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由煤炭大市向煤炭强市跨越

2009年08月10日04:4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山西日报
  时间:2009-08-10 03:58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就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率先“抢跑”对话大同市市长耿彦波

  7月31日下午,大同市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在全省首家得到批复后,又率先“抢跑”——由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煤炭运销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等主体企业与大同27户被兼并煤矿在太原签订了兼并重组协议,标志着该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在签约仪式上说:实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大同市由煤炭大市向煤炭强市转变的历史跨越”。从“大”到“强”,抓住机遇,实现质变,大同市率先“抢跑”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为此,本报记者约请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结合大同市的煤炭企业现状及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一系列措施,进一步阐明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大同这个煤炭老工业基地“浴火重生”的历史机遇和振兴“煤都”大同的“福音”。他告诉我们一个从“大”到“强”的辩证法:“大”过去体现在数量,“强”体现在质量。煤矿数量少了,产量上去了,安全上去了,税收上去了……如此一来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的竞争而不再是过去单纯的煤炭产品的脆弱竞争,是煤炭之光洒向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

  当大同煤炭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死胡同的时候,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给了大同一个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抓住机遇的“先机”是政府对大同未来应负的责任

  记者:尽管我省近年来一直在进行矿企重组,但“多、小、散、乱”的粗放发展格局并没有根本性改变。特别是像大同这样的产煤大市,在新一轮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如何正确把握煤炭产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并做出抉择?

  耿彦波:大同采煤60年,以“煤都”闻名,但挖资源、买资源的“悖论”已经显现。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矿井数量多,生产规模小,单井年产平均不达18万吨,矿井素质低,安全生产压力大,导致煤炭产量逐年下降,总量由8400万吨下降到7300万吨。

  就大同目前的煤炭企业状况来看,最大的特点是“四低一高”。首先是产业集中度低。原先“多、小、散、乱”的250个地方煤矿,年产量不足2千万吨。其次是矿井素质低。有企业没形象,短期牟利意图决定了企业开采的短期行为;有装备没技术,全市地方煤矿通过机采作业的企业加起来不够10家;有场区没价值,企业房屋简陋,工作面环境脏、乱、差的不是少数;有资源没品牌,与同煤集团的“大友”牌动力煤相比,一样的煤却是两样价格。第三是资源利用率低。所有地方煤矿的回采率不到30%,不少企业是在破坏性的开采,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第四是企业的社会贡献比较低。原先实行的企业包税现象,煤炭企业没有实现整个社会的财富最大化,没有富大同、富企业,实质上只富了极少数煤老板,企业与煤炭高价时代的效益不同步,对地方、对社会贡献少。一高是事故发生的频率高。煤矿企业问题多年积累,连续几年,大同一年一起安全重大事故,我们抓生产,干部头上却悬着一把剑,这样下去安全形势将长期困扰经济的发展。

  在此举步维艰的历史关头,省政府顺应发展潮流,作出煤炭资源整合、企业重组的战略决策,是给大同这个煤炭老工业基地带来“浴火重生”的历史机遇,也指明了大同煤炭工业基地二次创业、走出困境的目标和方向。由此说,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更是大同科学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决策。所以说,当大同煤炭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死胡同的时候,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给了大同一个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抓住机遇的“先机”是政府对大同未来应负的责任。

  链接:通过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形成大型煤矿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通过科学整合,合理布局,关小建大,扩大单井规模,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提升煤矿整体开发水平,是我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

  产权问题是兼并重组的核心问题,大同煤炭问题深层次的根源在产权制度。小规模、承包制、产权界线不清,无恒产则无恒心,无恒心则无恒业

  记者:煤炭企业主体太多,力量分散,是大同煤炭产业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形成的原因。为什么说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最管用的办法就是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大同市在引进兼并主体大集团中,将如何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竞争合力?

  耿彦波:大同现有各类煤矿250多座,小规模、分散化、低素质、高风险,形成了大同为煤所困的主因。不求煤矿数量,但求煤炭产量,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在大同这样一个典型的煤炭老工业基地势在必行。

  这次煤矿兼并重组,就是要发挥大集团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打造旗舰团队,提高产业集中度,使像同煤这样的大集团向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迈进。

  在此次兼并重组中,由同煤集团兼并重组南郊、左云等县区的煤炭企业102个,占到大同关闭保留166座煤矿的63%;年生产能力1695万吨,占保留矿井能力的46%。整合后,同煤集团可年新增生产能力2700万吨,加上塔山、同忻、东周窑、马道头4个千万吨特大型矿井的建成达产,以及原先年产4600万吨的29座煤矿,同煤集团可望在3-4年内实现亿吨级目标。

  而要减少煤炭企业主体太多、力量分散的局面,就必须进行企业产权制改革,重新构造煤矿企业市场主体。产权问题是兼并重组的核心问题,大同煤炭问题深层次的根源在产权制度。小规模、承包制、产权界线不清,无恒产则无恒心,无恒心则无恒业。短期行为,唯利是图,铤而走险,矿难不断。严格说,大同除同煤集团等少数企业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煤炭企业、企业家和企业精神。

  这次兼并重组给了我们按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提高资源宏观配置效率,重新安排产权制度的机会。我们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明晰产权关系,优化产权结构,重塑产权主体,组建股份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就为煤矿健康发展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

  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竞争合力,不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和另一个产业链的竞争。煤矿企业能不能使自己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形成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整合整个产业链的创新能力。这次兼并重组,我们把煤电、煤化、煤机、煤油一体化作为目标,与中煤、国电、国投等大型企业集团实现战略重组,入股参股,股份制再造,目的就在于此。也唯如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煤炭强市。

