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31日电题:从一盏灯开始的节能减排
任沁沁 袁帆 汪骋
新华社31日播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根据《安排》,中国今年重点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其中特别提到将推广节能灯1.2亿只。
这在环保人士、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主任张爽看来,政府推广的不仅仅是一个灯泡,而是将节能减排理念用利民的方式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中。
31日一早,北京西长安街边的有色设计院社区逐渐热闹起来。按照居委会一周前在各单元张贴的通知,今天这里的每户居民凭有效证件,可以每支1元的价格购买5支节能灯,而市面上同类型的灯零售价为10元左右。
60岁的张友芳老人在购买了5支“一元灯”后,又以每支7元的价格一口气买了20个灯泡。老人退休前在中国有色工程公司负责环保设计,检查设备的“三废”排放量等各项环保指标是否合格,“设备的设计一定要强调节能环保,这可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她说。
6月下旬以来,每个周末,在北京的不少社区都能看到同样的场景。北京市发改委环资处副处长贾建平表示,全市今年计划推广1000万只节能灯,预计到2012年,“一元节能灯”可遍及北京230万户居民家庭。
近乎于赠送的推广方式,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的决心和力度。据悉,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了6亿元左右补贴资金,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数量是去年的两倍,达到1.2亿支。北京市则在国家补贴50%的基础上,市、区财政又分别补贴30%和10%。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上述推广任务,使用一年预计可节电62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620万吨、二氧化硫6.2万吨。
和张友芳一样,不少参与购买“一元灯”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加大了采购力度,家住中关村街道西里社区的张贵田就是其中之一。8月份,张贵田的家要重新装修。他说,家里的灯要“全面节能”,墙面漆要“自然环保”,“多花草,少花哨”。
“节能减排,应该全民行动。”这位80岁的老人说。
62岁的秦凤兰是节能灯的老用户。虽然家就在电厂小区,但“要不是怕来过暑假的小孙女热着”,她家的空调基本属于闲置状态。当然,除了节电,节水也是“例行”工作——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淘米水用来浇花。
秦凤兰所在的辽宁省阜新市是中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按她的话说:“我们这座城市正在转型,退休后我也给自己的家转转型。”
老辈们的节能意识是朴实的,年轻人则有他们“现代化”的节能理念。由于经常在外地出差,35岁的公司职员冯劲没赶上社区的“一元灯”推广活动。听说9、10月份还有一次“补缺”的机会,他很高兴,“我打算把家里的灯都换成节能型的,另外再买一些备用。”
中国质检报刊社的郭卫东也买了5只“一元灯”,但他更多的是关注对废弃灯泡的处置问题。由于荧光灯中含有汞,铅,砷等有害物质,直接丢弃会产生污染,因此他建议有关部门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
对此,北京市发改委倡导市民将家中的废旧荧光灯换购节能灯,将这些废旧的荧光灯统一运输到北京市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进行无公害处理。
“当节能减排成为公民自觉、自发的意识时,就是社会的大进步。” 张爽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