达不到。但是随着国内银行业的不断发展,监管要求也应随之提高。
此外,上述华北地方银监局人士表示,上半年国内银行业务扩张速度过快,多家银行出现资本不足的情况,监管方出台这样的指导意见也是为限制其过高的业务增速。
但业内对此也存在争论。一方认为,通过调整资本充足率底线,可以控制猛冲的信贷;另一方则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逆周期提高资本充足率值得商榷。
资本补充机制受限
在上半年创造了7.37万亿新增贷款后,国内各大银行普遍面临较大的资本压力。
Wind数据显示,除华夏、民生、兴业、南京和北京银行未披露一季度数据外,其余9家上市银行一季度末的资本充足率,除建行有所上升,其他均较2008年的数字有所下降。按照12%的要求,浦发、深发展和招商银行均不达标。
而资本补充的渠道也将受到更多限制。
发行次级债是银行最青睐的补充资本金方式。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统计,上半年,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上共发行次级债12次,总额达1042亿元,一举超过去年全年974亿元的发行规模。而下半年以来,交行、中行、工行又分别发行了250亿元、400亿元、400亿元次级债。
但最新消息表明,监管方今后将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进行更严格的规范和限制。“监管方会采取更审慎的态度,因为银行间互相持有次级债券,风险会在金融系统内集聚。”上述华北地方银监局人士说。
东部地区一城商行人士称,该行为提高资本充足率,已申请发行次级债多时,却迟迟未获得监管方批复。
因此,也开始有商业银行转向难度更大的定向增发。
上周,杭州银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该行定向增发增资扩股方案。按照这一方案,杭州银行此次定向增发不超过3.5万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0.95%。
据该行2008年年报,截至去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0%和7.11%。该行高层告诉CBN,此次增资扩股的目的是能够达到新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增发完成后,该行将提升资本充足率至12%以上。
“增发或增资扩股是最货真价实的资本金补充方式,但整个操作过程难度大,手续复杂,时间也长。”上述华北地方银监局人士表示,鉴于有限的资本补充渠道,接下来,商业银行通过定向增发补充资本金将会增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