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8月1日电(记者余继军)重庆市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两年来,以推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为抓手,积极引导和促进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实现了城乡资源优势互补,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重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6元,比2007年增长17.6%,其增幅已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与此同时,重庆“两翼”农村城镇群GDP增速也比“一圈”城市区分别高出了3.5和2.8个百分点。
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重庆首先探索建立了符合本地实际的“一圈两翼”协调发展机制。“一圈”是以重庆主城为核心、以大约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两翼”是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在“一圈两翼”协调发展机制统领下,重庆大力推动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为引导城市资本下乡,重庆市开发了面向农村的一系列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极大地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截至今年4月底,重庆已组建30家小额贷款公司,针对农村或区县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发放贷款16.7亿元。2009年,预计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总数将达80家,有望形成200亿元的贷款规模。
土地流转与集约利用是重庆市统筹城乡的重要途径。在耕地面积总量不减的前提下,去年,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土地交易所,通过先补后占,“地票”收益反馈农村,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重庆市积极推进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促进城市人才下乡和大学生就业。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选派4018名大学生到乡镇、村工作,2012年前,重庆市还将选派3.2万名大学生到农村。重庆市还构建了统筹城乡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采取干部挂职、教师互派、医务培训、科研咨询等措施,不断向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输入人才。
在积极引导城市资源下乡的同时,重庆市紧紧围绕农民工培训、就业、社保、安居、公共服务、转户进城等关键环节,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农民工制度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向城市提供了保障。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