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养生专家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学大师们大多高寿。
近年来,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著名的国学大师都很长寿。
那么,这些国学大师高寿的奥秘是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养生之道?本版编发的这组文章,概括了享年90岁以上的著名国学大师梁漱溟、钱穆、张岱年、启功、季羡林的养生智慧,耐人寻味。
有人说,“短寿者是各不相同的,而长寿者却是一样的。”从表面上看,大师们长寿的情形各异:如启功是顽童型,梁漱溟是硬汉型,钱穆是运动型,季羡林是书斋型……但实际上,他们都有开阔豁达的胸襟,有虚怀若谷的气概,有勤于用脑的习惯,还有锲而不舍的理想,过着简朴而规律的生活。心理的健康是他们健康的主要因素。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等同于生存质量的提高。随着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大,学习、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被超负荷运转累得疲惫不堪。于是,关爱自己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已经变得如此重要。我们看到,大师们的养生之道虽然各有绝活儿,但又不是“可望而不可即”,并非依靠物质财富和怪异之法,所以推广起来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仁者高寿,德者延年。那些国学经卷中的漫步者告诉我们,“养生”首先需要“养性”。
梁漱溟:少食而多动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文化思想界的名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
他自幼身体孱弱,中年被顽固的失眠症所困扰,而且人生际遇坎坷,完全是依靠后天的努力而享有高寿。他的养生之道主要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修身养性之精华,尤其是素食、气功和执著的学术精神。凡此种种,对他强健体魄和抵御各种疾病都有明显的效果。
他的养生理念是,“粗茶淡饭养浩然之气。”“性贵淡,气贵和,惟淡惟和,及得其养,无物不长。”“少食多动。”他认为,粗茶淡饭最适宜养生,食粥可以调养好身体;水果蔬菜使人健康;豆类是抗癌天然物;绿茶、红葡萄酒的保健效果最神奇;饮食有节,才能长寿。
他以气功养气治疗失眠;他以读书写作养心健脑;他以起居规律远离疾病。
在晚年,他的生活仍保持规律。他认为,零点到3点是深度睡眠时间,这个时候睡好了,第二天就会精神焕发。凌晨4点后睡是浅睡眠,效果不大好。所以,夏天他一般是5点起床,冬天是6点,晚上没有特别情况,一般9点睡觉。早晨练习太极拳,尔后回家吃早餐;接着则写点东西练练气功;午饭后必午睡,醒来练会儿气功,接着出门散步。如果有会议或需要读书写作,他也会在期间运动多次。
钱穆:不寿乃罪恶
钱穆(1894—1990),赫赫有名的国学大师,在人文学科中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自幼体弱多病,由于祖父和父亲都是英年早逝,因此他尤其注意养生之道,是依靠自身努力而长寿的典范个案。除了气功、静坐、冷水浴之外,棋艺、音乐、花卉、游览等多种兴趣爱好对他的养生亦大有助益。他认为,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
他在清晨起床后,一般都要用两拳搓擦眼尾、颜面二十分钟之久。至于太极拳,更是他几十年来不间断的功课。
他的弟子回忆钱穆先生打太极拳时曾说:他呼吸深长,全套每次可打30分钟。有一天正当钱先生在上课,突然来了两个阿飞,在课堂门口探头探脑,一派轻薄。钱先生问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也不理睬,还旁若无人地在课堂里左右穿插。钱先生恼怒了,登时把长袍的两只阔袖拉起,露出两只结实的手臂,一个箭步就抢到那两个阿飞的面前,摆出个揽雀尾的姿势,把他们吓得一溜烟跑了。
静坐,是我国传统养生学中的宝贵遗产。通过静坐,可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钱穆坚持练习静坐,使精神处于自由开放的状态,同时又保持宁静与松弛,肌肉也得到放松,呼吸自然顺畅,身心的紧张因素不再影响身体的机能。
