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国官员急补应急管理课 国家级培训基地将挂牌

2009年08月07日05:3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对话:2003非典开启应急管理元年

  关于应急管理体系

  没有过去5年的努力,我们的救灾恐怕无法达到这么高的水平

  广州日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是从2003年非典后开始建设的,目前这一体系建设和运转的情况如何?

  汪玉凯:2003年发生了非典,这对我国影响非常大,从非典开始,我们自上而下开始关注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

当时,是围绕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来构建应急管理,后来拓展到整个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不仅仅是公共卫生事件,也包括其他自然灾害,社会冲突事件等,都在应急管理的范畴内。

  据我所知,2003年以后,全国县以上构架了14000多项相关的经济管理预案,有国家级、各个部门、地方政府和专门针对某方面的,比如,专门针对农业、水利、林业等方面的,分散在主要地方的各级政府中,这是第一块,加大了应急管理预案的筹划和准备,各级政府都自上而下的构建了大量应急管理预案。

  二、完善了相关法律。2003年以后,从国务院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

  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领导体制。应急管理体制整体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分类进行管理,比如,就预案而言,有部门预案、地方预案、专门预案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建立的组织架构包括国务院设立了应急管理最高领导机构,还设有应急工作办公室,并下设办事机构,由国务院办公厅值班室具体负责,值班室既是值班室也是应急管理办公室。

  还有一些工作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应急预案的分门别类,设立了许多工作机构。

  就地方层面而言,一般以本级政府作为机构,如市政府、县政府,另外还设有专家组织,比如,地震救灾、森林着火,需要专家团队发挥作用。

  就运行机制讲包括预测、预警,事先要进行预测、防范、预警;一旦事情发生后,要进行应急管理处置,处置后要进行恢复。

  总之,2003年后我们做了许多工作。

  另外,从实践而言,由于这些法律法规的加强,组织体制的健全完善,在应急管理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去年的汶川地震,如果没有过去5年我们这么多应急管理预案的准备,我们的救灾恐怕无法达到这么高水平。在过去5年,各级政府制定了大量应急管理预案,几年来上下联动组织体系、调动体系的建立有很大关系。现在无论是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事件、紧急事件等,我们的应急响应能力、处置能力,大大提高,社会组织动员能力比过去强化。

  关于培训

  对高中级官员进行案例教学

  广州日报:国家行政学院正在筹建首个国家级的应急管理培训基地。8月挂牌,那么第一期培训的将是哪些对象?

  汪玉凯:培训对象主要是高中级官员,比如此前有市长班,还有厅局级干部班,按照行政级别选拔来进行短期培训,会给他们讲案例。

  广州日报:去年以来,国家行政学院先后举办了首期厅局级公务员应急管理专题研讨班、省部级干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题研讨班。大规模培训是基于什么原因?

  汪玉凯:我们搞应急管理的培训基地主要在应急管理的响应能力、理念观念、机制体制等方面加强培训。

  首先,我们这么多官员要树立应急管理的新理念。在社会转型、转轨过程中,无论是自然灾害、安全事件及社会群体事件的频发,这一过程中,发生是常态,不发生几乎是不可能的。

  应急都是在紧急状态下领导和机构的重要活动,如果处置得当会减少很多损失,如果处置失当、贻误时机,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从这个角度讲,官员的理念、素质非常重要,要加强官员培训。

  另外,我们现在健全的法律、法规和体制,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的应急管理的响应、组织、保障机制能否在实践中经得起考验,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观察。尤其是我们建立的时间不长,不像西方国家非常完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体制和机制。

  其三:要把信息化充分运用到应急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非常重要,可提供保障。一旦发生后,我们的组织动员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

  广州日报:在信息化技术上,有具体的成果吗?

  汪玉凯:北京市在2003年构建了北京市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后,北京市这几年再也没有因为发生大降雪、大降雨导致全城的瘫痪,这就是这套信息化应急管理系统发挥的作用。要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提升我们的应急管理水平,这也需要进行技能培训,构建科学的系统。

  构建了北京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整合了各个领域的资源,如公安的、林业、水利的,各个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内容都在平台上对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这个平台反应非常快,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处置,然后再通过平台进行反馈。所以,我们现在不能简单用传统的人海战等应急,一定要借助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的手段,提高信息传递。首先要能够快速申报、发现,及时组织各种资源处置,然后进行恢复。比如,平息群众情绪等,高技术手段都非常重要。

  关于突发事件

  比较成功的典型是甲型H1N1流感

  广州日报:我们近年来发生了如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甘肃陇南、湖北石首等一系列社会群体事件,也有冰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有SARS、甲型HINI等公共卫生事件,对于这些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您怎么评价?

  汪玉凯:石首事件、瓮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非典处理得都不好,是负面典型。我认为处理的比较成功的典型就是甲型H1N1流感,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就是因为我们有2003年非典的不成功教训,在应对甲流过程中,中国从上到下,应对得非常成功,受到世卫组织的高度赞扬。

  当甲流输入中国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和应对方法,比如,隔离,加强对口岸旅客体温的监测、防止输入病例在国内的传播扩散。后来,让回国的人在家中自行隔离,这都是非常有效,没有造成甲流在中国的大面积蔓延,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医疗资源紧张,如果大面积蔓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总病例数和扩散情况,我们比国外的情况都要好。

  广州日报:近期,暨大成立了全国首个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在中国来说是一个新兴学科,您怎么看?

  汪玉凯:这个我不太好发表意见。我觉得重视应急管理很重要,但是究竟是作为一种培训好还是作为一种学校教育好,很难说。因为,应急管理综合性很强,在很多方面专业性也很强,比如,要应对一些公共卫生事件,这和很多医学知识有关。比如,应对地震,我们之所以让很多国外的救援队参与救援,也是因为他们受到过专门的训练。所以,这种应急管理的知识究竟能否依靠本科教育能够完成,我有些怀疑。

  他山之石

  国外应急管理机制的特点

  一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体制构建。

  二 完善保障公共安全的法制体系建设,明确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职责。比如说,加拿大的《联邦政府应急事件法案》中就规定,灾害发生后的自救和复原,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职责,各个家庭也有义务在72小时内做好自救工作,并强调受灾人员之间要相互做好互救工作。

  三 提倡综合风险管理,立足于基层的以人为本的早期预警系统。印尼政府在反思印度洋海啸教训中有两点:第一,没有建立早期预警系统,第二,缺乏对灾民受灾教育体系。所以,如何建立以当地居民为主的预警预测系统,这是非常重要的。

  四 完善落实以及应急管理的规划、议案,建立应急平台体系,形成一个公共安全空间布局。美国在规划方面特别强调,做好社区的可持续减灾规划。对老百姓房屋安全性的选址有严格的要求,留有空地避难等。

  五 政府各部门全面参与应急管理,重视应急处置的能力建设。比如说日本东京就采取全政府型的管理。当日本发生五六级地震,烈度大概在6度时,日本东京规定,十二万八千政府职员马上进入应急状态,这些政府的职员,不管是在政府机构还是在半路上,还是在其他的地方,就地进行应急处置,采取各种行动。

  六 与政府相对,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促进全民参与应急管理。1995年阪神大地震97.4%是通过自救和互救。真正通过政府力量救援的,只有1.7%。

  七 加强公共沟通,提高国民安全文化教育。就是说政府和它的老百姓如何加强沟通。在国外,文化教育分两种:一种是学校教育,一种是社会教育。

  八 建立应急避难场所,提高灾民的避难成功率。美国和日本,公共场所、体育馆、文化馆、学校的操场等等都是社内的避难场所和社外的避难场所。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高瑞)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