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国中心”演绎经济双城记(组图)

2009年08月15日07:3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新闻背景

  他,刘惠文,是拥有1300亿资产的“泰达系”掌门人;而他,冯仑,是有着“商界思想家”之称的著名民营企业家。同时采访两位在不同领域具有标志性的企业家实属不易。

  采访的最初原因是因为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与纽约和新泽西港务局签署租约,欲在纽约最高摩天大楼新世贸中心一号楼建立一个“中国中心”。

  然而,知道内情的人明白,北京万通实业之所以有这样的大手笔和大气魄,源于他们与泰达控股有限公司的合作。
用万通董事长冯仑的话说,“如果没有万通与泰达的合作,万通不会有这么大的手笔做这件事,合作让公司更具实力。泰达才是这个项目的真正幕后推手。”

  透过“中国中心”,我们了解了泰达与万通之间的合作,知道了泰达与万通——一家大型国企与一个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知道了这一“混合经济”的合作足以成为中国不同所有制企业发展的里程碑。“中国中心”的滨海烙印

  虽然两位企业家算得上是企业界的名人,但是,对于更多天津的读者来说,最想知道的还是关于“中国中心”,因为,毕竟这座著名的建筑是万通实业在美国的项目,而万通实业则是由天津滨海的本土企业泰达控股的,会让天津人感到很有“面子”。

  针对这一话题,泰达的老总刘惠文说,当初冯总和我提起的时候,我就表明了泰达的态度,那就是“坚决支持”。但是,具体的操作我相信冯总应该是更清楚,因为这是他一手完成的。我的想法很简单,由于种种原因,纽约新世贸中心在现阶段是世界的制高点,在那里建“中国中心”,对中国、对天津市、对滨海新区、对泰达都是极有意义和价值的。

  冯仑则认为,“中国中心”只是泰达控股的万通实业系统业务中的一个项目,如果没有与泰达集团的合作,或许万通没有能力做“中国中心”。

  自2004年有意与新世贸中心签署租约以来,万通实业历时5年,沟通电话多达2190个小时,冯仑也先后30多次前往纽约,最终促成了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合作。

  世贸大厦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倒塌,由于重建的世贸大厦涉及政治、反恐和经济等多重因素而备受关注。在美国遭遇金融海啸袭扰、经济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国公司成为世贸大厦重建后的第一个签约租户,令人关注。

  根据合约,双方将在世贸中心一号楼共创商业和文化设施“中国中心”,租用面积为19万平方英尺(约合1.76万平方米),租期共计20年零9个月,从建筑竣工的2013年下半年开始计算。

  “中国中心”将为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以及希望同中国做生意或扩展现有业务的美国公司提供良好的商务空间。目前,“中国中心”正在组织纽约和北京团队,提前展开业务。

  做大家长 干大事情

  说到北京万通实业与泰达集团的合作,可能读者最感兴趣的还是5年前,两个不同经济体制的企业,要混合在一起进行合作,对于两个企业或许都有风险,作出这样的决定,他们是怎么考虑的?这种从陌生到熟悉甚至是信任的关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刘惠文说,做企业我们有自己的原则,很简单,就是搞明白自己是谁。作为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要想定位准确,最基本的就是要弄清楚三个问题:第一,你是谁;第二,你有什么优势和不足;第三,你适合做什么事。只有弄清楚这三条,你才可能定位准确。作为一个国有企业,我们觉得最适合我们做的事,我们的战略领域,我们的战略方向,应该是资源类领域,而不是一般性的竞争领域。

