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柳传志:复出后对联想充满信心(图)

2009年08月10日14:4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华英才 TOP CHINA

  “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是把企业本身做好”

  今天的柳传志已经被推到了中国企业家 “领袖级人物”的位置,被许多人视为中国民营企业家不可逾越的高峰。

  而回溯当年,柳传志却是大器晚成,因为他开始创业之路时已经年届不惑。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 ‘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首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行。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柳传志回忆道。

  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改革开放以后,他开始接触国外的东西,发现自己所做的东西和国外差得太远。“这使得我坚决地想跳出来。”

  当时,中关村街上办起了一片公司,中科院计算所也有人出去办公司,或者给人打工,验收机器,验一天收入三四十元,当时计算所一个月的奖金也就30多元,这对计算所正常的科研冲击很大。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的计算所所长曾茂朝想:能不能计算所自己办个公司,积累点钱,上缴给所里,解决所里急需的实际困难。柳传志以往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使曾茂朝觉得他是最佳人选。

  就这样,1984年的秋天,柳传志下海了。对于他而言,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身份观念的转变。

  “当时整个社会的风气跟今天不一样。按照社会大众观念,做科技人员是高尚的,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当时市场经济刚开始,谈不上民营经济,只有一些个体户,这些历来被传统观念看不起。从一个社会地位很高的科技人员转到这种工作,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家人都很支持,因为他们了解我的个性。外面的人有些就吃惊了,说‘怎么会去干这个?’就觉得我是在研究所混不下去了。”柳传志回忆道。 “那时的科研成果,实际上跟生产力是不挂钩的。要把科研成果转变,一定要通过经商才有可能实现,而这在当时是被人看不起的。后来,我比较主动地走到这条路上来,就是坚决愿意去做,要把成果变成产品推广出去的。”

  在联想发展的20多年间,柳传志的主线是 “把企业做好”。柳传志坦言,在联想的起步阶段,谈不上太远的愿景,但是思路是越来越清晰。 “一开始没明确说,但我就是这么想;到最近这些年,我越来越体会到这点: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是把企业自己本身做好。”

  上世纪80年代,当时典型做生意的办法有3种:一是靠批文;二是拿平价外汇;三是走私。拿到批文后,一台XT机器能卖4万多元。 “我们不想这样做,我们冲着做一个电脑企业的目标努力,要用自己的技术来做自我品牌的电脑。回忆起来,这其实就是我们公司做人、做事的原则———把企业做好,不受其他事情的诱惑。”柳传志说。

  时隔多年之后,2007年夏天,柳传志来到上海交通大学,给大学生们讲了一堂关于 “创新与创业”的大课。在2个多小时的讲课过程中,柳传志回忆起自己在创业中的甜酸苦辣。

  1984年创业之初,柳传志总共拿到20多万元投资,但不到一个月就被人骗走了14万元。 “在创业历程的记忆中,几次被骗的经历最让我难忘。”柳传志坦言。1987年,柳传志遇到了一个更大的骗局,由于一时疏忽,在300万元货款交给对方后,对方却突然无影无踪了。当时柳传志和同事们全都傻了眼,连拿砖头砸人的念头都有。这就是最初创业时的柳传志,没有一鸣惊人,也没有喝彩和鲜花,有的只是眼前一条崎岖难走的未知路。

  此后的岁月里,柳传志摆脱初创时的阻碍与困难,用 “跑步”的姿态迈出了一条光明的联想之路。 “创业仅有奋斗与受累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要明确哪些事坚决要做、哪些事坚决不能做。千万别拿长跑当短跑。在长跑开始时宁可慢一点,合理分配体力,在最后关头冲刺。如果一开始就拼命领跑,以求获得喝彩,也许未到终点就已趴下。”

  2009年,面对前一年就已经肆虐的全球经济寒流,柳传志仍用他的“跑步观”来阐释联想过冬的 “策略”:“大家都在讨论如何过冬避免冻死。我认为,在冬天,自己的强身健体是第一位的。过冬有各种方法,我想用跑步来打比方。改革开放30多年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经济上,经济领域最主要的变化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而市场经济在企业层面就是充分的竞争,优胜劣汰是铁律。现在在联想,我们非常强调目的性,必须清楚跑向何方。”

  就在这番话发表于媒体的一个月之后,2009年2月5日,卸任5年后的柳传志重新出山,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这位领袖级人物的复出引起了万众瞩目,人们观望其如何续写传奇。

