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英县城管执法局开展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评价。图为该局职工正在投评价表。
刘裕国摄
近三年来,四川各市(州)党委和省直部门党组上报的干部任用事项中,共有8件(次)因不符合规定,未予审批同意
对市(厅)、县(区)党政“一把手”的重要举报件,直送省委领导阅批,并由省委组织部派员查核
前不久,一条“爆炸性”新闻传遍四川广安市广安区大街小巷:大龙乡党委书记张大林被提拔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张大林靠的是突出的实绩和群众的认可。
他在任大龙乡党委书记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建成新农村重点村8个,组织群众发展商品蔬菜1万余亩,化解乡村负债170多万元,多项工作走在市区前列,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农民书记”。
张大林的提拔,是四川省近年来成功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体系的一个缩影。
四川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川坚持通过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来解决干部选任工作的现实问题,有效提高了干部监督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规范—— 干部任用提名程序 扩大干部任用提名民主权利 提名环节,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核心环节,在推荐确定干部考察人选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公开、不民主,个别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
四川坚持以扩大民主为导向,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着力加强规范干部提名行为的相关制度建设。
考察人选经“两推一述”方式产生。
选配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干部人选时,在首次民主推荐人选普遍不过半的情况下,确定得票相对较多的人选进行个人陈述,再在首次推荐的范围内进行第二次民主推荐,最后根据第二次推荐结果,由党委(党组)在得票过半的人选中集体研究,差额确定考察对象,既充分体现群众公认原则,又有效避免简单以票取人现象。
绵阳市在这个环节有两点创新:
一是细化“两推一述”环节。他们采取陈述人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准备陈述材料。陈述人事前不通知,准备材料过程由组织部工作人员陪同,中断与外界的通讯联络。到了规定时间,立即参加第二次大会进行陈述,陈述的顺序由抽签决定。
二是全额署名推荐。2006年市级领导班子换届后,在配备市(县)直重要部门、县市区(乡镇)和开发园区“一把手”时,积极推行召开市(县市区)委常委会,实行市(县市区)委常委、市(县市区)人大主任(党组书记)、市(县市区)政协主席署名全额推荐提名,确保把最优秀的人选选拔出来放在“一把手”岗位,然后进入下一程序进行考察。绵阳还精心制定了《关于公开推荐乡镇领导干部候选人的实施意见》,创立了区分不同结构推荐乡镇领导干部的新方式:对乡镇党政正职候选人、副职候选人、县级机关交流提拔人选的推荐,采取不同方式进行。
目前,“两推一述”办法已经在四川选拔任用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广泛推行,收效明显。四川各地各级都坚持把群众民主推荐作为干部选任的必经程序,有的地方规定凡赞成票未超过50%的不能列为考察对象;广泛运用“两推一述”,引导干部群众逐步从单纯对“好人”的选择转变为对“好人”与“好的任职目标、好的工作目标”的同步选择;普遍采取民主推荐、组织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个人自荐、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从后备干部队伍直接提名等办法,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
去年,四川首次采取省委全委会推荐方式,确定了8个市长和2个厅(局)长的提名人选。在实践基础上,四川今年研究制定了地方党委全委会推荐党政领导干部人选办法,规定党政正职领导岗位出现空缺时,组织部门根据班子建设需要、空缺职位数量、类型及其岗位职责要求,在综合各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方案,再提交党委全委会推荐产生提名人选。目前,全省不少地方试行了全委会推荐重要干部的办法。
实行非定向差额推荐后备干部人选。四川制定了非定向推荐市厅级领导职务后备人选办法,要求采取不确定具体职位的方法,民主推荐市厅级领导职务后备人选,并对人选的条件资格、产生程序、具体数额和相应结构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对推荐出来的人选,坚持备用结合,统一调配使用;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一次;重视培养锻炼,加强管理监督。这一提名推荐方式,有利于更加准确地确定干部提拔交流任职人选。