  我们就是用这样的衡量标准来度量泰达的。泰达不是一般的民营企业,不是外资企业,不是小型的国有企业,而是大型国有企业。泰达的优势主要是社会形象比较好、融资能力比较强、企业规模比较大、管理机制比较活。泰达的不足则主要在于竞争能力比较差、管理水平比较低、缺乏韧性、因为大而缺乏应变能力。泰达适合做什么事?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点和优势,所以,泰达比较适合做那些虽不能避免竞争,但却属于高端、有序竞争;虽不能形成垄断,但却有一定的社会背景;虽不能一劳永逸,但却可以长期收益的投资规模较大、社会门槛较高、回收期限较长,别人不敢干、不想干,或者干不了的资金密集型、基础类的各项事业,也就是资源类行业。

  刘总认为,企业之间的重组正是发挥各自优势的地方。它不应该是强强联合,而应该是优势互补。企业重组就像两个人一起过日子,如何能够过到一块儿去,性格和特点应该是彼此互补的,不然两个人的缺点和优点都一样,就相当于无形中放大了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这样一来,优点虽然更明显了,缺点也更加突出了,在竞争中更容易被别人击败。而且,企业重组重要的是不能各自心怀鬼胎,都想着要吃掉对方。只要明白了这两点,好的企业重组并不难做到,而且也会成功。泰达入股万通正是秉持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

  泰达和万通实现战略合作,这是很大的事情,一个国有企业,一个民营企业,这两个体制、所有制完全不同的企业,能够走到一起,本身就很有意义。国有企业在体制、模式、机制、管理上的一些弊病,可能被一些经济学家分析得很充分了,揭露得也很彻底了;但是国有企业在资源方面先天的优势,在社会认可度上传统的优势,在经济实力上历史的优势等等,也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随着人们认识上的否定之否定,需要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民营企业也有优势,这一点大家也看得很清楚,但是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像万通这样的规模,如何更上一层楼?如何实现自我突破?也是一个问题。当初,两个不同的所有制企业结合到一起,在两家企业的老总看来,都认为一定能够起到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的社会效果。在两家进行战略合作时,天津滨海新区也正在大规模招商引资,把钱投到万通实业这样的北京公司,很多人都感到不解。但事实证明,这样的举措是非常有前瞻性的。这是利用大股东控股来以商招商的一种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做了你的大家长,当然你就要听我的话,我叫你把钱花到哪里,你就得花到哪里,而这个花钱就是投资了,就是大事情了。而且,泰达控股特别希望能够找到一家民营企业入股,将民营企业的优势与泰达这样的国有企业的优势相结合,以产生更大的优势。

  刘总说,当时选择万通实业我们很慎重,因为,我们必须选择一家“干净”的公司合作,这个很重要。不然,很可能会深陷“重组陷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考察之后我们了解到,万通虽然是民营企业,但与一般的民营企业有区别。比如他们有自我监督机制,从很早就有企业反省日,所以,他们有比较宽的视野,有历史感,也清楚自己的不足。

  冯仑也很坦率地说,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我很清楚反省有多重要,当时的万通存在着资本规模不够、资本效率不高,项目合资过多、收入与利润不匹配等问题,面临转型与增长双重压力。增长需要制度和人员相对稳定,而转型却正是要进行自我挑战,甚至瓦解既有的稳定;增长是保眼前利益,转型是为了最终获胜的长远利益。意识到这一问题,公司董事会决心以最严酷的竞争环境和最公开的市场标准,校正业务模式和治理方式。经研究,我们提出并开始实施由“传统房地产开发商”向“专业房地产投资公司”的新战略转型。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转型,需要通过重组获得发展动力。

  经过考察,冯仑认为泰达是伴随天津经济开发区成长起来的、面向市场竞争的大型新国企,是天津最大的国有企业。其所主张的“资源和能力的有效结合”的发展战略,与万通凝聚专业的竞争能力的公司战略,互为犄角,相得益彰。

  而且经过了解和接触,冯仑觉得他个人与泰达集团的刘董事长也有相似的经历,他们都是“文革”后读的大学,又都搞过研究,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优势和劣势的看法比较一致。在冯仑看来,民营企业是有动力无约束,动力表现为贪婪和冒险;国企则有约束无动力,而约束必然导致惰性和故步自封,怎样让一个企业既有动力又有约束?最好的办法就是民营企业与国企合作重组。

