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央政治局委员接受境外媒体采访 直面胜于回避

2009年08月03日02:4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以开放透明姿态面对公众

  最近,两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分别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敞开胸怀,谈地方发展,也谈个人生活,反响很大。

  从外宣的角度讲,俞正声和汪洋与境外媒体的交流,在分别展现两位高级官员的个性与风采的同时,也很好地向外传递出沪粤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以及目前遇到的困难。

这给了外部世界了解当下的上海与广东极好的机会。

  比如,俞正声通过与凤凰卫视记者的对话,将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情况等信息,向外部世界作了一个说明,而他对于上海高房价的关注以及解决方案,亦吸引了境内媒体相当高的关注度;又如,汪洋通过和境外多家媒体记者的交流,将广东的经济发展情形、反腐情况,以及外界十分关注的韶关“6·26”集体斗殴事件原委,乃至对他和省长黄华华政见不同的“马路新闻”,都作了公布和解释,有利于澄清一些误解,消弭偏见。

  其实,官员与媒体的互动,本应是一个现代社会中的常态行为。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不少党政官员似乎不适应、不擅长与媒体打交道。尤其是高级官员,更缺少以一种透明、直接的方式亮相的机会。这样的状况,显然不利于“向世界说明中国”,向人民解释情况。即便仅从“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层面来看,官员的过于低调,不经意间就给自身涂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也使政府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变得困难。

  官员与媒体保持距离的情形近年来有了不小的改观。一方面,境外记者在中国境内可以越来越自由地进行采访;另一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等,加大了主动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力度,一些领导人,包括主要领导人在内,都增加了直面新闻媒体的几率。比如近年来,每年的全国“两会”闭幕之际,国务院总理都会率领国务院其他几位领导,举办新闻发布会,回答中外记者问题。一些重要的中国财经官员,还频频通过在国际主流财经媒体上发表文章,表达个人见解或“中国声音”。

  应当说,来自政府有意的、多方面的举措,使得外部世界,尤其是一些西方民众,改变了以往对中国的刻板成见,增加了对中国的了解。中国政府根据不断改变的世界而特意修正传播方式,使国际舆论传播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有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在前几年中美之间举办的几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过程中,美方官员往往频频举办记者会,控制舆论高地,而一些中国官员则不习惯于发表个性化的讲话,反而远离记者。但在最近举办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中方不仅频繁举行记者会,不少官员也开始直面记者,表现更自信、更从容、更透明,很好地表达出了中方的声音与立场,向外部世界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形象。

  这说明,从中央到地方,许多党政官员对于国际舆论传播较之以往有了更深的理解。官员们开始逐渐了解国际主流社会的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开始更多地关注西方媒体的运作套路,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出击,从怀有戒备之心到积极公开信息,这本身就是崛起的中国日渐自信的表现。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政府官员在国际舆论传播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有必要移植到与国内舆情的沟通中。随着政府对信息公开的愈加重视,政府行为比之以往透明了许多,但也应该承认,目前的政府信息公开与所要求的,还有差距。一些官员在对于透明行政的认识上,还不尽如人意。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在此前的一个会议上曾表示,有些地方领导干部还是有些怕媒体、怕记者,不大愿意跟记者打交道,不愿意说或者怕说不好,尤其是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还缺乏主动发布权威信息的意识。应当说,王晨指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不改变,对于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不利,对于改善政府信息的公开与透明不利,也不容易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

  因此,在常规的政府信息公开之外,党政官员的确还有必要抽出时间,利用多种形式与民众进行沟通,以一种开放透明的姿态面对公众。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分别与网民在线交流,便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并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各级官员接受媒体公开采访,也是一种方式。需要指出的是,政府官员与媒体的对话,不妨大胆触及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不回避民众关切的敏感话题。很多时候,直面问题远比故意回避要好得多。

  

(责任编辑:高瑞)
[我来说两句]

相关推荐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