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昨天下午深入大渡河山体崩塌壅塞体,见证了武警官兵为爆破排堵所做的准备
现场直击
在山体崩塌的上游大约七八公里处,一段被淹没了半截的道路成了临时码头。灾害发生两天来,救援部队的冲锋舟就从这里出发,前往壅塞体上搜救、勘察。昨天下午,本报记者深入大渡河山体崩塌壅塞体,见证了武警工化分队为爆破排堵所做的准备。
炸壅塞体工化分队紧急支援 昨天上午,一辆看似普通的武警车到了码头,码头周围很快就拉起了警戒线。
由于救援指挥部决定要炸掉部分壅塞体以疏通河道,武警总队第一支队派出了反恐大队的工化分队前来支援。这支分队派出了14名战士,早在前天下午就赶到汉源待命。
小分队乘坐的车上有着更大的玄机:载着从美国原装进口的先进设备、黑鹰破拆工具组及排爆工具组,这些都是武警部队目前最先进的破拆设备,一组设备价值约3万元。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战士们利用休息间隙向记者展示了工具箱。
在破拆工具组里,钢钎、斧头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也有着大学问。钢钎充分运用了力学原理,就像一个小型打桩机。插上钢钎头后,一个人就可以用钢钎破开已被碾压多年的碎石路面。“如果要撬开壅塞体上的石块,就用钢钎先破开插进去,然后就可以撬动石头了。”
记者直击河道巨石大过卡车 昨日下午3时,本报记者被破例允许和这支分队一起,乘坐冲锋舟前往壅塞体。本报也成为此次救援行动中,首个被允许前往壅塞体采访的媒体。
冲锋舟在浑浊的河水中急速前行了约十分钟后,最终接近了壅塞体,并在水流较缓处靠岸。河道里杂乱地堆满了巨石,几乎每块石头都比一辆轿车还大,还有不少被砸垮的路基水泥块。这些巨石堆积在一起,形成了牢固的“拦河堤坝”。在这道“河堤”上行走,就是从一块巨石爬上另一块巨石。
靠近溃口的巨石,每块都比一辆双桥大货车还大。站在高处的新省道306线路面向下看,这些巨石就像一颗颗鹅卵石。
而站在壅塞体向上看,路面来往的人就成了小墨点。
在溃口处,浑浊的河水奔涌而出。由于蓄水太多而出口太小,奔腾而出的河水就像“黄河在咆哮”。走进溃口,大渡河的“咆哮”同样让人振聋发聩。而下游弯道处的山脚,已被河水冲刷得有些凹了进去。
5米一个炮眼将布满壅塞体
对面崩塌的山体不时还在发生滑坡。小分队冒险赶到现场后,立即决定先炸掉溃口边缘的几块巨石。“这里的水流速度达到了每秒七八米,但还是冲不动这些巨石,可见这些石头有多大多重。”战士们说,正是这些巨石顶住了水流的冲击,形成了壅塞体。这也是爆破的难度所在。
战士们决定,在巨石之间的缝隙里刨开石头渣子,向下挖两米深的炮眼,同时用空气压缩机在巨石上再打上炮眼。“大约每5米一个炮眼,每个炮眼装10公斤TNT炸药,同时起爆应该能炸开这些巨石。”不过,这项工作相当辛苦,需要打的炮眼太多,而且每个炮眼的难度都较大。
救援指挥部最终决定,先从发生崩塌的山体上方爆破,炸掉山体上松动的岩层,以免出现炸掉下面,上面又继续垮塌的情况。昨天下午5时,由于山体爆破即将开始,小分队撤离壅塞体。今天,他们将继续进行爆破前的准备工作。
细搜N遍目前还没有新发现 汉源县公安局副局长罗天祥和记者一起到了壅塞体上,他们需要进一步勘察险情,以供指挥部参考。据罗天祥介绍,警方及部队搜救人员已在壅塞体及上下游进行了多次全面而仔细的搜救和打捞。“我们搜了很多遍,每个旮旯都找过。”罗天祥环顾着脚下巨大的乱石堆,无奈地摇摇头说:“今天还没有新发现。”
在距崩塌处下游大约100多米的路边,停放着七八辆破碎的汽车。一辆货车车厢被掀了起来,一辆面包车玻璃全被砸碎,车身严重变形。罗天祥说:“都是被激起的河水打成这样的,当时有多大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