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投资环境标杆城市”的逆境超越——推进“两个加快”的成都实践(三)

2009年08月14日09:3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 方野 夏丽莎王怀 邓嗣华

  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2007年11月18日,在世界银行第五届中国投资环境论坛上发布报告中,成都获此美誉。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成都至少倒退10年”的传言,一度令投资者踌躇。
然而一年多后,成都以推进“两个加快”的辉煌成绩,超越了昔日的荣光。

  标杆更强——上半年,亚马逊中国西部订单中心项目、埃森哲全球交付中心项目、DHL全国财务共享中心项目等3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签约成都。至此,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达到133家,2008年以来共引进9家。

  标杆更新——近期,一汽大众年产35万辆轿车项目落户,全球最大互联网安全技术厂商赛门铁克和国内最大网络设备商华为投资1.5亿美元在蓉成立合资公司,阿里巴巴集团选择成都作为在中国本土布局的首站城市,将投资1亿美元打造西部基地。

  抓三大机遇:

  迅速提升和重塑城市品牌

  每天把龙泉经开区内新工厂建设的最新图片发回日本,这是四川一汽丰田总经理星野晴秋要做的事,“总部要看到每天都有新进展”。

  “四川对汽车的需求正在扩大。”星野晴秋说,2010年,新工厂建成后计划年产量达到3万辆。

  阿里巴巴CEO马云认为,投资一是看当地的用户规模,二是看人才数量,三是看政府和群众的支持。成都最符合这三大标准。

  “我们冲着成都的人才而来。”作为全球快递和物流行业的领航者,今年入驻成都的DHL中国首席财务执行官邓延祺说。

  “5·12”特大地震后不久,在2008年6月5日的一次市委常委会上,成都决策层决定,将公关危机转变为一次提升城市形象的行动,迅速提升和重塑城市品牌。

  诺贝尔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的话在这里可作为最好的注解:在吸引投资与管理技术过程当中,政府应充分利用品牌效应。

  成都面临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有“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提升”,“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灾后重建巨大商机,有到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1.2万亿元的庞大市场,有流动率低于5%的丰沛人才资源,有综合实力居西部省会城市首位带来的旺盛市场需求。这些,对任何投资者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今年,国务院批复《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更增添了成都的魅力。

  主动出击。西博会、非遗节、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糖酒会等一系列大型展会的举办,成都强烈吸引世界目光,城市品牌在震惊全球的特大地震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放大、传播、提升。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调查显示,近200家机构中,近九成机构认为,灾后成都投资环境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百分之六十八的机构表示投资首选城市仍是成都。

  建服务型政府:

  行政审批项目成为全国最少的城市之一

  “这里正创造吉利集团项目建设速度的一个奇迹。”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副总指挥长王斌说,7个月要完成16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但只需找龙泉经开区项目建设服务局,一个口子,所有的审批手续都搞定。”

  8月7日,成都高新区和成都经开区获得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登记授权。这标志着,从当日起,来这里投资的外资企业不必再往返各级工商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从今年1月1日起,成都全面实施投资建设项目分段式并联审批,审批时间由160多个工作日压为80多个工作日。

  事实上,成都率先进行了政务服务的“两次革命”。第一次,建立全国首家省、市政府同址办公的政务服务中心,全市44个部门集中提供“一站式”服务;第二次,2007年7月推出“并联审批”,提供“一窗式”服务。

  自我开刀。9次清理行政审批项目,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由1166项减少到107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由原来的1006项减少到210项,成都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城市之一。

  自我苛求。并联审批从最短耗时1小时22分到目前的1小时08分,成都从以“天”计算,到了以“分”计算。

  今年6月30日,成都市政务中心全面完成“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向窗口授权率达到99.1%。

  “效率高、流程畅、态度积极,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成都呢?”英特尔(成都)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顾仪说。英特尔从2003年“扎根”成都后,不断增资提速,到2009年2月5日,宣布将上海浦东封装测试工厂整合到成都。

  做大工业园区:

  争创“世界一流”打造“千亿园区”

  “在传统产业奋力追赶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正争取迎头赶上。”这是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两个园区的使命。

  “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作为四川省和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六家创建试点之一的成都高新区,2009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高新区”10强。围绕产业发展,高新区打造了全国最大的科技孵化园,常年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多家。

  成都经开区大举涉足汽车制造领域,最终将形成上千亿元规模的汽车产业集群。“我们在政府服务和保障措施上力求做得更好”,成都市经济开发区常务副主任李桦举例说,整车制造园区、配套园区和物流园区的进出车辆,都有各自不同的行驶路线,这是为产能形成规模后的物流做准备。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指出,“天敌效应”使广州不但吸引了本田汽车,也吸引了丰田汽车。他预言:在成都,有了英特尔、阿里巴巴,肯定也会吸引竞争对手来这里投资。

  搭建企业成长 “温床”:

  投资环境发展战略始终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

  如何破解融资难,是打造投资环境的关键一环。

  5月20日,成都市政府与中行四川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信贷工厂”。采用工厂式的流水线运作和专业化分工,通过建立地区信贷体系,3年内使成都地区的中小企业获得300亿元授信。

  2007年初,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率先在成都组建“金融服务办”,并设立“科技园投融资服务中心”,投融资“超市”由此成形。由点到面,成都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都成立了相应机构。

  成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起重任——作为市财政全额出资组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自1999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向中小企业提供担保163亿元。

  截至6月30日,成都市各区(市)县已全部完成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入园企业融资代理“一站式”服务。

  目前,成都东大街云集了全市70%的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国际知名专业服务和咨询策划机构纷纷入驻,初步形成了金融业聚集发展态势。

  此前,成都共有116个各类工业园区。经过持续推进“三个集中”,规范形成了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同时建立了支持工业发展区建设的储备土地制度。各工业集中发展区分别按1000亩(五城区工业集中发展区)、2000亩(国家级开发区)、1000亩(其余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滚动储备工业用地,保障半年至1年的建设项目所需的用地量。

  在企业选址建设的同时,水、电、气相应的配套服务全部跟上,成都也真正做到了“企业投资”与“要素规划”同步。

  “成都的投资环境发展战略,始终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世界银行参与发布的《成都市投资环境案例研究》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要求,成都要带头落实好省委“两个加快”的部署,就是要立足通过6年多实践形成的“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个最宝贵的基础,不断巩固并充分发挥好最现实的优势,贯彻落实好这个最根本的举措。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说,要通过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改革,在教育制度、就业机制、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卫生医疗制度等各方面探索创新机制,大大改善城乡一体的投资环境。

  成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实现自我超越。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