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少将陈礼国:磨砺长剑的科技将才

2009年08月08日10:2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文章:陈礼国:磨砺长剑的科技将才

  自从走上本职岗位的那天起,他就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献给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事业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选杰秦洁

  特约撰稿韩海宏

  在一条“男儿沟”里一呆就是40年。

  在以高科技著称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高风险岗位上一干就是40年。

  40年来,他参与组织了50次重大军事任务,5次面临生死考验,在照顾瘫痪及后成为“植物人”妻子的13年间,他带领科研人员先后攻克153项科研难题,由他主要负责完成的16项科研成果均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单调的数字,勾勒出第二炮兵某基地副总工程师陈礼国少将常年奋战在装备科研一线,为确保国家战略武器安全可靠,有效提升作战能力的奉献。

  勇于攻坚克难

  靠着对新知识、新技能孜孜不倦地学习和钻研,陈礼国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导弹专家。熟悉他的战友都知道,陈礼国买书最舍得花钱,闲暇时间看书是他的一大乐趣。这几年,他先后自学了《高能炸药及相关物理性能》《导弹安全技术》等专业书籍,写下了近20万字的读书笔记。

  在近10年时间里,陈礼国先后撰写了2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基地战时保障力量需求与运用》《战时某项保障问题探讨》等论文,在推动装备创新发展和作战运用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他主编的《训练手册》《装备维修法规概论》等教材,被二炮推广使用。

  瞄准制约二炮部队作战能力建设的重难点问题,陈礼国加大研究攻关力度。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某部执行装备运输任务正在紧张进行。当车队行进到半山腰时,由于装备运输车体庞大,机动困难,险象环生。虽然任务最终完成了,但运载工具功能落后、严重影响作战速度,让陈礼国十分忧心:“现代战争中,快速反应能力常常决定胜败,慢了就会贻误战机,必须尽快研发高科技新型运输车。”

  为解决这一难题,几个月时间里,陈礼国带领科研组成员搜集的资料数据就堆满了5个大书柜,设计方案草稿堆起来足有3米高,一种汇集了20多项创新技术的新型运输车问世了。该项目当年立项,当年研制生产,当年形成作战能力,满足部队多方向、多型号、全天候的需求,有效提高了装备安全系数,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某型号装备操作保障费时、费力又费钱,对操作号手还存在危害。经过反复勘察和思虑,陈礼国向基地党委提出研制新的保障系统。课题立项后,他带领科研人员登门垂询专家院士,优化设计方案,与协作单位商榷,遴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费尽周折敲开了国内几家顶尖科研单位的实验室大门,借用人家的先进设备反复进行技术试验。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发了某型装备快速保障系统,提高效率数十倍。该项目不但大大提高了作战反应能力,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连武器装备生产厂家都专程来找陈礼国取经。

  陈礼国任基地装备部长及主持总师工作的8年里,基地科技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攻克153项科研课题,由他主要负责完成的16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视使命重于生命

  陈礼国是从豫南山区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是党培养了他,是导弹事业成就了他。每次面对生死抉择,他都能首选党和国家的利益。

  一年,我军首次进行某型装备整装空运试验,研究解决该装备空运状态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陈礼国作为两名随机技术保障人员之一,负责监测记录装备状态参数。那天,当他们完成所有的试验项目返回机场时,机场上空突然起了大雾,飞机无法降落。他们立即执行应急预案到预备机场降落,然而,预备机场上空也大雾弥漫,无法降落。

  眼看飞机油料将耗尽,地面指挥员命令迫降,机长提醒大家赶快把想对家人说的话写下来。飞机摇摆着向地面沉降,陈礼国用安全带把自己紧紧捆牢,利用这生死几分钟的宝贵时间不停地记录着试验数据。当飞机迫降成功那一刻,陈礼国还在镇静地填写试验数据。

  一次,担任装备部长的陈礼国组织部队对某型号武器进行检测。突然,某装备部件出现意外变化,这次意外在军内属于首例。如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还会危及阵地内人员和装备安全。

