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日报8月3日报道,青海省公安厅原厅长何再贵,因涉嫌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逮捕。(法制日报8月3日)
8月1日,各地媒体、网站都转发新华社播发的一条通稿,《青海省公安厅原厅长何再贵被依法逮捕》,(原文附后)内容甚至字数都与上述报道差不多,惟独缺少何再贵被依法逮捕的原因,即“因涉嫌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如此表述,势必导致公众对“依法”二字作出N种揣度与猜测:何大官人究竟是无形中做了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涉嫌渎职罪?还是道德品质败坏,生活作风糜烂,乃至有重婚之嫌呢?既然被捕原因不明,当地很可能出现与此案有关的谣言与“传说”,以致弄得真伪莫辨,满城风雨。
一般而言,媒体在做这类反腐报道时,多会追问新闻五个W中不可或缺的“何因”。但问题在于,部分地方人大、纪检和司法机关,往往对官员被捕案由持某种“谨慎”态度,不太习惯在第一时间将其公之于众。这,恐怕是导致不少反腐新闻因资讯披露残缺,引发公众“合理推断”的主要原因。
应该看到,官员被依法逮捕,在案由上与公众打哑谜,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折射出反腐神秘化倾向,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则凸显出相关部门对公众知权情、评论权和监督权,缺乏应有的尊重与必要的敬畏。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