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规范汉字表》8年甄选8300个汉字
昨日起至8月3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历时8年组织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自8月12日至3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此次《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中,人们取名时常用的一些异体字的存与废十分引人关注。在征求意见的汉字表中,曾被废除但人们仍在大量使用、禁而不止的51个异体字被“释放”并恢复使用。
对于每天都要说话、写字的现代人来说,这套规范解决了哪些问题?对日常生活和学习有何意义?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字表分三级收字8300个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说,《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是现代记录汉语的通用规范字集,体现着现代通用汉字在字量、字级和字形等方面的规范。
据介绍,《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300个。根据字的通用程度,字表划分为三级:一级字表收字3500个,是使用频度最高的常用字,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层面的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频度低于一级字。一级、二级字合起来共6500字,主要满足现代汉语文本印刷出版用字需要。三级字表则是一些专门领域,包括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使用的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共收字1800个,主要满足与大众生活和文化普及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字表以外繁体字不类推简化 字表涉及问题众多,具有很强的学术性、社会性和政策性,研制难度很大。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有四个:
第一,简繁问题。字表研制过程中,对繁体字恢复和类推简化问题,曾进行过反复的研讨。研制组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为了维护社会用字的稳定,字表原则上不恢复繁体字;将类推简化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字表以内,以保持通用层面用字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允许字表以外的字有条件使用,但不类推简化。
第二,异体字问题。为尊重社会习惯,方便国人用字需要,字表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51个异体字收入表中,主要用作人名地名,如“喆”“淼”“堃”“昇”等。对异体字不再简单地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确要求。
第三,字形问题。字表对《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隐含其中的字形规则;依此对一些不符合字形规则的字的字形作了微调。这些规则,也使今后大批量汉字的字形整理有章可循。
第四,字表的属性。字表的研制,是以大量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以满足现代语言生活的通用领域用字需要为目的,因此具有通用性、现代性和规范性。规范性是字表的本质属性。
异体字可有条件使用 翻开《通用规范汉字表》可以发现,“淼、喆、堃”……这些人们常见的人名地名中的异体字已被收入其中。
为尊重社会习惯,方便人们用字需要,字表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51个异体字收入表中,主要用作人名地名。李宇明说,今后对异体字不再简单地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确要求。
李宇明指出,信息时代的来临,对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需要提高标准化程度,方便信息储存、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另一方面某些领域(如医学、化学等)的用字进入了一般大众的阅读层面,社会用字有所扩大。
此外,字表对宋体字形进行了规范,依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总结和制定了字形规则,对一些不符合字形规则的字的字形作了微调。字形调整的原则是:尊重汉字结构,遵循统一规则,严格控制特例。字形调整的原则和字形规则,不仅使表内字的字形保持了系统性,也使今后大批量汉字的字形整理有章可循,避免出现新的字形不统一现象。
恢复罕见姓氏延续血脉传承 “氾”、“仝”、“谿”、“線”、“甯”,这些字曾被视为“泛”、“同”、“溪”、“线”、“宁”的异体字或繁体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们其实原本也是姓氏。出于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在此次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这些汉字首次以姓氏用字的身份,被保留在三级字表中。
字表研制专家工作组组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王宁以“線”字举例说,一些“線”姓人士曾向专家们反映:“这个字中的部件"泉",给人流动的感觉,换作"线"中的两个"戈",这层美好的意义就被破坏了。”而恢复这些罕见姓氏的本来面貌,将使得标志血脉传承的功能和文化内涵的姓氏用字得以保存。
一些汉字能够收入字表,是基于人性化的考虑。比如“喆”原本被视为“哲”的异体字,但是研制工作组的专家学者们经过调查发现,全国有两万多人的名字中选用了这个字。专家们接受了民众的意见,认为,“喆”字中两个“吉”并排看起来很祥和,比“哲”字更适合取名,因而把它收入了三级字表,专门作姓名用字使用。
王宁教授说,此次制定字表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利国便民”。
还有一些异体字,出于对历史的尊重而得以保留。例如,活字印刷发明者毕昇的“昇”字,《瑷珲条约》中的“珲”字,也都因其包含特定的历史文化意义,而被收入三级字表。
为女孩预留“女旁”“草头”字 有人建议:为了便于信息管理、信息交换,避免造成应用障碍,新生儿取名尽量采用字表中的字。对这一说法,民众中认识不一。对此,专家们表示“取名字用字如何规定,这是户籍管理部门的事,语言文字主管部门不能单独作出决定。但在为三级字表收字时,已经尽量考虑到姓名用字的需要。”
