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既有“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又有现代化大都市的人文景观。其中,蜿蜒百里的运河环城水系,恰似美丽沈城腰间缠绕着的一条“玉环”。眼下,“玉环”侧畔风光旖旎,花草摇曳、垂柳婆娑,十步一景、百步一园,宛若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丹青长卷。
8月11日,沈阳市城建局运河管理处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了百里运河环城水系的沧桑巨变。
五十年前:沈城制定环城水系规划设想
城建档案资料表明,新中国刚刚成立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沈阳市便制定出环城水系及环城绿化规划设想。
这个美化城市环境、造福市民的宏伟规划,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得以补充完善、最终实施。
这是一项综合治理污水、改善环境、城市绿化的系统城建工程。当年,“沈阳市环城水系及环城绿化规模设计”,曾获得国家优秀设计奖银牌、国家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沈阳城区缺水少绿,仅有几个因地势低洼而自然形成的水泡子。1952年,为解决市区南部雨水排放,治理臭水泡子,沈阳市政府把市区南部原有的几个水泡子贯通相连,加以修整,形成一条河道,那便是南运河的前身。
河道建成后,解决了市区南部雨水排放,但城市污水也一起流入河道。1953年,沈阳市政府又在河道北岸,修建了12公里长的污水截流管。后经几年建设,在该河道两岸,相继出现了公园、假山、桥梁、护坡、人工湖等。截至1955年,全长14.5公里的南运河,初绽容颜。
八十年代:治理建设南运河带状公园
由于南运河河道较长,中部低洼地段,以及部分公园人工湖淤积严重,导致河水再度污染。“文革”期间,南运河部分河道被堵死,护坡损坏,沿岸绿地被占用,违章建筑比比皆是。有些工厂,还将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南运河。
1976年,在原有污水截流管基础上,市政府又修建了一条全长6400米的暗渠,解决了雨水、污水排放与截流,降低了城市污水对南运河的污染。
历史脚步迈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沈城人民对城市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1984年,姜德林等34名人民代表提出了治理南运河、建设带状公园的议案;沈阳市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予以通过,并做出了《关于动员全市人民治理南运河,建设带状公园的决议》。随即,市政府成立了“沈阳市治理建设南运河总指挥部”。这次大规模治理南运河,旨在拓宽河道、挖土清淤、修砌护坡、修建橡胶坝、建筑桥梁、铺设沿河道路、新建游园绿地景点。
义务劳动:社会各界清淤挖土热火朝天
当时的工程建设全部用人工,很少采用机械化。而主要劳动力,则来自义务劳动和军民共建。全市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干部、学校师生、部队官兵等,均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如今四五十岁的人们还记得,20多年前,为南运河清淤时,当时在职的干部、职工,几乎人人都参加了义务劳动,在清理臭气熏天的淤泥中,人们为城市建设默默奉献。档案资料记载,当年,参加治理南运河义务劳动的各界人士,达244万人次。
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全市人民踊跃参加清淤挖土义务劳动,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让不少沈阳人感念至今。许多参加义务劳动的工人、干部,不计报酬、不怕流汗,不断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在参加施工的部队中,有两千多名官兵写了请战书;很多人放弃了休假;还有部分人推迟了婚期。
在艰苦的施工中,涌现出了许多优胜连队,有5个连队荣立了集体三等功;224人在工地火线入党、入团。
带状公园:南运河连缀首个没围墙公园
经过16个月艰辛努力,终于1985年8月,治理南运河工程竣工,将南运河打扮成风光秀丽的带状公园。当时,沈城人民称之为“沈阳第一个没有围墙的公园”。建成后的南运河带状公园,东起东塔闸门、西至龙王庙,总长14.5公里,横跨东陵、大东、沈河、和平4个区,总面积1119540平方米,种植树木196125株,有藤本植物13152株,共125个品种;建造亭子19座、廊7座、榭1座、园桥6座、花坛27座、花架19座、喷泉5座、石景20座、电子钟两座、园门25座、雕塑10座、休息凳352个、石桌石凳14套、围栅长5860米、健身器材56套、儿童游具1组;自东至西连通了动物园、万柳塘公园、青年公园、鲁迅公园、南湖公园;沿线点缀着黎明园、东塔园、旭园、春晓园、滂江园、滨河园、夏芳园、翠园、怡静园、玫瑰园、南中园、皂角园、文艺园、顺通园、振兴园、秋锦园、阳春园17个游园景点;东塔街、长安路、小河沿路、东滨河路、西滨河路、砂阳路6条临河街路;大东游园、凯翔园、公寓园、迎宾园、东旭园、225路小游园、善邻园7个临街绿地游园;显现着防洪、排涝、清污、分流、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市区气候、陶冶人们情操等功能。
