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钢铁劲旅驰骋雪域高原 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忠诚履行使命任务纪实(上)(图)

2009年07月31日08:4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法制日报
  地球之巅———喜马拉雅山脉,雄伟壮丽,高耸入云,人类迄今也无法企及与彻底征服的高度。

  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喜马拉雅山脉脚下的“和平守望者”,我军高海拔地区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以穿越喜马拉雅的胆识与勇气,实现团队建设历史性跨越,在喜马拉雅山脉留下了一串串“走科学路”的闪亮足迹———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军委作出决策,在雪域高原组建一支适应高原高技术战争需要,集步兵、炮兵、装甲兵于一体的合成部队。
这支部队在拉萨应运而生。从此,官兵们就用责任和使命锻造了过硬的军事本领,维护着西藏边防的稳定。摩步团一茬茬官兵便牢记嘱托,不辱使命,一次次填补雪域高原练兵空白,一次次跨越世界军事史上的“无人区”,一次次在重大军事行动中交出满意答卷……

  组建19年,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先后8次扛回“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奖牌,连续11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连续12年无事故案件,96%的连队跨入先进行列。团党委先后5次被两级军区表彰为“先进党委”,2006年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党委”。

  始终挺立军事变革前沿

  为了时刻“走在最前沿”,摩步团官兵步履匆忙而坚实。

  诞生于这场新军事变革浪潮之中的西藏军区某摩步团,从呱呱落地那一刻起便成为世人瞩目的“时代宠儿”:人员构成最优,是从战区17个单位抽调来的佼佼者,基本骨干都在上级组织的各类比武竞赛中夺过名次;装备配置最新,很多装备不但在全军是一流,有的还是总部专门为团队研发的“独生子”装备;工作条件最好,凡是团队建设需要,上级首长机关总是有求必应开绿灯……

  用首任团长孙德禹、政委张军的话说:“经济文化落后的民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卑保守、不思进取;武器装备劣势的军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观念陈旧、不愿变革创新。”这句话如剜心之锥深深扎在摩步团每一位官兵的心中,至今仍是一条不是团训的团训。

  19年来,摩步团经历6次编制体制调整,更换多批次装备。每一次变革,团队都要面临这样的艰难:一套新战法、新训法刚刚演练成熟,又不得不忍痛割爱转而寻求适应变革的新突破;一个技术兵刚完成培养期正准备投入使用,可因装备更换出现“错位”,又不得不重新培养;一批“老功臣”、老骨干不得不黯然卸下戎装,相当一部分官兵会突然迷失方向……但每一次,官兵都能做到“思想跟着变革步伐走,观念围着使命任务转”,次次交出优异的答卷。

  19年来,摩步团官兵共扛回奖牌100多块,先后出色完成重大战役演习、迎外展示、国际维和等27项重大军事任务,创新战法训法40余项,技术革新成果30多个,团队连续11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始终坚持高标准战斗力

  海拔高,标准更高,思路变,标准不变。现任团长郑卫国深有感触,他说:“19年来,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官兵走了一茬又一茬,尽管每届团党委抓工作的思路各有侧重,可是每届班子坚持战斗力高标准却始终如一。”

  在内地部队,官兵负重训练35公斤算得上是奇迹,可地处“生命禁区”的摩步团官兵却把它作为训练的必须标准。

  西藏军区机关有一组军事训练考核成绩统计百分比:在军区统一组织的大大小小32项军事比武中,摩步团夺走其中96%的金牌。面对如此“强大”的摩步团,一些友邻部队官兵也坦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与摩步团官兵同擂争霸。”

  挑战的是极限,收获的是战斗力。近年来,摩步团官兵一次次向战斗力极限发起冲锋,先后填补了装甲车横渡雅鲁藏布江、摆兵4800米雪线演练步装协同等200多个高原军事空白,刷新了暴风雪夜里500公里紧急机动、4昼夜不间断渗透作战等60余项高原军事纪录。

  年轻新一代发扬老精神

  被喻为“世界屋脊”的西藏,因其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是地理上的“地球第三极”。在这里,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零下3℃,最低温度达零下50℃,平均含氧量不足内地的50%,徒步行走相当内地负重20公斤,一向被视为“生命禁区”。

  7月21日下午四点,高原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一点没有减弱。摩步团官兵正在进行100米精度射击、警侦连基本功演示、高寒山地500米障碍跨越、单杠八练习演示、战备演练,把记者看得更是头晕脑胀,替他们捏了把汗,而这些战士大都是80后士兵!

  好炉炼好钢,好营带好兵。在摩步团这所大熔炉大学校里,80后90后青年官兵健康成长,成功完成了从“蜜糖一代”到“军中骄子”的涅磐与嬗变。

  2000年,80后干部、现任装步三营教导员樵小锋从军校毕业,勇敢地踏进“生命禁区”时,怎么也没想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对自己的挑战会如此猛烈,大大超过了认识与承受的能力与范围,他一心只想早些离开部队。

  但渐渐地,樵小锋知道了“生为西藏献心血,死为西藏献生命”的谭冠三将军,在边防线上拉着马尾巴以身殉职的张贵荣司令员,累死在海拔5000多米巡逻道的边防团团长高明诚等许许多多先辈的事迹。后来,战友们还告诉他,自上个世纪50年代十八军进藏以来,已经有5000多名官兵长眠在雪域高原……

  樵小锋为之一震:演练如战斗,枕戈待旦才是军人的本色!他每天苦练军事本领,累睡着过,累晕倒过,但每次清醒后又接着练。这位出生于1981年的年轻小伙,在短暂的军营岁月里,实现了人生的一次次起跳与跨越:地方青年———普通军官———全军优秀参谋人才———优秀共产党员———干部股股长———教导员。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19年来,面对“生命禁区”的艰苦环境,肩负“戍边卫国”的神圣使命,摩步团官兵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把高寒缺氧嚼碎吃下,把伤痛疾患嚼碎咽下,把生死离别嚼碎吞下……用赤胆忠诚,靠青春热血,在地球之巅矗立起一个世人再也难以企及与超越的精神高地。

  彭秋人,一名入伍不到两年的新兵,将自己年仅22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地化作了雪山,将一片忠魂赤骨永远地融入了西藏高原的冰天雪地间。

  2005年7月,部队正在海拔4700多米的林芝色季拉雪山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六班副班长彭秋人带领9名战士冲在最前面,负责侦察探路任务。

  当时正值雨季,一连半月的阴雨使原本就奇险无比的山路变得更加狰狞恐怖。当他们来到一个塌方区时,发现一名藏族老阿妈被困泥泞。考虑到有危险,彭秋人命令大家原地待命接应,自己只身一人前去营救。眼看就要接近老阿妈,突然一块飞石从200米高的山顶飞落下来。就在飞石即将砸向老阿妈身上的一瞬间,彭秋人一个箭步冲上去把老阿妈扑倒在地。阿妈得救了,彭秋人却被飞石击中头部,英勇献身。

  19年来,摩步团有150余名官兵主动放弃到内地工作机会;有27名硕士主动选择摩步团作为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站;有300多名战士读完军校后主动回到摩步团。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