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健身工程是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惠民工程——对话省…

2009年08月07日04:0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山西日报
  时间:2009-08-07 03:10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苏亚君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

  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

  中国桥牌协会副主席

  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目前,山西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展顺利,扎实推进,群众积极性很高,势头很好。
从2006年开始试点以来,山西省每年都以5000个行政村的速度推进。全省体育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全省覆盖的目标。今年是我国“全民健身日”实施首个年头,前不久在岚县召开的全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场会期间,记者就我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情况,专访了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苏亚君。

  记者:农民习惯把田间地头劳作当成是一种体育健身,随着闲暇时间增多,他们也需要新的健身方式,省里就此是如何考虑的呢?

  苏亚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投资最小、见效最快,农民直接受益的一项为民工程,健身工程是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惠民工程,是政府为广大农民办的一件实事,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让农村有了健身场所,体育部门工作才算做好。

  山西有11市119县(市、区)1196个乡镇,28167个行政村。总人口3392.58万,其中乡村人口2036万,占总人口的56%。省情决定构建全民健身体系,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资金。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农村底子薄、欠账多,体育资源严重不足。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全省体育场地总数为14289个,其中农村3884个,占27%。截至2003年底,全省人均体育场地拥有量0.82平方米,其中农村不足0.3平方米,而且基本集中在乡镇中小学校,多数农村没有体育场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体育健身意识淡薄、文体组织不健全,尤以体育场地匮乏成为农村体育发展“瓶颈”。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广大农民逐渐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成为共识,广大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高涨。

  记者:我省大运体育走廊建成后为何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苏亚君:为在农村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丰富农民文体生活,省体育局和省发改委筹集资金2140多万元,在大运高速公路沿线实施百镇千村大运体育走廊工程。该工程北起大同,南至运城,在沿线8个市32个县和116个乡镇共建成篮球场地650块,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六所,使沿线的200多万农民得到实惠。农民对这个工程非常欢迎,他们说建一块篮球场,少了十个赌场,老百姓就多一份健康。

  大运体育走廊的建成,迈出建设农村体育设施的新路子,成为全国农村体育活动基地示范项目,而且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中国全民健身著名景观。

  一次,张平副省长在北京见到体育总局刘鹏局长时,刘局长高兴地说,山西省农民健身工程给全国作出表率,对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是有贡献的。

  从2006年开始,全国实施“亿万农民健身工程”计划。以各级政府出资、行政村出地、农民出力、体育部门配备体育器材,在没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行政村建设以混凝土篮球场为主的健身场地,使其成为农民文化体育活动的重要阵地。

  记者:农民身边健身场地如何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苏亚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要求,选址应与村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所、村小学、村民居住区以及村容村貌建设规划统筹考虑,不得占用基本农田,要便于农民和青少年学生使用,便于管理,又不得扰民,尽可能建在学校附近。建设资金包括体彩公益金、国家发改委和财政的投入以及各地方自筹等。其中,中央和省按1∶1配置引导,以市、县、乡镇各级政府整合资金为主。

  但在工程启动之初,不少人持怀疑、观望态度,当他们看到政府的诚意,蕴藏在群众中的建设热情就迸发出来,出现了政府投入、村委会积极配合多方筹资、群众自发集资、富裕户捐资、群众义务劳动等感人的共建场面。

  实施过程中很多村在受到资助建成场地以后尝到健身的甜头,应村民们的要求发动各方力量又扩建了更多场地,服务于更多村民。

  记者:提出“场地建在农民身边,体育走进千家万户”,体育成了一个村的名片,这是为什么?

  苏亚君: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构建六大体系,全民健身体系是其中之一。为此,“场地建在农民身边,体育走进千家万户”方案实施后,体育成了一个村的名片。

  许多修了体育设施的村干部和群众说,这是新中国50多年来政府第一次给农村投资建体育场地,这才知道还有个专管体育的部门叫“体育局”。随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兴建,体育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到一处,村民们都像亲人一样对待他们。

  在建成场地的村庄出现了场地一早要“占”,晚上要“抢”的现象。老年人早晨“占”路径尤其是乒乓球台,夏天5点钟就得去;妇女们要场地扭秧歌、打腰鼓、健身操、甚至还有交谊舞;后生们“抢”篮球场,还经常叫来外村球队交流。在有灯光的场地,更是村民饭后的好去处,老人孩子也能在路径上活动活动筋骨。

