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李菁:心中有“板”(图)

2009年08月10日14:1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华英才 TOP CHINA

  三人撑起的相声大会

  凭借快板这一绝活,李菁被郭德纲戏称为“北京丐帮的少帮主”。时间一长,大家索性将前面几个字省去,直称其为“少帮主”。

然而,谁能想到,如今在众多fans心中风光无限的少帮主却曾经真的像丐帮一样街头献唱。

  大学毕业后,同学们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只有李菁还在“漂”着,时不时地去一些茶馆给观众表演。“那时候我们收入不稳定。少的时候,一天收入只有几块钱;多的时候,到20块钱就顶天了。你想,在2000年时,一个月600块的收入什么也干不了,还得跟家里伸手要钱。”说到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李菁的话语中显出了些许惆怅。

  辗转于大小演出活动中,李菁结识了行里的许多师兄弟,包括郭德纲。郭德纲在1996年开始筹办相声大会,也就是现在德云社的前身。从京味书馆、中和、广德楼、华生天桥,再到现在的天桥乐;从最初默默无闻的“北京相声大会”,到后来名噪京城的“德云社”,李菁与郭德纲一道经历了其间的酸甜苦辣、风风雨雨。

  李菁回忆说:“最艰苦的时候,相声大会的演员只有三个人,郭德纲、张文顺和我。三个人的一场相声大会,也将就着撑下来了。先是张先生说一个小时的单口,郭德纲一个小时单口,我说40分钟快板。然后郭、张二位一个对口。最后我们爷儿仨再来个群口。”

  那个时候他们天天演出。有时观众只有四五个,有3位还是固定观众。这就要求演员活儿不能重。相声好办,对快板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李菁把自己会的40多段快板书整个说了一个遍。可这样的生活,李菁却觉得值。“回忆起那个时候的经历,虽然很艰苦,但是也为今后的演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演出可想而知是入不敷出的,甚至赔钱。但是生活的艰难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况且在他看来,身边还有一个好榜样。那个人就是郭德纲。“他那时比我还困难。我这个人比较认死理儿,拿定的主意一般不会改变。所以即便是那会儿那么艰苦,我也没想过要放弃。”谈起那段日子,他竟然轻描淡写地说:“我骑车去,不用搭车钱,也就是搭点饭钱。”

  但是,最让李菁苦恼的是要拿着快板去街上招徕观众。有一次相声大会的演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台下只有一位观众,台上一人台下一人。德云社的演员们决定全体出动,在剧场门口唱快板叫人。这可要了李菁的命。不是因为天寒地冻,也不是放不下架子,而是因为他对快板的感情。从小师承梁先生学习快板书,放弃大学毕业的似锦前程专门从事曲艺表演,快板在他心目中是神圣的艺术,而如今沦落到街头打板迎合路人的地步,这让他心里第一次感到心酸。

  虽然有着如此的境遇,但在于今的李菁看来,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从小到大太顺利了,如果没有这些打击,我不会有现在这么平和的心态。”

  德云社的中流砥柱

  在一次表演中,何云伟曾坏笑说,前两个为自己捧哏的老先生都因为身体原因,或去世、或病倒,所以他特意央求师父郭德纲给自己找个“身体好的”——经过几番搭档的轮换,最终,李菁成了何云伟的捧哏。

  在郭德纲眼中,“李菁是德云社的中流砥柱”。李菁、何云伟在德云社每次演出中的位置是“倒二”——仅次于郭德纲、于谦。这是相声圈内的行话,就是在大腕出场之前垫场,有时如果主角来晚了或是没有准备好,那“倒二”就要充当救场的角色,一直表演下去。

  能坐上“倒二”的位置,也是对演员实力的一种肯定。李菁说,这与有的企业看中员工的头衔、文凭、资历不一样。相声圈内都是靠实力说话,谁掌握的段子多,表演得精彩,谁就能挑大梁。

  2005年,李菁与何云伟二人搭档的相声作品《我要幸福》,获得了“2005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专业组一等奖。两人的名气也随之大增。

  不仅业务水平精良,李菁还把自己在大学时的专业运用在了德云社的管理上。李菁高中时就读的是北京市的重点中学。高考时,他以两分之差与理想中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失之交臂,后进入北京工业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虽然现在李菁总强调有专门的人才在负责德云社的日常管理,但是,不可否认,作为“元老级”人物的他,确实曾为德云社的学员管理立下大功。

