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效廉
棚户区里住着生活最困难的人群,这里的居民,没有一位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连直系亲属都没有!如果我们这些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也住棚户区,会有什么想法、什么期盼?学会换位思考,把百姓的苦当作自己的苦,群众的这些个要求就不难理解、不难做到
哈尔滨从1997年启动棚改工作以来,改造了700多万平方米,可以说“好肉已瓜分殆尽”,剩下的无论从区位还是从居住密度,都是无人愿啃的“硬骨头”。但这里居住的,正是哈尔滨生活最困难的人群。
这里的居民,没有一位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连直系亲属都没有!
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的哈尔滨,仍然有8万余户居民住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条件极差的棚户区中,身为市长,我感到十分痛心。
尽快让这些居住条件较差的百姓走出低矮、破旧的棚户区,住上好房子、大房子,分享城市改革发展成果,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最直接体现,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这个市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战”,彻底解决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问题,将涉及85片、53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难度很大、任务繁重。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给棚改工作带来了相当的困难和挑战。拆迁、土地、资金,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破解。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改善民生、特别是棚户区改造的投入只增不减、标准只高不低、范围只扩不缩、速度只升不降。
大家不要以为这个要求有多高,如果我们这些政府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也住在棚户区里,你们会有什么想法、什么期盼?要学会换位思考,把百姓的苦当作自己的苦,把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群众的这些个要求就不难理解、不难做到。
抓棚改就是抓民生。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能仅局限于理念,如何落实就要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细微之处着手,何况对老百姓来讲,住上一套“好房子”可以说是一生的追求。
越是关键时期,越是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越要按照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民生改善和保障工作。棚改攻坚战到现阶段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要运用倒逼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抢时间、拼进度、保质量,要强化项目管理和廉政建设,确保科学干事、干净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让百姓早日住上满意称心的新居,让这项全市瞩目的民心工程早日成为惠民工程。
——哈尔滨市市长张效廉日前在市政府棚改工作推进专题会议上说
本报记者 汪 波整理
更多“声音”尽在人民网时政频道
“套餐式”民生服务惠及哈尔滨城乡居民(延伸报道)
本报哈尔滨8月12日电(记者汪波)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着力改善民生,编制了《民生发展纲要》和《民生发展状况白皮书》,按年度实施惠民行动,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和弱有所保的“套餐式”民生服务。
——民生投入更多了。财政投入民生领域的资金连年增长,占总支出始终在70%以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公益事业快速发展。
——民生工程建设更快了。地铁一期、松浦大桥、磨盘山供水二期、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等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启动。
——社会安全网更密了。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比2002年提高50%和7.14倍;城镇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88.7%和78%,“新农合”实现全覆盖。
——就业更充分了。保就业政策显效发力,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城镇登记失业率仍然控制在3.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