  陈礼国下令现场人员紧急疏散,自己却带领几名技术员冒着生命危险抢修装备。经过4个小时的紧急抢险,故障被排除。事后,上级专家组对此次险情处置给予高度评价:行动果断、处置科学,保证了人员和装备安全。

  一年秋天,为检验某型号装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解决部队训练实战化问题,基地首次单独执行某项重大试验。往导弹上安装引爆装置是十分危险的一个关键环节,一个静电火花或动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弹毁人亡。

  当时,身为技术处长的陈礼国已是指挥组成员,原定执行安装引爆装置的号手由于心理压力过大,不能正常操作。作为一线技术指挥员的陈礼国,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接替号手。

  关键时刻临时换将,总指挥十分为难,考虑到陈礼国的技术实力,同意了他的请求。陈礼国身着防静电服、手脚都带着防静电环,镇静地走向试验场。他每插装一会儿,就到外面释放一次静电,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惊险操作,陈礼国安全完成了引爆装置的操作,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此,基地党委给陈礼国个人记二等功,他也成为我军在导弹武器上安装引爆装置“第一人”。

  爱本职精心精湛

  基地政委孔繁顺介绍说,陈礼国从走上本职岗位的那天起,就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献给了这一事业。特别是走上科技领导岗位之后,更直接参与组织了50多次重大任务。

  2001年,陈礼国担任基地装备部长不久,某型武器装备整修工作全面启动。为了掌握整修技术,他带领基地装备部机关的技术人员调查研究,辗转厂家和科研院所,研究论证整修方案。

  装备整修现场,他与军地专家和技术人员“泡”在一起,协调解决遇到的矛盾问题,全力搞好技术和勤务保障。在任务进展到关键时期,由于过度劳累,他患喉部淋巴囊肿被拖到医院做了切除手术。医生嘱咐他至少休息半年,尽量少说话,否则有丧失语言功能的危险。

  但拖着刚做完手术的病体,靠微弱发音加手势比划,陈礼国还是回到了装备整修现场进行指挥。经过各方通力协作,装备整修工程胜利竣工,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该型装备技战术性能,产生了巨大的军事经济效益。

  阵地是作战的重要依托。基地某阵地建设年代较久,综合保障功能先天不足,存在诸多保障短板和安全隐患。如何让老阵地“焕发青春”,确保装备“绝对安全、绝对可靠”,成为部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时任装备部部长的陈礼国,成为该课题的牵头人。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一套完善的实施方案出台了。立项获批后,陈礼国就像铆钉一样“铆”在施工一线。建设过程中,他提出了采用新装备、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新工艺,每一个关键点,他都要和课题组一起设计实施方案,每一个施工点位他都要亲自检查,每一种施工材料他都精心把关。

  一次,在阵地操作间技术改造中,陈礼国到现场巡视时,发现防静电橡胶板下本应该铺设的导电铜箔,被换成了铜线,他当场叫来施工人员进行质询。有人解释说:“该型号铜箔市面上几乎买不到,铜线和铜箔的性能差不多。”“差不多是差多少?差一丝一毫都不行!既然施工方案已经作出明确规定,就不能随意改变,必须绝对符合要求才能确保武器装备绝对安全。”一向性格温和的陈礼国发起了火。“静电防护与装备安全息息相关,容不得半点差错,装备安全做到99.9%不行,必须做到100%。”

  现场施工人员撤除了不合标准的导电铜线,换上了铜箔。在他指挥下,经过一年多的整治,一个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安全可靠,可全天候作业的新型阵地投入了使用,极大地提高了部队快速反应能力。

  近年来,基地每年都要引进一批高学历人才,陈礼国给他们上的第一堂业务课就是“高科技部队的技术工作,事关国家和民族安危”。他给每位同志发一张特别的试卷——让他们抄写上千组导弹元件参数表。不论错多少,陈礼国都打上“0”分。他告诫大家,导弹是高尖端武器,元件精良、装配精密、操作精细、检查精心、技术精湛……否则,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陈礼国在某研究所技术室工作期间,由于他专业技术精湛,在科研领域小有名气,几位昔日战友劝他另谋高就,地方企业高薪聘请他去任职。但陈礼国说:“只要组织上不让我走,这身军装我是不脱的。”

