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名人信札缘何倍受追捧

2009年08月03日16:3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观察与思考》杂志

  名人信札缘何倍受追捧

  林 华

  前不久,嘉德拍卖会上一批由陈独秀、梁启超和徐志摩写给胡适的信札拍出了744.8万元的高价,成了收藏拍卖界的热点新闻。

  近年来,不少名人信札在拍卖场高价落槌。

由此看来,这些名人信札是非常值得投资收藏的,一股名人信札的收藏热潮正悄然兴起。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名人信札是人们随心所欲创作的“小品”,有时能更好地体现出一个人独特的风格。因此,书法文化与信札文化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书法是没有思想的东西,信札却是有生命力的。名人信札将会随着年代的过去,越来越显露出其重大价值。

  不过,有关专家对于当前名人信札的盲目收藏热却颇有微言,名人信札不是人人都能收藏,要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才有鉴别能力。换而言之,名人信札收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同时也是对古文物的一种保护行为。

  名人信札拍卖升温

  信札,又称手札、书札、书简、书翰等,由古代尺牍演变而来。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书信了,只不过那时都是在竹简或木片(牍)上书写的,而且受书写材料和文字等局限,文辞比较简练。到了东汉,书信随着造纸术的诞生而得以发展。魏晋时期,伴随着行书、草书的普及,书信的表意功能得以扩大和加强。

  而书信最发达的时期是明末清初,一大批文学艺术家于书信中抒发胸臆。清初以后,郑板桥、龚自珍、魏源、曾国藩等名家均有精彩书信留存于世。在书信的语言方面,清以前均为文言文,清末民初白话文流行。“五四”以后,白话书信体散文更加盛行。

  近年来,随着书画的拍卖行情进入调整,书法作品悄然升温。尤其近现代名人信札因为存世少、文化含量高、具有史料价值等因素,在拍场上异军突起,人称“家书抵万金”。

  去年年底,上海拍卖一封老舍致章士钊的信,2000元起拍,最后以5万多元成交,高出底价25倍以上。

  钱钟书致吴祖光信札,一张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便笺,不到10行字,去年12月在上海以1.1万元拍出,今年5月又出现在北京以2.3万元成交。一纸信札记录了钱钟书、杨绛夫妇与吴祖光、新凤霞夫妇的友情,钱氏的人格魅力和书法风采也一览无余。

  据称,上海曾拍出郁达夫致王映霞信札一束,7封信19页纸,拍出了37万元。由于郁达夫和王映霞的感情经历一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这些信札便旁证了这段浓郁的感情经历。

  作为上海博物馆首任董事长的叶恭绰,上世纪30年代筹建上海博物馆的信札日前由嘉泰公司拍卖,信札内容详述博物馆筹备的各项流程,并涉及当时许多文人。这套信札堪称研究筹建上海市博物馆的第一手史料,2.8万元起拍,最后以17万元成交。

  5月31日在北京中国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上,陈独秀、梁启超、徐志摩等致胡适的一批信件以744.8万元人民币成交。

  据悉,这批信件一直为胡适家族收藏,过去从未亮相,包括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13通27页、梁启超致胡适词稿及信札11通34页、徐志摩致胡适信札3通9页。

  其中陈独秀致胡适信札由1920年直至1935年,长达十余年的信件中涉及1920年《新青年》独立办报事件、1920年《新青年》众多编辑分裂事件、1920年上海学生罢课游行运动、胡适参加段祺瑞政府“善后会议”事件、陈独秀狱中出版文稿等,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梁启超致胡适的词稿、信札,多为诗词探讨、学术研究,信中可以看出梁启超对胡适非常敬重,书信工整、辞令秀美,尤其学术讨论深刻细致。

  徐志摩在信中称胡适为“大哥”,可见二人的兄弟感情,徐志摩的长信中详细谈论了当时中国南北学界的许多轶闻,可补许多学界史料。

  据介绍,这些书信是嘉德公司于今年2月在美国从胡适的儿媳曾淑昭处征集而来,而在拍卖结果出来后,国家文物局经研究决定,对于其中“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按照成交价554.4万元行使国家优先购买权。这也是国家文物局首次根据拍卖后情况,使用国家优先购买权征集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

