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回顾台湾土地改革:经济发展目标外有政治目的

2009年08月13日10:2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13日电 台湾《旺报》13日刊文回首台湾的土地改革,文章认为,台湾土地改革在经济发展的目标外,也具有政治目的,对后来产生重大影响。

  文章摘录如下:

  陈诚在1949年接任台湾省主席的职位,大力推动土地改革,发表对三七五减租的目标:“三七五减租一方面固然为自耕农解除痛苦,减轻负担,实为保护地主、帮助地主”,另一方面,“可避免残酷斗争,且调和地主与农民间的关系,逐渐达到民生主义的目的。
”因此,台湾土地改革在经济发展的目标外,也具有政治目的。然而日后,台湾土改却被只视为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基石,只强调经济面。到底土地改革政策是否算是德政?对台湾的经济发展产生哪些效果?这些年来土地与农村的问题层出不穷,也算给了个答案。

  1949年起,国民党迁台政府实施一连串土地改革,对台湾近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改变了台湾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例如,“三七五减租”实施后,地租减免和地价跌落,让佃农购买土地的费用大减,也增加佃农转为自耕农的机会。当时约有两百万农民因减租受惠。许多原本没钱娶媳妇的农家也有余钱办喜事,因此有“三七五新娘”这个名词流传。除外,还有“三七五学生”、“三七五脚踏车”等称呼,说明减租使佃农开始有能力娶亲嫁女、送子女上学、购置生产设备和消费品,这些形容反应了三七五减租带来的正面影响。

  接着,公地放领与耕者有其田也随之实施。小说家钟理和曾在《烟楼》中描述耕者有其田带来的帮助:农人萧连发的上一代因为没有自己的土地,虽然辛苦工作,却不得饱,但实施耕者有其田后,“我已承领了一甲多的田,再过几年缴清地价,就完全是我自己了,不再愁割起来的稻子会给头家拿走了。”可以看到当初农村佃户支持土地改革的心声。

  “耕者有其田”的实施扭转了社会结构,土地改革使许多无地农民成为自耕农。根据统计,六十年代,自耕农数目增加快一倍,佃农也降了一半比例。当自耕农比例变高,佃农减少,农村的传统社会结构发生改变。传统的地主佃农关系转而成为平等商务关系,有些比较富裕的土地拥有者(自耕农),也能够担任农村的领导职务。1953年,当局相关统计资料中已不再列“地主”一栏。

  然而,在土地改革政策中,被当局列名为“地主”者,常常只是小农。“地主这个阶级是被塑造出来的”政大地政系系主任徐世荣表示,把所有土地出租者都划为“地主”并不公平。由于日治时期,日本政府大量征收土地,以至于台湾社会多为小农。根据日本政府做的三次土地调查,明显发现大多数土地所有权人拥有的土地面积很少,有三分之二农户农地都在一甲以下。国民党在大陆实施土地改革时,尚且将农户区分为六类,来台湾却只粗分为“地主”、“自耕农”与“佃农”三类,而“地主”则泛指土地租予他人耕种者,那些比较弱势的土地拥有者,在当时被宣传成“无恶不作”的富豪。

  徐世荣表示,真正的大地主多将钱投资在买农地上,靠着收取佃租获利。土改实施后,他们转而投资工商业,加速股权集中,如辜振甫等大地主,控制台湾水泥、工矿等大公司的多数股分,成为现在的强势产业。而一般的小“地主”持着无用的股份,更弱势的“共有分租”的地主或因老残不得不租地给佃农的小地主,反而比佃农贫穷。近年,土改的批评声浪随着政党轮替渐升,让人反思打着“均权”旗号的土改,是否真的“公平正义”?

  另外,土改是以自耕农的小土地私有制取代地主的大土地私有制。为了确保“耕者有其田”的成果,当局严格执行私人耕地的限额,并多方限制雇人佃耕,固然防止土地兼并的现象重现,但随着农民的世代接替和分家增户,土地越割越细碎,单位农户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推广机械化和实施大型水利建设都遇到阻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难以出现,让农业日渐弱势,工业日渐入侵农村,人口也跟着外流。

  前两年关于台南稻农的纪录片《无米乐》引起广泛讨论,而作家吴音宁的《江湖在哪里?》更对台湾土地与农业政策提出强烈控诉。至今日,《农村再生条例》在“立法院”与民间引起争议,农村发展与土地权利的伤痕,恐怕60年前便画下了。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