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白云区警方对娱乐场所一从业人员进行DNA提取 本报记者 蔡惠中 实习生 欧玉梅 摄 |
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提取DNA后方可上岗
广州市白云区警方“五提取”新做法惹争议,有人认为歧视 有人认为利于刑侦
本报讯 广州白云区警方开始对重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五提取”监管机制,即提取照片、身份信息、指纹、DNA和笔迹,方允许持证上岗。记者昨日了解到,目前棠景派出所已对辖区内118间公共娱乐服务场所和特种行业的4233名从业人员进行了“五提取”,对没有违法犯罪前科的人员发放《娱乐服务场所从业资格证》,并持此证上岗。
据白云区棠景派出所副所长龙师军介绍,棠景街社区地处城郊接合部,毗邻广州火车站和旧白云机场,商业发达,人员流动量大。从2005年开始,仅卡拉OK歌舞厅就从无到有,发展至11家,其中最大的一家有八十几个单间,治安压力很大。棠景派出所为消除治安隐患,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监管,在辖区内大力推行“五提取”监管机制。
采集个人信息资料,是否会涉及个人隐私?面对记者的提问,龙师军回应说:“公安部早有明确规定可以对指纹进行收集和统一管理,以前限于客观条件,我们没有收集,现在所提取的信息会送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保存入库,不会泄漏和侵犯从业人员的隐私权。”
“‘五提取’监管机制一方面可以为未来发生的案件保留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核查从业人员的身份”。他透露,不久前,辖区内一家服务场所的两名员工的身份信息被拿到互联网上与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进行比对,比对结果显示两人曾在陕西犯案,两人均已被捕。 (王普 安冉 邱志强)
反对:
扩大防范打击目标
广州市开始对重点娱乐场所人员采集照片、指纹、DNA的消息传出后,这件新鲜事在市民中引发争论。
持反对意见者认为,指纹及DNA本身属于个人隐私。隐私被记录在案,对于个人显然是一个隐患。指纹、DNA将成为公安刑侦部门破案的有力证据。而根据无罪推定原则,这一证据公民是可以不主动提供给警方的。如今,公民在无犯罪前科的情况下,提供指纹,显然是对个人不利的,也是隐私权被侵犯的典型情况。
也有人认为,美国、英国以及香港地区执法人员是对遭逮捕或拘留人群采集DNA和指纹。我们国家执法部门也多是对违法犯罪人员采集指纹和DNA资料。现在广州市对重点娱乐场所人员采集指纹和DNA,是否将防范打击目标扩大化?
一广州市民认为,为了公众利益确有必要采集个人信息也应当尽量考虑个人隐私问题,不能随意以公众利益之名侵犯个人隐私。
还有市民提出,对重点娱乐场所人员“五提取”,会对这类从业者造成心理压力,有行业歧视成分。
观点PK
赞同:
将会提高刑侦效率
持赞同意见者认为,采集指纹及DNA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侵犯个人利益。其实,它对个人同样有益处。现在,每一个人不仅要有一张个人身份证,也应有“基因身份证”。
汶川大地震凸显了基因身份证的必要性。地震之后,遗体的身份确认较为艰难。对无名氏遇难者由法医现场收集个人DNA资料,等待亲人前来比对认领。假设每个公民在出生时,就采集DNA、指纹,国家建立一个庞大的基因数据库,那么在确认遇难者、不明死者身份,寻找失散亲人,刑事侦查等领域,就会便捷高效得多。
几年前,广州科学城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青年男子遇难身亡,其真实身份无法查清。广州交警将死者的DNA数据上传入DNA数据库。不久,外地一对夫妇前来广州找寻失踪儿子。通过DNA比对,证实了夫妇俩与死者的血缘关系。目前,广州警方已据此方式将20多具无名氏尸体恢复“身份”,找到亲人。
也有人透露,第二代身份证内芯设计原本是设有个人指纹信息,但当时因种种原因,在换发时并没有采集指纹信息。有人士指出,一旦个人指纹等信息存档,歹徒犯罪前一定会三思。
|
|
|
|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