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地区GDP之和比国家GDP多出9.9%
国家统计局官员撰文解释缘由并透露
我国将研究由国家统一核算省级GDP
【核心提示】
前不久,国家和全国各省市区陆续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半年报,结果,地区GDP之和比国家GDP多出9.9%。
据了解,地方GDP之和高出国家核算数据由来已久,2004年高出差率达到19.3%。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获得较全面的数据后,当年差率缩小到4.8%。随后差率又逐步攀升,根据公开数据测算,2008年达8.8%,今年上半年接近1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7.1%。而各地数据显示,只有6个省份低于全国速度,1个持平,24个省份高于全国速度,其中15个省份的增速超过10%。各地数据加总后,高出全国数据接近一成。
针对上述情况,彭志龙8月1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里系统介绍了我国GDP是怎样核算的,分析了地区GDP之和比国家GDP多出9.9%的三点主要原因,并强调指出,“不排除少数地区高估GDP数据的可能”。最后,彭志龙透露:下一阶段,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将研究国家统一核算省级GDP的实施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地区与国家GDP差距过大问题。
邓红辉
原文摘要
地区GDP之和高出全国原因有三
□背景GDP是怎么核算的
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我国目前核算GDP,主要是生产法加部分行业的收入法。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或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为了把GDP核算出来,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第一种方法是生产法,即从生产的角度用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求得增加值,之后把所有增加值加总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收入法,即从生产要素分配的角度把四项收入(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相加求得增加值,之后把所有增加值加总的方法;第三种方法是支出法,即从生产成果的最终使用去向来核算GDP的方法,它等于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变动、出口减进口之和。我国目前核算GDP,主要是生产法加部分行业的收入法。
□释疑为何地区GDP之和比国家GDP多出9.9%
原因有三:一是地区之间存在重复统计。二是在核算GDP中,国家与地区使用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三是为了考核过关或政绩的需要,不排除少数地区高估GDP数据的可能。
按照我国的GDP核算制度,国家GDP和地区GDP是分别独立核算的,即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国家GDP,地区统计局负责核算本地区GDP。
今年上半年,地区GDP之和比国家GDP多出9.9%。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地区之间存在重复统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的情况越来越多,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在地有可能将这种跨地区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统计在自己的地区,造成重复统计。尽管统计制度做了严格规定,不允许有重复计算,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达到要求。二是在核算GDP中,国家与地区使用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一方面,基础资料有缺口,GDP核算要求相当多的基础数据,但实践中,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都存在资料缺口。针对不同的资料缺口,采用不同的推算办法来解决。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在推算中,只能制定推算的原则和幅度区间,很难制定全国统一的推算标准。另一方面,各地区服务业统计状况差别较大。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很快,但各地区服务业统计水平参差不齐,全国统一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地区使用或部分地使用自己调查的服务业统计数据,这种差异直接传递到GDP上。三是外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GDP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且被较多地直接或间接用于各种形式的工作业绩考核。地区按GDP大小排位的顺序及其变化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普遍的心理是只能位次提前,不能后移。由于GDP被赋予了重要的考核功能,因此,为了考核过关或政绩的需要,不排除少数地区高估GDP数据的可能。
□对策将研究由国家统一核算省级GDP
下一阶段,要以新修订的《统计法》的颁布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近年来,为了力求GDP的核算结果反映实际,国家统计局做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建立部分服务行业抽样调查制度;二是建立和规范了一些管理部门的服务业财务资料报送制度;三是建立了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制度,改革传统的工业增加值核算模式;四是进一步改革GDP核算方法,使之更加符合国际核算准则;五是建立了GDP数据的修订制度。
下一阶段,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将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国家统一核算省级GDP的实施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地区与国家GDP差距过大问题;二是加快推进有条件的(主要是大中型)企业联网直报,即由企业将原始数据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减少中间汇总环节;三是认真研究和改进对统计数据的评估办法。在目前评估办法的基础上,针对各主要统计指标,分别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具有约束力的严格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案;四是以新修订的《统计法》的颁布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观点不能唯GDP论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成果的最综合指标,也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最重要指标之一,GDP的这类功能是必需肯定的。但是,GDP与所有统计指标一样,不是万能的,都有局限性。夸大GDP的用途,过分强调它的作用,只会产生负面影响。
就GDP本身来讲,许多重要方面它并不反映或反映不全面。比如,GDP虽然扣除了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但这些被扣除的中间投入不涉及生态环境成本,也就是说,生态环境的恶化不直接影响GDP。又比如,许多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方面也不能从GDP中直接反映出来。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一个敏感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是GDP中并不包括不同群体的收入分配信息;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遗憾的是GDP也不具有反映这方面情况的功能;就业虽与GDP相关度较高,但对应关系也不清晰,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技术水平下就业与GDP的关系都不一样,也不稳定。因此,不可能简单地从GDP推断就业状况。所有这些情况说明一个事实,即不能唯GDP论,只看GDP,不看其他方面。
作者彭志龙(原文来源:8月12日人民日报作者为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
■相关报道
省统计局:
广东统计数据匹配度较好
地区GDP之和缘何比国家GDP高出9.9%?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昨天在《人民日报》撰文对此作出了解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东省统计数据的质量如何?广东省统计局高级统计师邱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国家统计局在审核广东省的统计数据特别是GDP数据时,认为广东的数据匹配度是较好的。由于分级核算制度带来的客观上的误差,广东省的GDP数据与各地市GDP之和也有差距,但比国家与各省市区的数据差距要小得多,在合理范围之内。
邱俊解释说,任何一种统计方法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分级核算的统计方法同样如此,一般来说,国际上分级核算方法的平均误差率一般在5%以内。具体到我国来讲,造成今年上半年国家GDP与各地区GDP之和的数据误差偏大的原因,除了彭志龙司长所介绍的三个主要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国家和省市区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上存在差异。以工业增加值的统计为例,总体的方法是用生产法算出一个数,用收入法再算出另外一个数,然后通过一定的比例将两个数进行加权平均。但在具体的加权方法上,国家和省市区之间的比例并不一致。在国家的统计方法里,生产法和收入法的加权比例是5:5,而各省市区的加权比例是7:3,生产法的加权比例高,就导致省市区算出的数据要高于国家的数据。邱俊表示,今后由国家统一核算省级GDP的实施办法,的确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地区与国家GDP差距过大的问题。
本报记者邓红辉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