截污治臭:彻底整治沈阳“龙须沟”
史料记载,卫工明渠(当时人称“臭水沟”)形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伪满时期”制定的《大都市计划》中,“抚营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卫工明渠北部源于新开河,一路南下,纵贯铁西区南北,最终直抵浑河。
南运河带状公园建成后,改造卫工明渠提上市政府城建工作日程。当时,卫工明渠是排泄污水和雨水的总干渠。多年来,卫工明渠始终未能得到治理,严重污染了环境、地下水源和农业灌溉,并且经常内涝成灾。
1985年4月,根据广大群众意愿,王声溢等56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动员全市人民改造卫工明渠的决议》议案,由沈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市政府将改造卫工明渠,列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之一,确定用3至4年时间,把“臭水沟”改造成“清水明流、污水暗淌、两侧护坡、岸边绿化”的卫工河。
卫工明渠:贯穿铁西南北清水明流
从1985年6月6日开工,到1987年9月,卫工明渠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卫工河带状公园总长7.5公里,南起卫工南街闸门、北至向工街昆山西路进水闸门,横跨皇姑、铁西两区,总面积843020平方米,分布着长青园、百花园、红椿园、玫瑰园、芳草园、腊香园、槐树园、宏泉园8个游园,奖工南街、奖工北街、夕阳园、闸门、渠首5条临街绿地,沿线有7座花坛、1座喷泉、两座亭子、1座花架、73个休闲凳子、5614米长围栅;沿岸种植了藤本植物69450株;树木67466株,有油松、玫瑰、京桧、垂柳、京桃等54个品种,形成了“污水暗淌不污染,清水明流有景观,道路畅通全覆盖,景色秀丽有特点”的靓丽风景线。
近百年前:清代末年开渠引水灌溉农田
据城建档案资料记载,北运河始建于1911年,初称“永利河”,后更名为“太平世河”、“新开河”,是一条位于沈阳城北、东西流向的人工河。北运河东起位于天柱山浑河之滨的东陵水闸,西至塔湾地区某部铁路专用线,流经东陵、大东、于洪、皇姑、沈河5个区,全长27.7公里。
当年开凿北运河,是为了灌溉农田。史载,十九世纪末期,沈阳大面积农田严重缺水。清代光绪三年(1877年),为缓解旱情,灌溉农田,清政府委任范成亭创办了奉天水利局,开始在沈阳兴修水利。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春天,为更好地利用境内蒲河、浑河水利资源,扩大奉天西部、北部水稻种植面积,奉天当局决定,在蒲河、浑河之间,挖掘一条人工河道,并以水闸控制流量。这条水渠,就是如今的北运河。1914年,北运河全面竣工时,沿河开垦的水田达1万余亩;及至1928年,受到北运河河水哺育的水田,发展到了5万余亩。
九十年代:大刀阔斧疏浚灌渠北运河
从上世纪初到九十年代,北运河河道、护堤及两岸环境,一直没能得到整治和管理,加之人为破坏,导致下游农业灌溉用水严重不足,城市排水不畅,沿河景观破烂不堪,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1995年,市政府提出,按照设计高起点、施工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工程出精品原则,建设好新开河。1995年12月,新开河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到1997年9月,完成了新开河河道治理、污水截流、两岸绿化、道路建设、桥梁建设等项目,实现了“灌溉排涝兼顾,河道清水长流,两岸绿树成荫,沿线景点相连”改造目标。
城北绿带:北运河拉开串串翡翠珠玑
新开河现已建成和睦公园、黎明公园、得胜公园、枫露公园、宁山公园、将军公园、博雅公园、新乐公园、塔南公园9个公园;凌云游园、秋实游园、长江游园、东宁游园、春华游园、兴民游园、东辉游园、冬青游园、怒江游园、吉祥游园、塔湾游园、共青游园、辽河游园、夏翠游园14个游园;总面积1933334平方米,树木146725株,藤本植物86305株,计128个品种。
新开河设围栅长20060米、码头12处、亭子27座、长廊11座、园桥1座、花坛49个、喷泉6座、花架7个、园灯1355盏、雕塑8座、电子钟1座、休息凳357个、日晷1个、装饰球12个、假山1座、花钵24个、雕塑8处。
新开河沿线园林绿化,突出了植物景观特色,渗透着人文景观,新植了大量花卉、树木,铺设草坪,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绿地面积,沿岸建设了12个公园和12个游园绿地,成为集“农田灌溉、城市补水、防洪排涝、园林绿化、轻舟游船”5大功能为一体,集古今名胜为一线的文化长廊。
