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档案
杨仲达
毛主席在中心广场检阅台
昔日中心广场全景
珍贵档案有奖征文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档案局
天津日报专刊部
现已不复存在的海河中心广场,曾在天津的政治生活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人,对它有着深刻的记忆,因为它曾是海河北岸的标志性建筑。为什么叫中心广场?含义有二,一是它的位置几乎是城市的正中心,二是它的社会功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至改革开放初期,天津各种大规模的游行、集会、联欢等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中心广场位于海河北岸,西起北安桥,东至广场桥,北依海河东路,南临河边,核心部分为民族路至民生路所辖一带,是1.6公顷的一块不规则长方形地带。这一带原为马家口,据《天津卫志》载,其为明代所建,去城东南约一里许,有引河设闸开渠,泄南淀之水。明代天津建卫,初期是军事建制,设有中、左、右三所,其中所和左所在马家口,设官窑五座,烧造城砖,至康熙年间(1662至1722年)窑废,此地居民渐多,往来于南北两岸,遂形成渡口,又称之为马家渡口。清末至民国初年,此地为连接意租界与法日租界的交汇渡口。清代天津八景之一为“七台环向”,所指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建于天津城外的七座炮台,其中之一即位于马家口。1890年,有人在此处经营果品,因专门经营河北鸭梨而驰名四方,故又被人们称之为“梨栈”。马家渡口因中心广场的兴建而更名为广场渡口,后因广场桥的建起而废。
中心广场建于1950年,1959年“五一”节前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据记载,当年“五一”节前的那个周六下午和周日,全市出动一万五千名干部义务劳动,清理广场。当时没什么机械设备,全靠劳动者锨挖筐抬,他们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把坑洼不平的土地垫实夯平,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前完成了全部广场土方工程。由此,中心广场成为全市重大政治活动的基地。
1960年5月1日,是中心广场建成以后的辉煌一天,毛主席在这里和天津军民一起度过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第一个劳动节。那天风和日丽,中心广场花团锦簇,红旗飘扬,本市各单位的游行队伍共计五万人自早晨即从四面八方涌来,汇成人海。12时55分,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毛主席微笑着出现在检阅台上,顿时,群情沸腾,鼓掌声、欢呼声,“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毛主席频频向群众挥帽、招手致意,海河两岸欢声雷动,经久不息。毛主席在万晓塘等同志的陪同下,检阅了由工人、农民、学生等各界人士组成的游行队伍,观看了业余文艺队伍表演的文艺节目,并接见了劳动模范张士珍、李兆珍、刘长福等。毛主席亲切地握着张士珍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好好为人民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张士珍是河北区光复道街副食店的售货员,她的工作所在地就在中心广场以北,天津至今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光复道居民——心眼好!”光复道居民所受的就是她的精神影响。
毛主席登临广场检阅台的时候,检阅台还不是固定的建筑,而是临时搭建起来的。那时每年重大节日前约一周,人们都能看到搭建检阅台的工人夜以继日地忙碌,他们紧张而有序地工作,两三天就神奇地搭好了,而且既坚固又漂亮,不了解内情的人很难相信它是临时的检阅台。1964年,检阅台建成永久性建筑,由主席台和观礼台组成,是一座沉稳阔大的苏(联)式建筑,格局类似天安门。主席台居中,且高于两侧的观礼台,前后进深不大但左右较宽,至少可容纳五十人左右立足台上。那时如果有活动,检阅台会根据要求装饰得很漂亮,平时上面摆放着几大盆常绿植物,后壁中央悬挂着毛主席画像……
天津中心广场及检阅台,利用率最高的时间是在“文革”的狂热年代,当时许多群众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中心广场展示的最后辉煌,是1984年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大庆。那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天津在中心广场也举行了盛大的游行庆祝。之后,中心广场的政治功能弱化了,但娱乐功能强化了,逐步成为市民假日休闲游览场所。1983年岸边已建成一组大型喷泉,一个主池和两个副池,池中装有彩灯,定时变换颜色,喷头采用音控、时控两套装置,入夜之时,华灯初上,流水清音,金玉交辉。1985年,中心广场河边建设了海河游乐场,并修建游船码头,当时那里就有一个摩天轮,虽然无法和现在的“天津之眼”相提并论,但也曾经是一道风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中心广场与检阅台于1994年拆除。它被拆除后,身后北侧即海河东路到博爱道的部分平房也都陆续拆除,于1999年和其西南侧的地面建成两块大型绿地,加之原游乐场一带于1996年已铺成绿地,因而在中心广场形成了天津市最大的绿地群。
如今,在原有的中心广场位置上,已建起了多处颇具现代风格的建筑,它的南岸正在建起雄伟的津门和津塔,和北岸的高楼相呼应,使这个地区成为天津的商业中心,广场北面的意大利风情区已经修整完成对外开放,马可波罗花园和一宫都已经修葺一新,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但在许多人的记忆深处,中心广场仍清晰难忘,还有因广场而得名的广场桥,也常出现在人们的回忆中。
1971年为方便人们出行,这里修建了一座铁索吊桥,吊桥上铺着厚厚的木板,板缝间清晰可见脚下流淌的海河水。那时铁索吊桥是孩子们的最爱,三三两两站在桥上,享受它的轻轻摇动。1982年铁索吊桥改建成固定桥梁,一度成为连接海河两岸的重要通衢,也是一座非常亲民的桥梁,桥两侧的人行路上,商贩云集,熙熙攘攘。
人们记得中心广场失去价值以后,广场桥却一直还在使用,直到大沽桥建成通车后,它才彻底完成使命,于2007年9月26日被拆除。今年的7月6日,为提升海河的通航能力,它水下的两个桥体承台也已爆破拆除。从此,曾经风云一时的中心广场,只能永远地留在档案里和人们的记忆中。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