  当初,让冯仑下决心选择与泰达作为合作伙伴的还有一件事情:无意之中,冯仑了解到,天津开发区管委会的物业服务当时请的是一家国外物业公司。冯仑觉得,这件小事说明这个国企比较开放。在与企业相关负责人接触过以后,冯仑又切实感觉到他们与其他国企的不一样,他们“简单”、有效率,比较符合万通的期望。

  另外选择与泰达合作,冯仑还有一个理论,那就是一个姑娘要嫁人时不能只看她要嫁的那个人,还要看他的社会关系。冯仑说,泰达是我们期望的那种国有企业,但如果它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说它的“社会关系”不够简单,也不能让我们下定决心与之合作。对泰达来说,它的“社会关系”就是开发区这个大环境以及国家和天津市对滨海新区的重视,从滨海新区的发展当中,万通看到了未来最重要的战场。事实也是如此,万通与泰达重组后,一举杀入天津市场并迅速做大。同时,成为第一家以开发区为核心的外来知名开发商。

  合作重组之前,双方都进行了严格的考察,在决定进行重组后,泰达对万通进行了审计,即便如此,为防止掉入“重组陷阱”,还让冯仑个人做了一个无限责任担保。可见合作遵从的基础是透明、诚信、公开的商业规则。

  一个做大股东

  一个做董事长

  泰达与万通进行重组后,有两件事情非常值得关注,一是万通让出了大股东的位置,让位给泰达;二是万通的董事长仍然是之前万通的董事长冯仑,而不是按照以往的惯例,由第一大股东派出董事长。这样的安排,作为重组双方一定都有他们的考虑。

  作为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它的战略定位,是它的战略方向。刘总说,我们经过对很多成功企业和不成功企业进行研究,非常惊奇地发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企业成功和企业失败,原因是相同的,可是作用是相反的。一个企业之所以成功,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基本的一条是它定位准确,干了应该干的事。

  泰达集团在2004年4月入资,全额认购万通实业增发的3.08亿股后,拥有了万通实业增资扩股后的27.8%的股权,成为万通实业的战略投资人。泰达成为万通的第一大股东,在当时确实让业界吃惊不小。更让业界吃惊的是,泰达坚持让冯仑坐董事会主席这个位置。刘总说,他认可冯仑这个人,而且对他有足够的信任。“坦诚”“信任”和“胸怀”是合作的思想基础。

  从泰达集团角度来看,泰达注资后,到去年年末,万通在北京成为资本规模最大的房地产投资公司,其属下开发业务在全国A股市场的房地产公司中按市值排在第11位,按竞争力排在第5位,按增长排在第1位。在天津开发区范围内的纳税排在第20位,在非公经济里排在第1位,在滨海新区外来地产公司里投资占第1位,这几年万通累计在滨海新区投资超过50亿,万通在天津缴纳的税收早已超过当时泰达在万通的投资,还不要说分红和持有的股权价值。刘总说,这样看来,万通实业与泰达集团的结合,是发展天津经济的一个个案,开放地去想,如果当时不做投资,几亿元放在那里几年,也许会有别的收获,但能不能有今天这样的一个结果呢?我看未必。所以说,当初泰达作出投资万通实业这样的决策也是很正确的。而且泰达当初作为战略投资进入万通,也是看重了万通地产的专业团队与专业能力,看重了万通与泰达之间的结构和优势互补。

  而站在万通的立场,冯仑说,我认为泰达的领导人是很有前瞻性的,这也是我对泰达信任的基础。我们的合作,使万通在资金和土地等重要企业资源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使万通实现新战略的实力得到保障。对泰达来说,除了共享万通高速发展带来的丰厚的投资收益外,还借助万通在地产业的专业能力,整合了其在天津的房地产业务资源,加速实现了泰达土地储备资源价值的转化。万通自1993年成立10年来首次扩充资本,一跃成为目前国内房地产业企业中股本金和营业收入均居为第一集群的企业。