环城百里:绿茵翠树碧水缠绕沈城
新开河建成后,与南运河、卫工河相连,形成了全长49.7公里的沈阳环城水系,组成了沈阳的运河风景区,人称“百里运河”。
“百里运河”中,南运河14.5公里;卫工河7.5公里;新开河27.7公里。运河风景区有大小绿地、游园59个。其中,公园15个、游园37个、小绿地7个。运河风景区总面积3688051.98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2261271.98平方米;草坪面积1539194平方米;水面面积1099627平方米;建筑面积22173.8平方米;道路面积310468.27平方米;共有绿篱338245株、87379米;藤本植物207907株;针叶树木58069株;阔叶、乔木151369株;花灌木225249株。
环境幽雅:八旬“老沈阳”要活一百岁
一位年近80岁的“老沈阳”回忆说:他刚刚参加工作那阵,经常路过这些运河。那时的运河,其实就是臭水沟。无论如今的南运河、北运河、卫工河,过去河里经常漂浮着死猫、死狗、死猪和各种杂物,污水直接流到河里,河边臭气熏天。这些运河的两岸,根本没有花草,满眼丛生杂草,间或伫立几株树木。
“老沈阳”回忆道:现在的北运河怒江园至塔南园之间,过去有一道沟、二道沟、三道沟,沟里全是污水和杂物,沟上地面全是蓬蒿野甸,只有外地来沈拾荒者,在此搭建低矮棚屋居住。
建成“园、景、水、绿、路”五大功能的运河风景区后,每天各个游园的游人络绎不绝,有的习武健身,有的唱歌跳舞,人们尽情享受优美环境之乐。“老沈阳”说,他儿子在北运河怒江园附近一个小区,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楼房,彻底改善了居住条件。他每天都要到北运河岸边转转,有这么优美的环境,活到100岁不成问题!
发挥余热:退休后清扫保洁北运河
80岁的王大爷说:新中国成立前,他在北大营附近打工;参加工作后,在铁西区人民里居住,每天都要路过运河。以往,沈城百姓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北京有个龙须沟,沈阳有条臭水沟。”当年的北运河,实际上就是一条近30公里长的特大垃圾场,砖头瓦砾、腐臭垃圾到处可见;两岸杂草丛生,蚊蝇肆虐。三伏天,附近居民门窗紧闭。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1997年,南运河、卫工明渠、北运河相继改造完毕,最终形成运河环城水系之后,实现了老百姓的多年心愿。如今的运河环城水系,不仅发挥出农田灌溉、添水补绿、抗洪防涝的功能,还建立了众多景点,供人们休闲娱乐。环境好了,人们心情也好了,人的素质也随之提高了。王大爷退休后,主动加入劳模物业公司,每天在北运河清扫保洁,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玉环”工程:继续改造建设环城水系
沈阳运河环城水系主管部门、沈阳市城建局运河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说,沈城运河环城水系,早已成为市民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其环境治理、污染防治等工作,一直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南运河、卫工明渠、北运河竣工以来,历经了多次整修。
2007年3月,市委、市政府再次加大了对运河风景区的改造力度,启动了“玉环”即“百里环城水系”的改造建设。其中,包括从阳春园至动物园区段等14个游园内的园路、绿化、水面,以及园内设施等方面改造建设,全长共计11公里,改造面积约11.8万平方米;工程内容包括游园改造、清淤、截污、通航、路网改造、护岸整修、增设娱乐设施、亮化、商业开发等9大工程。成为1985年以来,运河沿线最大规模的改造。
百里“玉环”:婀娜多姿环绕生态沈城
据介绍,这次改造建设,需要两年时间。改造后,将形成“一环、三带、九区、四十六园、八景”规模——
一环
由南运河、卫工明渠、北运河,组成一条“环城水系绿带”,成为缠绕沈城腰间的“玉环”;
三带
“玉环”的三带,为南运河、卫工明渠、北运河3条带状公园;
九区
“玉环”分为9个风貌区:北运河新乐文化风貌区、清朝文化风貌区、民族工业风貌区、沈城沧桑风貌区;卫工明渠创意产业风貌区、铁西新城风貌区;南运河都市人文风貌区、商业休闲风貌区、自然生态风貌区;
四十六园
目前,“玉环”由46个公园和游园绿地串联而成;
八景
选取“玉环”中最具特色的8个景点:东塔春耕(南运河)、万泉莲舟(南运河)、柳塘春雨(南运河)、雪树银花(北运河)、花泊观莲(南运河)、塔湾夕照(北运河)、星烛浮影(北运河)、铁西新韵(卫工明渠)。
据悉,目前,百里环城水系建设仍在继续之中。有关人士表示,相信通过不断地建设改造,沈阳百里环城水系功能,会越来越完善;周围环境会越来越优美;真正成为沈城的一道“玉环”,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升都市景观形象,形成“金廊银带携沈城,一脉居合碧玉环”的全方位空间发展格局。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