  以智慧续写联想传奇

  从早期的 “孙宏斌入狱”、中期的“柳倪之争”,再到后来的 “京港联想合并”与 “老联想分拆”,柳传志用自己的企业智慧和实业报国的 “大政治”观,实现了联想与政治之间的良性互动,联想才能顺利地解决制约其发展的产权制度问题,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厚重的体制基础。

  现任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柳传志最大的贡献在于摸索出了中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道路。”

  1997年联想集团整合香港联想时,柳传志将自己的企业理念做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梳理。分两个层面,一个是机制体制,另一个是管理理念。后者由 “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三要素组成:建班子是基础的基础,其关键是企业内不能分帮结派;定战略必须适合执行,而带队伍则是企业文化的扎实。 “不管正确与否,你自己一定要有一套理念,没有理念发展就困难了。”

  如果说管理理念层面体现了柳传志的韬略,那么联想能够成功改制更多依赖于其领导人处事的圆通———柳传志自己将其称为 “妥协性”。

  联想的改制筹划从1980年末开始,但直到1993年才正式对中科院提出请求分红权,且只要35%。得到许可后,一直到1999年,联想看到政府对中关村企业改制日渐重视,才再度提出希望将分红权变为股权。又直到2年之后,才终于获得购买的机会。

  正是由于柳传志此种 “反传统智慧”的努力,联想才成长迅速。当日后哈佛商学院将联想写入商业案例时,他们认为这归功于柳传志为联想塑造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但柳传志自己对此并不认同。他喜欢将塑造企业比喻为盖房子:屋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围墙是管理能力,地基是体制文化。相比西方成熟的商业环境,一些企业治理的基本观念在中国则需要从头树立,这才是联想的最大成就。

  柳传志认为,和外国公司相比,联想在 “房顶”上是有差距的,但底下的层面差距不大,甚至比他们做得好。正是因为他对企业文化的刻意塑造,联想内部没有明显的帮派之分,这也成为收购IBM的PC业务后,以杨元庆为首的中国团队能够让出管理权的关键。

  在柳传志的统领下,联想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1984年到1993年,联想从贸易起家,进而打造自主品牌,建立了市场化的企业体制和激励机制,打造了扎实的管理基础;1994年到2003年,联想通过一套适应中国市场的业务模式,确立并保持了在中国和亚太PC市场的领导地位;2004年至今,联想确定了国际化战略,通过更换标识、签约国际奥委会TOP和并购IBM全球PC业务,获得国际化的通行证和品牌舞台,实现了跨越式成长。

  有媒体细数,近十年间,柳传志最具价值的决策至少有 5个,它们是:1997年决定香港联想与北京联想合并,注资港股整体借壳上市而完成一统;1998年决定业务以内地市场为主,不但助联想迈上了新台阶,在今天仍是联想业绩的主要支柱;2000年决定实施分拆,授旗杨元庆和郭为分别领军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并进行新老交替;2001年决定建立联想控股公司,勇闯投资领域;2004年独抗众议,决定并购IBM的PC事业部。

  联想的成功,完美注解了柳传志的企业家智慧,而柳氏 “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一时间成为中国企业家管理理念的经典范本。

  2004年12月8日,柳传志让自己的声望达到了顶点。这一天,他在数百个中外记者面前,代表联想集团在收购IBMPC的文件上签字,震惊全世界。这一刻也在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实施海外收购的进程中标注上了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后经过3年的艰难整合, “新联想”止住亏损,业务步入良性循环,已成功跳出全球跨国并购成功率不足30%的怪圈。

  富有戏剧性的是,20年前,他和他的伙伴们正是以IBM的代理商开始了创业的历程。这是一个完美的历史巧合。

  如今,联想的成长轨迹已成为中国产业型公司的必由之路,而柳传志则在“贸工技”道路上立下3块里程碑:在第一个10年,联想主要以代理分销业务进行原始积累,同时进行制造环节的产业化积累,1994年联想与英特尔联手推出“万元奔腾”,1996年联想超过了所有的国际竞争对手,首次成为中国PC市场的老大。在第二个10年,也就是在2005年联想创立20年之际,联想将IBM的PC业务收入旗下,整体事业规模也一举突破千亿元,在中国企业中初具跨国公司雏形的当数联想。在第三个10年,近几年被传媒界痛斥猛批的 “多元化”,在联想已经灿烂初放。PC业务位居中国老大,IT分销业务亦是中国第一,风险投资业务进入中国行业一流阵营,房地产业务初具规模,购并投行业务也有几次漂亮得手。

  在与联想一同前行的20多年里,柳传志很多开创风气之先的实践和探索深刻影响了中国企业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