  由于此批信件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极为重要,学术界、收藏界均相当关注。此次拍卖特别之处还在于公示了国家收购优先的原则,即国家收藏机构不直接参与拍卖,但是在拍卖成交数日内,国家若要收藏,可优先以成交价获得。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说,这批珍贵信札过去从来没有见诸出版物,内容涉及中国近代史、新文化运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专家认为“弥补了史料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嘉德方面称,目前文人墨迹的收藏热正在兴起,尤其是近现代活跃的文化名人信札、墨迹被广为追捧,胡适、郁达夫、梁启超、周作人的墨迹价格已远远超过其同时的书法大家。

  事实上,中国书法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书信,比如国宝王羲之《丧乱帖》、陆机《平复帖》等。如今看来,名人信札是非常值得投资收藏的。社会上已有眼光超前者开始专门搜罗近现代文化名人的墨迹。

  名人信札价值何在

  在战乱年代,作为惟一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札在百姓心中弥足珍贵。时代变迁,现在社会已经步入电子时代,写信的人越来越少了。从收藏的角度看,手书的名人信札将会越来越珍贵,收藏价值也会凸显。

  郑板桥、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等都留下了不少有特色的信札。如今看来,这些名人信札是非常值得投资收藏的。其收藏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

  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由于名人信札对于作者所处时代的时事、政治、民俗以及与友人在诗文、学问探讨等方面皆有反映。所以,名人信札从某个侧面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学术观点及其生活情况,是人们研究某段历史和名人的重要依据。

  事实上,名人信札包涵某些政治事件。西安事变中,某些信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刘鼎给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和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等人的4封密信中,有力地证明了中共并非西安事变的同谋。

  与此类似的还有“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写给何柱国将军的密信,写作时间是在1931年10月9日至12日,即“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寇的侵略行径正在不断升级之中。这封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信件蕴涵丰富的历史信息,既是研究“九一八事变”也是探索“西安事变”的重要历史资料。

  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和雅士常常利用书信来寄托自己的艺术理想,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很多名人书信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

  例如,鲁迅书信可从三个方面分析:学识、风骨、实践。他喜收集汉、魏、六朝碑刻,在《鲁迅日记》中随处可见收搜碑帖拓片的记载,广博的视野,过人的学养,造就了他简穆古朴的书风。鲁迅是思想家、文学家,是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伟人。他的世界性同他的民族性密不可分。鲁迅用传统的毛笔,写世态炎凉,阅人间沧桑,析人析己。同时,他也用毛笔书写一个传统的艺术世界。

  而著名作家、学者,中共创始人,192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的陈独秀具有艺术气质,写文章激情澎湃,做人性情刚烈,直率孤傲。字如其人,陈独秀的书法行云流水,深得怀素草书真谛,用笔自如,结字准确,气势恢弘。

  胡适书信的特征是文雅、含蓄、隽永、流畅,无雕琢气、造作气、浮躁气和江湖气。胡适的字很早就在拍卖市场上走强,像楷书朱晦翁语,成交价就达到了10.2万港元。

  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名人信札的收藏逐渐形成热点,价位不断升高,一通名人信札要价在千元乃至万元以上,1996年中国嘉德古籍善本拍卖中赵之谦4页信札的底价为45000至50000元。

  进入21世纪以来,名人信札的价位成倍增长。2000年中国嘉德周末拍卖会上钱钟书的5通信札底价为5000至7000元,成交价则为17000元。

  无独有偶,在2002年中国书店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郑振铎致董康的3页信札以3000至5000元的底价起拍,经过收藏家的激烈角逐,最终以27500元成交(含佣金),超出底价近10倍。

  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孙中山遗墨—致叶恭绰信札4通,以111.1万元成交;2004年,上世纪30年代徐悲鸿“婚变”事件中的两封书信,5万元起拍,最后以23万元成交。而《郁达夫致王映霞信札》以37.4万元成交。这些价格都较起拍价有了很大的上扬。

  总之,近现代名人信札的行情还处于起步阶段,选择收藏名人的信札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对象,未来几年随着人们对现代名人信札价值认识的提高,这类名人信札的价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信札收藏考验“眼力”

