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近期对媒体披露说,最近他们集中调查了全国36个大中城市水价情况,水价上调的理由各不相同,天津市水价上涨的理由是为筹集南水北调基金,南京的水费上涨为了补偿供水和污水处理企业运营成本,兰州和广州是上调了污水处理费。
此外,还有武汉、长沙、重庆等预备要提价。
此轮涨价由于涉及较多城市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一些鲜为人知的业界旧闻随之被放大,比如,水价上涨是因为过去几年间,国外来的洋水务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他们以较高的价格收购了一些城市的供水厂,但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被高价买走的水厂,现在都必须由公众埋单。虽然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对这种质疑进行回馈,也没有一份详细的调查能说清楚究竟各个城市的水价要涨到哪里去,我们以往涨的水价究竟怎么花了,但公众对水价关注的兴趣已被激发:水价上涨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各地酝酿上涨水价的过程中,有一批专家旗帜鲜明地说涨价有理,他们的观点能否站得住脚?
涨价能否撬动节约 世界银行环境与市政高级工程师樊明远最近在一个关于水价的论坛上称,应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他说,长期以来,水价构成不合理,水价偏低,没有反映出水资源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也得不到有效治理。
水价上涨能否带来水资源的节约?在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的沈大军博士看来,对我国的绝大数家庭来说,水的使用是一个刚性需求,仅靠提高水价一项措施来推动节约用水,节约空间不大。
沈大军从事水价研究超过20年,他说,研究水价的专家大多都清楚这样一个指标,对一个普通生活水平的三口之家来说,基本上每个月的用水量在8~12吨,压缩的空间不大。因为我国几乎很少有家庭有游泳池和草坪,水价调高后抑制的只可能是类似游泳池那样过于奢侈的需求,而日常生活的用水量很难减少,不可能过去一天洗一次澡,涨价后就一个星期洗一次,所以认为涨价就能节约用水的说法对多数家庭并不适用。
还有一些城市希望引入阶梯式水价的方式来鼓励节水,对此,沈大军也不是十分看好。
他说,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如果要推行阶梯式水价,将面临诸多难题。第一个障碍是现行的计量和抄报方式。如果执行阶梯式水价,每户就必须在固定的时间抄报,但我国现有计量设施和抄表人员远远不能满足这个要求。
接下来的难题是,阶梯怎样设计才合理?以上海为例,当地设计的阶梯是:第一级水量基数为每户每月15吨,第二级水量基数为每户每月15~25吨,第三级水量基数为每户每月25吨以上。
实际上上海第一阶梯的水量可能覆盖80%以上的用水户。由此导致在满足民生目标的同时,阶梯式水价的实施效果成为疑问:“我们是否需要为如此少量的用水户建立如此复杂的价格标准,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如果我们将第一阶梯的水量降低,降到8立方米以下,则又可能存在民生问题,即是否违背了水是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原则?”沈大军说。
上海的这个设计还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就是制度实施的成本和效率问题。沈大军解释说,实现阶梯式水价需要投入一定甚至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现有的计量系统和抄表服务进行改革,如安装自动化的计量仪表和增加抄表人员等等,同时可能也需要用水户配合,在规定的时间在家里留人抄表。但市场经济是讲投入和产出的,是讲效率的,如此大的投入成本需要有人承担,需要体现为投入所节约的水量。但从目前各地实施的情况看,还没有做一个科学的分析。
哪部分水价成本该消费者承担 沈大军认为,大家关注的核心是水价的成本,由于公众看不透水价的成本,所以才会出现质疑伴随涨价而来的现象。
在他看来,公众有几重困惑:价格上升,但用户所享受的服务质量并没有提高;由于供水企业的自然垄断特性,公众对价格提高所增加的收入去向也存在疑问,是否会出现利用公众的资金弥补一个自然垄断企业的不合理的成本?再有,供水企业不低的收入和较高的福利也成为公众的一个疑问,因为与此相对应的是,几乎每次水价上涨都有一个不变的理由——企业亏损。
水价的话题里,另一位最近在媒体有较高曝光率的是官员徐宗威,但他更希望媒体称呼他为“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专家”,而不提他的“司长”头衔。
在媒体看来,徐宗威是一位说实话的官员学者,不仅因为他不是立场坚定的支持涨价,更因为他数次揭秘水价构成的成本,甚至说涨价之前,应该先挤挤价格的水分,然后还应该划清楚企业、政府、公众各承担多少。
徐宗威说,水价由三块成本构成:原水成本,运营成本,以及税费成本。这三块费用中,原水成本大概占水价的20%,运营成本大概占水价的70%,税费成本大概占10%。
占大头的运营成本又分为四块:首先是净水成本,就是把水弄洁净,达到能喝、能用的成本。以往净水的标准用36个指标来衡量,但近年来国家提出,到2012年,要用106项化验标准来衡量水质,这就要求水厂必须提高水质。
第二块成本是输配成本。也就是通常说的输送管网的成本,徐宗威说这是运营成本中的大头,但他觉得,要不要把这部分成本也摊到自来水的成本里是一个需要迫切研究的问题。他说,有观点认为,自来水供水管网的建设投资应该由公共财政来解决。
接下来是管理成本,在徐宗威看来,随着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成本没有理由不再提高。
另外还有收益成本,也就是经营者合理回报的部分。徐宗威认为,作为水厂,收益成本应该控制在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之下,因为太高就会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在许多城市,水价上涨的理由都是供水企业亏损,难以为继,那么这些企业通常亏在哪里?徐宗威认为,主要有三方面。一方面是输送管网,是不是该靠公共财政解决,该有的财政支持和补贴有没有到位;另一方面就是管理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市政管理的问题,很多城市都有市政用水的需求,比如,喷洒道路的,浇灌绿地的,这些供水是由市政埋单,还是分解到水价里,由老百姓分担?
徐宗威说,他并不反对涨价,但涨价前应该交给公众一笔明白账。另外,政府也不要把供水行业当做包袱甩出去,像管网这样的公共设施还是需要政府埋单。(记者刘世昕 李松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