  毕业后,李菁放弃了大学5年学到的专业知识,但他却丝毫没有感到后悔。“我从7岁开始学曲艺。20多年的学习和那5年的专业相比,我更舍不得前者。”

  2006年,德云社开始自己招收学员,如今已是人丁兴旺。

  李菁自己也在带徒弟。“我们的规矩很多:首先学员都得对老师们有礼貌,其次我们要求他们平时必须准时到位。”李菁说,“我们不像公司,会列出什么十准、十不准之类的,我们没有,都是些口头的不成文的规矩。”

  口传心授,既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方式,也是民间艺人教人育人的主要途径。在沿袭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李菁带起学生来,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给学生排练的过程中,对于一个包袱的处理,李菁永远会给他们提出两种以上的表演方法。“我不会强制我的学生全部模仿我的语调、发音。只是在开蒙的时候,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完全接受我的表演技巧。过了这一段,我就会凭借学生掌握的水平由他们自己发挥。而且我还会给学员灌输曲艺理论。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很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掌握的信息量不在老师之下。”

  现在,德云社的剧场数量增加了,所以他们需要不断补充些“新鲜血液”以应付繁忙的演出。这在李菁看来,是件绝好的事情。“至少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专职传播相声这种艺术形式。相声应该扎根剧场。剧场是发散的场所,会给演员更多创作空间。既然德云社有这样的平台,那么就应该让他良性地发展下去。这样对培养演员培养观众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剧场演出以及看演出才会有原汁原味的感受。”

  演电影是件很过瘾的事儿

  李菁自小就喜欢影视这种表演形式,加上德云社的大力支持,于是,李菁也开始向大银幕“转战”。

  2008年,李菁与国际国内众多明星联袂出演了喜剧新片《气喘吁吁》。据李菁介绍,他与葛优、梁天在片中形成了一个三角债的关系。围绕着这个关系,一系列的啼笑皆非的故事产生了。片中虽云集了诸多笑星,但李菁认为,这并不是一部引人爆笑的喜剧,“只是以喜剧的方式凸显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调侃当代人焦虑、紧张的精神状态。我想,故事的结尾应该是令观众们会心地一笑。”

  其实,李菁曾在他的银幕处女作《哈哈哈》中小露演技,但在首映式当天,汶川地区遭遇了大地震,因此该片未公映几场便下档了。于是,李菁此次的梅开二度,更令大家有所期待。

  虽然喜欢“演电影”,但是说到演电影的感受,李菁却显得感慨颇多。隔行如隔山,演电影讲究表演自然、还原生活,但说相声能轻易把人逗乐的李菁却在开拍初期几乎不会说话了。

  “相声两个人能说,一个人也能说,一个人说就叫单口相声。说相声可以和平时说话不太一样,但是电影电视的表演就不能借这种腔调去。相声舞台上很多夸张的表情,演起电影来也全用不上了。”李菁突然做出了一个很夸张的表情,继续说道,“这个表情在相声表演中是很平常的,但是要在电影屏幕上看到这表情,观众肯定觉得特可怕。”他戏称,在拍摄电影时,甚至有了一种重新找“生活”的感觉。

  虽然拍电影不同于说相声,但李菁在演戏时还是沾了说相声的光,那就是背剧本。靠着多年背诵相声长段子的功底,李菁背诵起电影剧本来,简直是手到擒来。他不无自豪地说:“这个背书对我来说不是负担,我整本的背下来都不成问题。”

  在《气喘吁吁》的拍摄中,李菁很多时候是同葛优在一起搭戏。这在他看来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与这样出色的演员近距离合作,我收获很多。他会保护对手戏演员的情绪。这样我在表演过程中感到轻松了很多。”

  塑造不同角色的感觉和大家一起工作的氛围让李菁觉得拍电影是件很过瘾的事情。他说:“这个氛围和相声不同,相声是两个人表演。实在不行,一个人也能说单口相声。唯独演戏这件事,每个工种都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一开机,不管有什么事儿,大伙都要为这个角色这个场景负责。从表演上,相声是一个跳进跳出的角色,有时候就表现说相声的本人,有时候只需要刻画点到而已的人物,是一种似进入似不进入的状态。但是演戏不同,要完全投入人物,要刻画人物整个的心理过程。这对于相声演员来说是一个挑战。我觉得尝试一下影视剧的表演方式,对相声表演也是有好处的。反之也有益,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体验了大银幕的魅力之后,李菁又开始考虑向话剧舞台发展。“现在正在酝酿过程中。我觉得拿出来的作品就要像样。所以请大家慢慢等待。” 

[上一页] [1] [2]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