  链接:以培育现代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充分发挥大型煤矿企业理念、技术、管理、资金优势,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着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产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是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思想。

  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政府、企业、社会同心协力,合力推进

  记者:大同市目前的地方煤矿有市、县(区)、乡镇、村、集体和私营多种办矿经营主体,而且区域分布和资源形态多样化,在依法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耿彦波:资源整合、企业重组是煤炭产业一场革命。当前,正值自然资源高价时代,利益关系复杂,兼并重组的困难和阻力较大,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态度坚决,有序进行。

  本着规划先行,科学论证,强力推进,利益兼顾的原则,寻求整合、重组的最优路线,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企业重组最优化,为煤矿的扩能改造、资源整合、联合改造、机械化升级提供保障,我们及时提出了整合重组的规划意见,条块结合将全市保留178座矿井,分别对接同煤、中煤、山煤、国电、国投以及单独保留的吴官屯等优势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在具体实施中,主要有四条措施。

  一是政府推动。市委、市政府明确,兼并重组县区委书记、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以坚定的决心,统一的步调,有效的措施,正确的方法,强力推进,高质量地限时完成。谁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积极,不换脑筋就换人。

  二是规划领动。我们采取兼并重组两线作战,一线由县区负责,全面进行煤矿企业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摸清家底,为产权界定、重组提供基础;另一线由市煤管局牵头,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煤矿产业布局调查规划,合理规划产业重组矿井布局,优化利用存量资源,科学推进兼并重组,在高层次规划的基础上,实现煤炭产业二次创业。

  三是市场驱动。政府推动,不是硬性的“拉郎配”,而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市场规律,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大集团、大企业重组小企业、小公司。要强化优势企业集团的辐射力、吸引力、带动力,利用集团企业的多种优势,产生1+1>2、1+3>4的共赢叠加效应,形成兼并重组的内在动力机制。

  四是利益引动。兼并重组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治理结构完善的现代股份制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股份制是实现全球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跨国化经营的适应性制度安排。股份制的精髓就是同股同权同利,公司股东按股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大股东不能侵占小股东的权益。这次兼并重组,我们科学设置股权,就是要确保被兼并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实现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引导兼并重组和谐推进,稳妥发展。

  链接: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培育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和与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相结合、发展先进和淘汰落后相结合、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现有开发布局基本不变、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相结合、“总量适度、优化布局、改善结构、提升水平”和“关小上大、产能置换、有序建设”,是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原则。

  我们为什么要采用“休克”疗法来加快推进兼并重组的原因。长痛不如短痛,痛上一次,快速推进,一步到位。快就是好,第一可以减少成本,第二可得到政策支持的先机

  记者:当前,各地都在出台政策拉动经济。而大同市偏偏选择这个时机采取“休克”疗法抢先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限制煤炭产量,导致以煤炭工业为支柱的经济出现持续下滑,这样做意义何在?

  耿彦波:我们的煤炭产业的发展就应该是建立在现代化标准矿井基座上的产业再造,是二次创业,是质量的飞跃,也就是矿井的水平要提高、素质要提升、安全事故隐患要消除、产业的基础要夯实,真正实现在提高质量基础上的二次创业。

  有此认识,大同的兼并重组工作酝酿得比较早,动手也早,所以审批的也是最快的一家。但是审批以后还有好多后续工作。可我们等不起,也不能再等了。虽说现在已经有27家签订了兼并重组协议,但离我们的目标尚远。

  为什么说我们不能再等了。因为一个是发展的压力,一个是煤炭的自燃损失太大,开采的成本要加大。那么,将来兼并重组的难度就更大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采用“休克”疗法来加快推进兼并重组的原因。长痛不如短痛,痛上一次,快速推进,一步到位,奠定安全型矿井长治久安的基础,夯实煤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说,我们宁肯牺牲眼前利益,也要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事实上,市场突变,能源需求萎缩、供应相对过剩,为进行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提供了“化危为机”的良机。而目前国家投资已形成了新的拉动,这种拉动对煤炭、电力的需求在加大,经济很快就要回暖,随之利益驱动就会加大,那么兼并重组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

  我觉得快就是好,第一可以减少成本,第二可以抢先争取主动,争当典型示范为全省带好头。所以我们的兼并重组一定要打快球,抢先一步,步步主动,得到政策支持的先机。

  为此,在近一阶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县区要拿大主意、算大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工作班子组织好,把方案设计好,把资金落实好,坚持节省时间不走弯路,打好时间差。我们又采取了“两个快速、两个同步”,就是要快速评估、快速对接,强力推进合同签订率。两个同步就是做到评估与设计同步,审批与工程同步,力争做到不耽误兼并重组进度。

  一个地区的发展,干部要有敢想敢干、敢闯敢冒、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特别是在推进兼并重组的紧要关头,我们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打破常规,快速推进。我们坚信,这次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必将构建产业新格局与新秩序,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使大同实现从煤炭大市向煤炭强市的跨越。

  链接:截至7月23日,全省11个市的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已全部通过审查,比原定进度提前了两个月。7月31日,大同市在方案首家得到批复后,又率先“抢跑”,由大同煤矿集团等主体企业与27户被兼并煤矿签订了兼并重组协议,我省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本报记者 高剑艾 李化民 赵志成 本报通讯员 王瑶

  (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