  名人信札的收藏价值按照“真、精、稀”的原则,用“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来度量。名人手札在史料、文献、文学、书法、文物等多方面的优势明显,加上仅此一件别无他出的惟一性特点,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所以,能反映作者的内心思想、记述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学术研究观点的信札比一般家书有价值。尤其是文化名人的书信,因其学术性、思想性更受买家青睐。

  而名人信札的内涵也很重要。如1923年孙中山写给北伐军将领任鹤年的亲笔信件,之所以在市场上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这封信件在《孙中山全集》第七卷第97页可以查到,全信虽然只有100多字,却言简意赅地指明战争方向。而孙中山一生往来信函虽不计其数,但其中不少是由秘书代笔,再由他签名发出,这封指挥作战的信由于关系重大,则是他亲笔所书。

  以往投资者大多关注信札的作者,只要是名头大的就一定能拍出好价钱。但是从这两年的情况看,投资者的兴趣已发生了变化,如在2004年中贸圣佳秋拍中,蒋介石的5通信札,虽然是写给陈果夫的,但内容颇显平淡,因此起拍价并不高。

  与此相反,一些估价较低的名人信札,却因为其特殊的内涵引起了投资者的巨大热情。如茅盾致施蛰存的信札,估价只有4000至4500元,成交价却达到了66000元,究其原因是其中提到两者之间珍贵的友谊,不仅是不可多得的现代文学研究资料,这些信件本身也是精美的书法作品。

  正是因为名人信札的投资潜力大,市场上的赝品也层出不穷。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香港一家拍卖行曾经拍卖过鲁迅致王炜春的信札,就是一件临摹的赝品。名人信札赝品多,尤其近现代名人的书信,因为造假成本并不高,市场上鱼龙混杂,如何防止看走眼呢?

  从目前市场出现的赝品来看,基本上都是对于名人字迹进行仿造。这就需要投资者在选择信札时,不仅要看内容,更要看附件。例如,有一件1919年林森寄国民党美国分部信札。在这件信札拍品中,不仅有使用参议院专用信纸的信札,还有参议院专用信封的实寄封以及一件珍贵的林森等国民党元老为同盟会元老伍汉持举行追悼仪式的附件。在这件油印的单据中,提到了伍汉持被袁世凯杀害的事情,以及建立伍汉持纪念医院的事情。

  同时,伍汉持还在单据背后特别提到“只作新闻看不做募捐”。在信中则提到国民党美国分部捐款的事情,这主要是指1918年,参议院议长林森为红花岗四烈士墓发起募捐的事情。同时在信中,林森还提到了巴黎和谈、21条,以及抵制日货的事情,颇具史料价值。实寄封、信札、单据,形成了一件完整的拍品,这对于研究林森,以及国民党早期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要小心他人代笔。有些名人信札并非本人所写,而由他人代笔后由本人签名,或者盖章。在上海拍卖行春季邮品拍卖会上,有一组复旦大学原校长章益与连声海、端木恺、张西曼等社会名人信札的拍卖,虽然章益的回信都是在信封上,但是这却可以最大程度防止别人代笔的情况,加上其中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史料,超越了一般信封的意义,成为了信札的一种载体。

  另外,要找真实可靠、流传有序的传世品作参照物。必须用足够的时间去接触、熟悉和研究传世信札原件,要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地考察。其中最主要的是了解作者的文笔风格特征、书法用笔特点。这些作者的个性,是鉴赏的关键所在。还可到各博物馆、纪念馆看名人信札真品,更好地学会区分真伪。

  值得一提的是,收藏者要了解信札作者的生平简历,并要有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名人信札凝聚着作者的情感和智慧,赝品则是依照葫芦画瓢,势必暴露出匠气。信札所用纸张要通过与参照物的比对来进行鉴定,当用纸确为当时产品无疑后,就需要对墨色做认真的考察。

  总之,能否准确地鉴别名人信札真伪,归根到底就是“眼力”问题。所谓“眼力”就是鉴别真伪的能力。“眼力”来源于知识。因此,信札收藏爱好者首先要学习有关知识,不断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才能做好名人信札的收藏。

(责任编辑:黄珊)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