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不断发生垮塌,阻断大渡河,河水已经翻越阻塞体。新华社记者 陈 凯摄
本报成都8月9日电(记者刘裕国)“砰!砰!”8日晚7时10分许,两声闷响之后,四川雅安市汉源县“8·6”山体崩塌灾害遗留的危岩体被成功爆破清除。这标志着汉源境内发生的高位山体崩塌地质灾害山体危岩体排危工作首战告捷。
6日晚11时30分左右,位于雅安市汉源县顺河乡境内的省道306线K73+000—K73+330处,因山体高位崩塌,山体突发大面积滑移,导致大渡河两岸合龙,次生罕见的堰塞湖地质灾害。
记者获悉,这起灾害共造成2人遇难,18人受伤(其中重伤9人),29人失踪。灾害还造成上游147户农家、1774亩农田被淹没,已转移居民7000多人。这起灾害伤亡和失踪人员中,大多系乘坐北京至攀枝花K117次列车的乘客。入院治疗的伤者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据雅安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孟加介绍,事故原因是地震导致山体松动,在暴雨暴晴的极端气候条件下产生崩滑。
因山体松动,崩塌山体顶端及两侧还残留着三处危岩体,体积超过10万立方米,就像一枚枚“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省道306线的安危。徐孟加介绍,大渡河上形成的堰塞湖,结构相对松散,7日凌晨4时左右,堰塞湖水开始冲出河坝。在巨大的水流冲击下,溃口面积越来越大。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相关专家连夜赶往现场,会商后对出现崩塌岩体的右侧危岩体实施了爆破。记者从前线指挥部获悉,抢险救灾人员在9日第一次爬上山顶后发现,山体仍存在随时垮塌的隐患。
为了保障大渡河下游群众的安全,原定当日下午5至6时进行的爆破除障计划推迟,待专家会商后再进行爆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