  其实,引入泰达之初,在万通内部分歧也很大,公司的最后一个合伙人就是因此而离开的,但是冯仑却始终认为他的选择是没有错的。不是说国企就一定没有前途,在他看来,像泰达这样的新国企不仅有前途而且前途很好。现在5年多过去了,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确实是正确的。泰达入资后,使万通新战略的实施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促进万通全面向“好公司、大公司”升级,同时,万通借助泰达的地缘优势与资金实力,大规模进入环渤海经济圈房地产市场增长迅猛的天津,为万通开辟了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提升了住宅建设业务跨区域开发能力。同时,万通依托“京津冀一体化”的政策背景,实现了市场扩张,在京津地区打造万通地产的强势品牌。

  对于合作,冯仑最感慨的是,虽然他们请泰达来控股做“老大”,但是泰达却对于万通保持团队、文化、价值与战略的完整性给予了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两个不同经济体制合作成功的重要经验。

  没让别人看笑话

  从2004年年初到现在,万通实业与泰达集团的合作已经有5年多了,当初有不少人对于他们之间的合作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憋着看他们的笑话,但是5年后,他们的成功证明了当初的选择,没让别人看笑话。

  对此,刘惠文认为,泰达作为一个新国有企业,经过20多年自我否定式的改革发展,还能活下来,说明我们拥有比较强大的资源和比较规范的管理。他说,泰达作为国企与万通的重组,我认为不是强强联合,而是两个不同所有制企业最大限度优势互补的组合。重组后5年多的实践证明,泰达与万通的重组不仅做到了体制方面的优势互补——泰达的管理水平在市场化方面有所提高,员工的市场意识有所增强;而万通提高的则是社会责任感、企业诚信度和对企业的管控。在企业发展上也充分体现了互补——重组前泰达集团基本未涉足房地产业,借助万通的优势,泰达很快在房地产业内有了一席之地。在海河三岔河口投资开发了泰达城,参与和支持了天津市的海河开发,在开发区投资建设了时尚广场,那一年泰达时尚广场还被评为了全国十大楼盘之一。目前房地产成了泰达集团的主业之一,而且正在朝着商业地产的模式发展。

  万通与泰达的战略合作,对于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它一方面体现了房地产行业企业做大做强的趋势,体现了房地产由单纯项目公司向可持续发展的大公司转变的趋势,体现了资源和能力相结合的趋势;另一方面,又是混合所有制在房地产领域的一次有创新意义的尝试,国有企业入股民营企业,实现混合所有制并且继续保证了民营经营机制活力。站在更高的角度,我们有理由认为,他们之间的结合对招商引资的方式也是一次有创新意义的尝试,招商引资还有另一种方法——找一些好的企业,先投资,再引资进来。一定是要“好”的企业,也就是说要找有自我进化要求和能力的民营企业。

  冯仑说,重组前万通处于发展瓶颈,困难明显,借助泰达的优势使企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当年就得到了银行30个亿的信用额度,而且拥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进而有能力在美国的新世贸中心一号楼创建“中国中心”;泰达与万通的重组,也使国家受益,万通进入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天津建设的生力军,几年来在开发区投资几十个亿,成为开发区税收大户。

  到目前为止,像泰达和万通这样两种所有制的重组在全国并不多见,他们应该算是重组成功的个案,当初他们组合的时候,有不少企业认为,这样的重组,最终的结果,不是民企被国企搞死,就是国企被民企拖下水。但是5年后事实证明,他们的重组不仅仅是双赢,而且是多赢。所以说,国企里有具战略性眼光的领导人,民企里也有“好”企业。这才是30年改革的积极成果和继续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纽约新世贸中心

  天津万通华府

  天津万通上游国际

  冯仑(左)刘惠文(右)

  田 羿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