仔细浏览这份字表,也许就会发现,在很多细节上,专家学者已经为大众取名提供了很多便利。例如为了照顾给女孩子起名时常用“女旁”和“草头”字,专家们特意收录了一些并不常用的“女字旁”字。还有,“淼”、“堃”等在生活中几乎用不到的字,只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在取名时用,此次也特意保留了下来。
对于这些汉字,专家们都已经对其字义做过非常严格的考察。北师大文学院讲师凌丽君举例说,有些“女”字旁的汉字,仅凭字形无法判断其意义,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古今典籍后发现,有些字义是贬义的,完全不适合用于取名,这样的汉字就会从字表中剔除出去。
推出《简繁汉字对照表》 李宇明说,我国在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同时也编制了《简繁汉字对照表》,以照顾汉字在两岸四地的使用情况和国际化的需求。
李宇明介绍,对繁体字恢复和类推简化问题,曾进行过反复的研讨。研制组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为了维护社会用字的稳定,字表原则上不恢复繁体字;将类推简化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字表以内,以保持通用层面用字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允许字表以外的字有条件使用,但不类推简化。
据了解,在字表研制的8年中,先后召开学术会、审议会、征求意见会等大型会议80余次,参与讨论的海内外专家学者3000多人次,前后修改90余稿。
李宇明强调,字表保持通用领域内汉字的系统性,进行有限类推简化,恢复部分异体字;采取灵活的用字要求,允许表外字有条件使用等,都是新世纪文字理念的具体体现。
简化字三个标准 ———最重要的标准是《简化字总表》 简化字我们有三个标准,这三个标准不是在一个层次上,最重要的层次就是《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新旧字形对照表》这是部级标准。其他的如《通用汉字表》、《常用字表》,都是在这三个表的精神指导下完成的。
我们曾经公布过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在文革的后期,1986年经党中央批准,废止了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叫“二简”,废止“二简”以后“一简”、“二简”搞不清楚,所以又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我们用字才有所遵循。有这个规范,就是标准,应该用什么、不应该用什么。这次是把前面的规范做一个总和,零零星星地调整,这个调整是必要的。
秦始皇与唐明皇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书同文” 公元前220年,秦统一了六国,他统一以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统一度量衡,书同文,统一文字。要中国统一,不配套是不行的,度量衡要统一,因为在战国的时候,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六句话都有一个“异”,秦始皇要改成“一”统一起来,就形成国家中央集权。因为当他统一以后,隶书已经在秦以前开始,这是文字发展本身的规律。求简便,到汉代隶书进一步发展,有了新隶体,然后逐渐过渡到楷书。秦始皇的功劳就为汉字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小篆集中体现在《说文解字》上,我们的字形规范找老祖宗找那儿去,要识别甲骨文、金文也去那儿找。
这是文字学家唐兰先生说的一句话,中国历史上“书同文”两次,一次是秦始皇,一个是唐明皇。大家知道唐明皇,他编了一个书叫做《开元文字音义》,这个书没有流传下来。所以秦始皇到现在有2200年,前一千年的汉字有篆变隶,变楷,后1200年汉字的稳定,就是这样一个大局面。唐明皇可以叫做“顺水推舟”,他没有秦始皇那种雄才大略,但是他符合历史的潮流。按照历史的潮流,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爱护、使用它,使用得好,就要有规范。
从甲骨到电脑 ———汉字介质的跨时代变化 汉字要写的一定物质东西上去,这影响它的使用,和它的规范也有联系,它的介质是在变化。开始是在甲骨上,牛骨上,然后在铜器上,可以保持永久,然后在竹简上,在木牍上,帛书上,最后慢慢发展到用在纸上。这个变化就意味着使用汉字的人越越来越多,或者说叫做规范性要求也越来越强。现在是电子介质,这是时代的进步。汉字更便于使用,或者说也是更容易不规范了。你爱造就造一个,这样带来不方便。
我1986年在日本东京开会,那个时候讨论汉字的问题,汉字可以进入电脑了,汉字获得了新的生命。美国《NewsWeek》(新闻周刊)说:“古老的文字赶上了电脑时代,将改变亚洲的面貌。”现在我们讨论的是规范问题。我们用字的人更多,也更方便,那么我们也希望能够规范汉字。但是我们要珍惜这个方便,因为用字,你自己使用和别人来阅读是对立两个方面,如果你老是强调自己,人家不认识,引起不了效果。
———《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曹先擢教授
原则上不恢复繁体字 记者:这次有六个繁体字纳入汉字表,为什么是这六个字而不是其他?这是不是意味着繁体字的教育将纳入基础教育?
王宁:我们这次恢复了六个繁体字,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这一次要坚持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里的简化政策,基本上不恢复繁体字。现在恢复的繁体字都是必须恢复的。另外,我想说明一下,这里面有三个字不是我们今天恢复的,而是过去的规范里已经做了说明这些字是可以用的。如果不恢复这三个字那么字体内部系统就会发生混乱。比如朱砂的“砂”,这是一个科技用字,但是这个科技用字,恰恰是一个繁体字,你不拿出来,有些科技地方就没有办法说,所以这个字不能不恢复。还有一个浮萍的“萍”和苹果的“苹”,是混合在一起。现在必须把浮萍的“萍”拿出来,因为这是跟环保有关的,如果都写成苹果的“苹”,那么意义不一样。比如说姓钟的和姓锺的,都改成一个中间的中,人家是两个姓,两个家族,但是恰恰当成一个繁体字合并在一起,像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极个别字会扰乱使用系统,给大家带来不方便,才把它列出来的。从数量上,我们2000多个简化字,这次恢复三个,以前也是恢复三个,这个量是非常好,这个量说明我们坚持简化汉字的基本政策。
小贴士
建议如何提?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及有关材料将登载在《中国教育报》和中国语言文字网上。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信函和传真等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收集意见的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通用规范汉字表》意见收集组,邮政编码:100010;传真:010-65286219。 (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