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美国与北约在阿富汗战争问题上出现的分歧引人注目: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要与阿富汗“塔利班”中的温和派谈判尽快结束战争;而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在7月底离任前给继任留下“遗训”警告说,放弃盟军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将产生灾难性后果。
然而,8月1日上台的北约新秘书长丹麦前首相拉斯姆森则采取折中路线,表示北约愿与塔利班中的温和派进行对话,从内部瓦解塔利班。这标志着美国已开始在军事上寻求新的对阿战略,也同时表明美国军事战略将进入新的调整阶段。
美国为何频出新招 美国之所以要在对阿问题上做出军事战略调整,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阿富汗战争没有取得发动战争的传统效果。经统计,自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发动的历次战争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一次次对外战争的丰厚回报推动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了西方世界的霸主。即使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失败了,这两场战争也都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海湾战争更是如此。
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不但挣了盟友的钱,战争中亮相的诸多高新武器更是使美国发了战争财。如创造战争史上第一次导弹击落导弹战例的“爱国者”导弹的公司,战争还没结束就接到了源源不断的订单。但是,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却相反。不但没有刺激美国的经济反而使其经济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最近两年的美国经济滑坡就是战争负面影响的一种表现。
二是“反恐”极大地消耗了美国的战略资源。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深恶痛绝的。美国“反恐”本应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但其在“反恐”中推行双重标准的做法使美国失去了国际社会对其应有的信任。尤其是,随着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不断被披露是基于错误的情报,美国国内民众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浪潮不断出现,一些盟国也不断发表其军队撤出伊拉克的时间表。美国在阿富汗的利己做法同样也越来越降低其盟国和阿富汗当局及阿富汗民众对美在阿“反恐”军事行动支持的热情。这使美国国内外支持其战争的战略资源正在减少。
三是使潜在对手赢得了机会发展,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自“9·11”事件后,美国将其战略重点放在了“反恐”上,以图通过“反恐”这一途径来保持美国的全球霸权。为了“反恐”,美国一方面要与盟国及支持“反恐”的国家合作,另一方面也减弱了对某些大国及其盟国的遏制与控制。这一做法加快了美国的盟国及某些大国的发展。如俄罗斯开始敢于在美国的后院加勒比海地区搞军事演习,敢于向美国支持的格鲁吉亚发动战争,并不顾美国的反对而支持格境内的南奥塞梯为独立的国家。这些都上世纪90年代所无法想象的事情。另外,随着美国对日本的放松,日本的军事技术有了较快发展,某些关键军事技术的水平甚至超过了美国。
美国旧瓶装的什么新酒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先后采取“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先发制人反恐”等战略举措。随着奥巴马时代的到来,美国称霸手法又开始调整,全球性进攻态势开始向防御性态势转变,军事战略在出现了由“反恐”向着“遏制”进行调整的征候。最近希拉里的造势正是这种战略调整的具体表现。其主要内容表示为:
军队建设从重视特种部队转为加强常规部队。“9·11”事件发生后,为了打击恐怖主义,美国在军队建设上加强了特种战、网络战等兵种的建设。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规模得到大幅扩充,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新组建了装备有新型MH-47型直升机的部队,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也扩编了“海豹”突击队,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扩编了为空中打击定向与外国部队协调的人员等。
随着其他大国军事力量的发展,美国开始产生对本国安全的“担忧”。2008年7月31日发表的《2008国防战略》中,美国就明确地将俄罗斯和中国列入可能会向美国发动军事挑战的国家名单中。奥巴马上台后开始做军队建设重点调整的舆论宣传工作,为军队建设调整做准备。奥巴马在上台后不久的2月27日宣布,美国将在18个月内从伊拉克撤出大部分军队,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2011年年底前撤回全部部队。
不难看出,美军已对通过作战来维护霸权的手法“不感兴趣”,而重拾威慑遏制。5月22日,奥巴马在参加海军学院的学员毕业典礼时又说,他将在绝对必要的关头才会派遣年轻的美国军人参加。该表态预示,美国军队建设将从围绕“反恐”的实战向保持优势的威慑遏制方向调整。
武器装备由保障“反恐”转为给“遏制”提供支持。“9·11”事件后,美国的军事战略重心转向“反恐”,其武器装备研制、采购及列装的重点都放在了如何保障“反恐”上。如对地攻击的武装直升机、网络战的装备等成为美军武器装备保障的重中之重。
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后,其对美国武器装备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他声称,美军当前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陆军未来作战系统”、“濒海战斗舰计划”,以及F-22战斗机、C-17运输机、新型加油机等项目都将按新防务战略进行重新审查。4月5日,奥巴马政府的国防总长盖茨宣布大幅调整2010年国防财政预算,其间将终止“陆军未来作战系统”、F-22战斗机生产及海军多功能驱逐舰等研究项目。
从这一步步清晰起来的美国武器装备发展思路来看,美国将推行的战略不再是一种进攻性的战略而是向着防御性的战略方向调整,这种战略的基本内涵就是重新回到遏制老路上去。按这种防务新战略进行审查就是按照遏制的要求进行审查,评估武器装备计划是否能支持遏制的要求。
大幅度调整驻全球军事力量 为适应战略调整的需要,在欧亚大陆的东端,美国加强了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从2008年起,美军将F-22飞至关岛进驻后,又计划在亚太地区部署3个大队的该型战斗机。同时,美还建立起以关岛为中心的海上侦察体系,并计划在关岛空军基地部署可超高度飞行的无人侦察机。美军还计划将一种新型海上巡逻机装备部队后首先部署在亚太地区。今年3月,美国又宣布启动为期30年的珍珠港海军基地基础设施升级工程,计划将40%的攻击型核潜艇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
在欧亚大陆的西端,美国也同样加强了军事存在。随着北约的东扩,东欧国家不断加入北约。美国开始不断地扩大对这些国家的军事影响。2006年2月,美国众议院批准,美国首次在东欧的罗马尼亚设立了军事基地。这使美国军事基地前沿向东推进了一大步。2006年4月,保加利亚与美国签署两国政府间防务合作协议,允许美国在保境内部署部队,保证了美军战略前沿存在的东移。2007年1月,美国向波兰和捷克两个北约成员国提出进行建立导弹防御基地问题的谈判。美国开始准备向这些新的北约成员国输入导弹防御系统,又进一步地向东推进了美国的前沿存在。2008年俄格冲突爆发后,美波两国闪电般地签署了反导协议,有望于2011年部署完毕。
中亚地区正由“反恐”战场向“遏制”枢纽转变。“9·11”事件后,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借口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将军事触角伸入到中亚地区,实现了在中亚有军事存在的历史性梦想。虽然美国仍在向阿富汗增加兵力,中亚地区作为“反恐”主战场的作用正在降低,作为美国推行遏制战略“枢纽”的作用正日渐上升。
中亚向西可联结南高加索地区。目前,美国及北约对南高加索地区的吸纳对象格鲁吉亚极为重视。一旦北约吸纳格鲁吉亚进入该组织成功,北约将第一次跨出欧洲地境,吸收一个具有完全身份的亚洲国家“入伙”;同时,也使北约进一步向中亚扩张有了“垫脚石”。
不难看出,北约的战略步骤是:在亚洲的扩张中,先解决南高加索地区,之后再向中亚扩张。因土耳其已是北约成员国,南高加索地区三国和中亚地区五国全部加入北约后,美国期望的对俄罗斯的遏制线在俄南部就形成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