  现在每个村健身设施都有专人管理、维护,有的还自愿组成管理组,把器材,特别是路径当成“宝贝”管护。

  村干部们喜的是多了球场少了赌场,多了文体活动少了邻里纠纷,多了技艺切磋少了闲言碎语。许多体育场与戏台相结合,是人气最旺的地方,成了村里政治、文化的中心,村干部为大家服务到了点子上,说话也更“硬气”。

  夏县提出“把农村健身器材安起来,让群众健身热起来,使农民日子火起来。”该县从已建起的55个生态园林村中选取10个“体育文化园林村”,其标准是绿化、香化、净化、硬化、亮化“五化”,有村民健身广场、有体育健身器材、有标准篮球场、有街心花园、有文化图书室、有文体娱乐表演队“六有”。每个园林村由村里做场地,体育局以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一部分,其余由县直单位捐赠。群众高兴地说,清晨起来去锻炼,空气新鲜把身健,乡村不比城市差,致富路上向前跨。

  健身锻炼已成为村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温家宝总理在夏县考察时对该县的体育文化园林村赞不绝口。

  夏县10个体育生态园林村使其它村的村干部感到了压力,群众都希望自己村子也能成为体育生态园林村。为此,夏县计划继续再建20个体育生态园林村。

  记者:健身设施修起来了,村民们都开展什么样的健身活动?

  苏亚君:农村体育设施有了,体育赛事接连不断,活动开展红红火火。“体育健身大拜年”是我省引导人们用体育健身欢度春节的一项措施。去年全省全民健身现场会在新绛县举行,农民群众中流传着一个让人振奋的话题:全县216个村村村相约,大年初一一起到篮球场上拜大年!并且新绛设立运城全市农民篮球赛主会场,同时还邀请周边省市的“全国篮球之乡”优秀农民篮球队与冠军队进行友谊赛。现在,农村球场建起来了,遍及全村的牌桌随之消失,邻里和睦了,社会和谐了,一个篮球场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者:为了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我省专门为“两区”开展健身工程?

  苏亚君:没有对农民兄弟的感情,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两区”农村与经济发展较富裕的农村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坚持以“两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整合中央和地方资金,对“两区”健身工程给予政策倾斜、资金扶持,这是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2006年以“两区”即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为重点开展健身工程,全年投入资金768万元,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99个,新创国家级体育先进乡镇11个。2007年、2008年,体彩公益金和省财政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在“两区”每年以4966个村的速度建成体育场地。共接受国家援建全民健身路径12批300条,雪炭工程10个。其中,吕梁市举行了“两区”体育器材捐赠仪式和吕梁市百套健身路径进农村捐赠,共投入839套篮球架和100套健身路径,惠及全市13县839个村子。2009年全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任务量是5066个。其中,2000㎡以上的场地有575个,1300㎡以上的场地有1111个。其中,还要继续在“两区”实实在在建4966个场地。岚县现场会上有农民说,山村的人不是不行,有了条件我们照样也会跳现代舞,也会打网球。

  在“十一五”期间,全省体育场地建设要达到“一县一中心、一乡一广场,一村一场地”目标。其中明确规定在“两区”59个县、15265个行政村建设体育场地,每个村由省财政和体彩公益金共投入1万元,力争2010年实现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的奋斗目标。

  记者:在农村完成健身工程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村体育工作?

  苏亚君:在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农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的原则下,做到“亲民、便民、利民”,不断增加农民身边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真正使广大农民受益,让群众满意,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体育成果。坚持“建”“管”并举,创新农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模式和内容,提高管理水平。在乡镇要有全民健身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体育工作人员,有全民健身指导站(点)、行政村有体育群团组织、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经常性的全民健身活动。修建了体育设施后,紧接着对农村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分三年时间每年完成近10000名培训任务,实现我省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体育指导员目标。

  记者:为什么说健身工程是提高农民健康素质和幸福指数的一项惠民工程?

  苏亚君:幸福是一种感觉,难以量化。但是从笑容、笑声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在上升。“作为提高农民健康素质和幸福指数的一项惠民工程,农民们看得见、摸得着,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健身需求,使农民打破了用劳动取代健身的观念。而它对农村的影响力还远不止这些,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也随之发生,农民身体更加健康,农民生活更加文明,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农村发展更加协调,势必与此相关。”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国务院批准设立“全民健身日”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喜事,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体现了体育为人民服务的发展宗旨,真正成为农村开展文体活动的阵地,真正成为创建精神文明的抓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本报记者王玉宾

  (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