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3日电 全球经济是否复苏争论不断,金融海啸的影响是否已经褪去还是要回归数据,台湾《商业周刊》邀请渣打、瑞银跟摩根大通等外资分析师在解读数据后,发现五大破解经济复苏假象。
发现一
表面:高盛大赚,市场资金体质趋于正常?
事实:高盛赚的是投机财,本业未见起色
引发这次金融海啸的关键在于,资金流动出了问题,市场弥漫信心危机,银行不愿放贷给企业,导致经济动不起来。
虽然金融市场健康未恢复。但S&P指数成分股中,有四分之三的厂商,交出高于市场预期的成绩单,很令人振奋。但冷静分析,“可能就是之前overshooting(太过头)的结果。”符铭财说。他所指的是,先前市场分析师对景气过于保守,在预期标准下调太多下,厂商表现当然很容易超过标准。
若以7月24日前公布财报的S&P指数成分股企业做统计,这些企业的净利其实比起去年同期,是衰退了21%,显见企业获利能力尚未提升。以英特尔为例,虽然英特尔财报也被认为超乎预期,但若与去年同期相比,其营收跟净利分别约衰退15%跟125%不等。
更令分析师担心的是,有些企业如IBM、惠而浦、辉瑞(Pfizer)、卡特彼勒(Caterpillar)和Lowe"s等,第二季获利增加的关键,是一连串的精简成本计划,包括裁员、减薪。“这将会形成一个脆弱的平衡。”符铭财说。企业要维持获利情有可原,但是,如果因此造成更高失业率、消费信心降低的负面循环,最后仍会反映到企业本体营收表现上。
发现三
表面:GDP衰退减缓,最坏时光已过?
事实:政府投资撑场,个人消费未见回温
当金融跟各产业表现都并未完全回归到海啸前的健康程度,甚至连大幅反转的迹象,也堪称勉强时,美国同时宣布了第二季国内生产毛额(GDP)的数据,好消息是,比起首季仅衰退1%,幅度已趋于减缓。
但若细分GDP组成结构,主要还是来自政府投资的提升。个人消费上,仍未见回温,然而,这才是美国经济成长最主要的动力。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美国个人消费在第二季季下跌1.2%,倍数于分析师估计的0.5%跌幅。纽约经济谘商理事会消费者研究中心主任法兰柯(LynnFranco)表示:“今年春天强劲反弹的消费者信心,在过去两个月又再消退。”
发现四
表面:美国新屋销售增幅创八年新高,房市回稳?
事实:短期政策利多,11月后才见真章
过去被认为是美国景气先行指标的房市,在6月交出超乎强劲成绩单。美国新屋销售户数由34万2000户增加到38万4000户,月增幅达到12%,创下8年来最高水平。
这个数据与第三个发现似乎背道而驰,若消费者对未来信心疲弱,怎么会把钱拿出来买房子?谨慎者就认为,观察美国房市是否真的回稳,仍言之过早。因为,美国政府现今为了刺激房市,有提供首次购屋者折合房价约10%,或是最高8000美元的所得税扣除额,此数据是否只是短期刺激效应的结果,答案要到11月方案截止,才能更令人信服。
发现五
表面:企业第三季预估乐观,下半年转好?
事实:仍是抢料效应,未见真实需求支撑
“实在找不到证据说明,景气已经回来。”即便台积电法说会气氛热络让外资疯狂,但冷静下来,瑞银半导体产业分析师程正桦分析,即便厂商看好第三季,这仍是企业回补库存,甚至通路重复下单,以避免先前产能不足必须抢料的情形。但在没有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力道支撑下,第四季产业营收仍会下滑超过一成。
海啸打乱了电子产业的出货秩序,让第二季淡季,产业衰退幅度缩小;但同样的,也可能让下半年的旺季不旺。
代表计算机产业的英特尔预计第三季季成长约7%,但,其实比过去3年平均约11%的水平还低。代表通讯产业指针的高通预估第三季持平,远低于过去3年成长7%的水平。
文章在最后指出,上述发现听来都不是好消息。但花旗环球证券前亚太区首席下游硬件分析师杨应超宁愿以正面观点来看,其实,金融海啸最坏的时点已经过去,只是,我们尚未完全走出阴霾,所以要更深刻的检视每个讯号。(旷文琪)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