张岱年:健康充电法
张岱年(1909—2004):被誉为中国学术界的“国宝”。其长寿之道是“无为”。一生除了读书没有其他爱好,饮食为粗茶淡饭。他的养生之道,除了自身的好胃口、好睡眠、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厚德载物的仁者情怀之外,美满的婚姻也是重要因素。
他喜好喝白开水。说起来,张老先生习惯喝白开水其实是迫不得已,当年他在江西鲤鱼洲接受所谓劳动改造,他在《八十自述》中回忆说:在劳动时,两手都是泥土,喝水不易。于是养成习惯,早饭后喝一大杯,即参加劳动,午饭前一大杯,午眠后一大杯,晚饭前一大杯,各段中间不喝水。这个习惯始终保留。张先生自己肯定都没料到,实际上这倒是因祸得福了。因为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味道不怎么样的白开水却是健康饮料的首选品。而且张老先生一天中喝四大杯水也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
他认为,睡眠是宝。对于老年人而言,即使百事顺心,而如果患上失眠或者睡眠不大好,也会觉得痛苦或者烦躁。除了白开水之外,张老的第二件法宝就是睡眠特别好。这也是他引以为豪的生活长处。不但晚上睡觉香,张老的午睡也很好。他说,午睡对老年人是一种有效的“健康充电法”,尤其在夏天晚上睡眠不足时更为重要。这成为他养生的法宝。
启功:笑看云卷舒
启功(1912—2005),著名的书法家和古典文学专家。出身清朝皇族,但人生遭遇曲折坎坷。他最主要的长寿心经,一是幽默乐观,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身患疾病,都能谈笑自如,一切烦恼不快,笑后烟消云散;二是书法养生,怡情适性,强身健体。
启功先生始终保持着宽容大度的处世态度。由于他的书法是难得的墨宝,所以假冒作品就大量产生。有个铺子就是这种“假货”的专卖店。启老听说了这件事,亲自来到了这个铺子,一件一件看得挺仔细。有人问:“启老,这是您写的吗?”启老听了,微微一笑,说:“比我写得好。”这话虽没正面回答,可把问题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在场的人全都大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启老又改口了:“这是我写的。”事后他向我们解释为什么这样说,他说:“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是看得起我。再者,他一定是生活困难缺钱,他要是找我来借钱,我不是也得借给他吗?”老先生90岁以后,被戏称为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国宝”。据说,老人托病不写字时,就在门上贴几个字:“大熊猫病了。”正所谓,童心未泯。
“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笑看天上云卷云舒。”他认为,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宠辱不惊,才能健康长寿。
季羡林:不喜亦不惧
季羡林(1911—2009),被誉为“国宝”级国学大师,以98岁高龄辞世。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国学财富,还有深刻的养生哲学。
在养生方法上,他主张不挑食。他反对吃东西挑肥拣瘦。他说过一个笑话:一位化学教授吃饭时仔细计算卡路里、维生素的数量,一顿饭所用的公式几乎等于一次实验,饭费比别人多几十倍不算,人却瘦得干干巴巴。他认为“过度养生”,不但少了人生乐趣,而且绝无必要。饮食上禁忌少一点,胃口自然好,吃进去的东西就能消化,自然百病不侵。
季老很难抽出时间专门做锻炼,而要他牺牲写作读书的时间去锻炼身体,他是绝不会同意的。季老解释说:我没有时间去探索长寿之道,也从不刻意去追求锻炼,但并不是反对体育锻炼,而是反对“锻炼主义”。“锻炼主义”大约是指:“活着是为了锻炼”的极端做法,尤其把锻炼体魄看得过于重要,这就人为地给自己增加了心理负担,因小失大。季老认为,人上了年纪,有点这样那样的病,是合乎自然规律的,用不着大惊小怪。对自己的生老病死要看得开,心里没负担,身体自然好。
对待名利,季羡林很超脱。陶渊明的四句诗是他的座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本报综合)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