  在上级和基地近几年组织的民主测评中,陈礼国始终得到了高度评价。一次,军委首长来基地视察,看到某大型装备阵地后,握着陈礼国的手说:“你们在大山深处守护着装备默默奉献,甘当无名英雄,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甘为人梯当伯乐

  40年的军旅生涯,陈礼国干出了辉煌的成绩。然而,他在副师职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昔日的部下和他平级或成了他的上级。

  2007年,因为年龄偏大,组织上没有批准他担任基地总工程师,但指定他做总工程师工作,他照样把工作干得有滋有味。有人劝他:“别干啦,干好了也是白干,职务带括号,出了差错还担责任,何苦呢?”陈礼国淡淡一笑,“让我干就是对我的信任,职务带括号,工作绝不能带括号!”

  2009年3月,组织上安排他的部属任基地总工程师,而他继续担任副总工程师时,他坦然说:“年轻同志上来,事业更有希望;我的年龄大了,更要抓紧时间为党和军队多做些工作。”

  作为基地科技干部的“领头羊”,陈礼国感到,人才是第一位的竞争。上世纪90年代初,陈礼国从军地高校引进的硕士佘新荷和博士李陶,都成了二炮科技战线上的领军人物。他还积极向党委建议,实施借才引智工程。他出面聘请7名院士和9名专家常年担任基地科技顾问,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联合承担科研课题和技术革新任务。还协调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基地建立人才培养协作关系,先后选送260多名优秀科技干部入学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多名技术骨干到武器装备生产厂家驻厂见学,超前参与新装备论证、设计与生产,打造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高素质的导弹人才方阵。

  陈礼国的老领导刘德林将军说:“陈礼国做人做事从不投机。”任基地装备部部长期间,陈礼国组织成功地研制了“某装备环境快速保障系统”,使该装备作战流程效率提高近40倍。他从课题立项、力量组织、科研攻关、到设备选型、安装调试、成果总结申报,全过程参与,但在上报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署名时,从不用特权的陈礼国却利用“手中的权力”划掉了自己的名字。

  课题组长闫学强和其他同志再三找陈礼国“做工作”,要求加上他的名字,但陈礼国有他自己的理由:“搞科研就得较真,这个奖应该归功于科研一线的有功之臣,我只是做了一个领导干部份内的事”。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基地科研工作风清气正,硕果累累。这些年,经他帮带过的年轻人中先后有20多人走上师团领导岗位和拍板定案的技术权威,先后有150余项重大科研难题得到破解。

  爱妻顾家好男人

  了解陈礼国的人都说他更是一个好男人。1996年7月,陈礼国的妻子黄晓琳因高血压引发脑溢血导致偏瘫,医生判断:最多再活3至5年。由于陈礼国多方精心安排照顾,他妻子的健康状况逐渐好转。

  2006年3月,在陈礼国执行某任务途中,黄晓琳因为2次颅内出血,失去了记忆和知觉,成为了植物人。

  陈礼国用爱一直延续着妻子脆弱的生命。在执行任务外的每天清晨,他按照营养师的要求,按比例把各种蔬菜、肉和参切碎,熬成粥,再把水果打碎过滤,送到医院与护士一起,用鼻食管为妻子进食。之后,又开始为妻子做全身按摩,保证她血液循环畅通,全身不发生溃烂和感染。

  “13年啦,陈叔叔太不容易了,也太了不起了!”护理黄晓琳的护士张芳说。

  在某医院的普通病房里,黄晓琳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吸氧,看不出是一位身患重疾13年的病人、失去知觉3年的植物人。有不少好心人劝陈礼国离婚,他总是微笑着回答:“妻子有口气,孩子就有妈,我们就有一个完整的家!”□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