把关—— 加强选任事前监督 防范用人失察失误 防范用人失察失误,始终是干部选任工作的难题,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用人失察失误主要表现在“带病提拔”上。
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柯尊平说:“究其原因,既有考察失真的问题,也有监督滞后的问题。”
为此,四川突出抓好干部选任工作的事前监督把关。
全面实行考察预告制。在坚持实行干部考察预告、考察对象公示、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的基础上,拓展实施了后备干部公示、干部任期目标公示、工作实绩公示、奖惩情况公示、审计结果公示,并将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在考察地进行公告。遂宁市2007年以来,先后公示各类干部863名,受理公示期间举报74起,及时纠正9起不符合规定的用人事项,3名拟任县级干部因查实确实存有影响任职的问题而被取消任职。
实行差额考察。今年6月,广安市“试水”干部差额选拔制度,采取“海推”的方式非定向推荐出3名党外干部进入考察程序,采取座谈考察、实地考察、集体面谈等方式,对3名考察对象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考察,根据德才表现、工作实绩、群众公认等要素条件对比,通过打分排名的方式遴选出2名相对优秀的党外干部人选。广安市安监局执法支队长张学慧通过差额选拔被提拔为安监局副局长。广安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差额选拔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既实现了在多数人中好中选优,又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有效降低选拔成本的干部竞争选拔方式。
近年来,绵阳市共差额考察党政干部23个岗位47名人选,有23名被提拔使用。2007年以来,安县在30个科级领导干部岗位的配备上,实行了全程差额选任的办法(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
为防止少数单位在用人上随意“开口子”、“搞特例”、打“擦边球”,四川严格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审批制度,要求各地各部门在非换届期间一次性调整干部数量较大、提拔领导干部亲属、提拔曾受党纪处分干部等七种特别情形下启动干部选任工作时,必须提前报上一级组织部门审核。
近三年来,四川各市(州)党委和省直部门党组上报的干部任用事项中,共有8件(次)因不符合规定,未予审批同意。
针对干部考察中发现人选问题线索但一时难以查清的,四川制定了干部选拔任用专项考察办法,规定要抽调纪检、审计等单位人员组成专项考察组进行调查,在问题未查清之前,组织部门不得提出提拔任用的意见,党委(党组)不得作出提拔任用的决定。这一做法弥补了传统考察方式的不足,保证了考察工作质量,防止了干部“带病提拔”。
制约—— “一把手”用人权 重拳查处“一把手”违规用人问题 8月6日,四川省委组织部首次举办了全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干部政策法规培训班,对全省所有县委书记、组织部长进行集中专题培训。181个县(市、区)的党委书记、组织部长,21个市(州)委组织部长、分管干部监督工作的副部长、干部监督科(处)长共450余人参加培训。这次培训旨在进一步督促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在选人用人上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提升县一级干部选任和整治工作水平。
近年来,四川多次就省内外有关市、县委书记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开展案例分析,不断深化和拓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对“一把手”用人权力、用人行为的规律进行认真研究,对干部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作了深入分析。
今年,四川出台了规范和监督县(市、区)党委书记用人行为办法、加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监督的意见、运用举报信息加强对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从界定用人权力和责任、规范用人行为、严明用人纪律等方面作出规定,迈出了对“一把手”用人行为规范和监督的重要步伐。
针对过去一些地方干部选拔过程中存在身边人选身边人所导致的“拉票”、“贿选”和不敢大胆工作、不敢坚持原则的问题,遂宁市探索实施了“三票制”、“四票制”考核推荐干部的结构化权重制。通过A票,即“领导票”,体现党管干部管人与管事相结合;B票,即“身边干部票”,体现党内民主和身边干部的评价;C票,即“服务对象票”,吸收广大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参与,体现基层民主;D票,即“自我业绩票”,体现自我推荐、凭实绩竞争。近年来,遂宁运用这种办法,在市直部门选拔、考核了520余名县级领导干部,各区县选拔、考核科级干部1166名,有效扩大了群众参与面,收到了坚持和完善民主的双重效果,实现了组织、同事、个人、服务对象“四满意”。
对“一把手”违规用人问题的查处敢于用重拳。四川制定了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诫勉、停职、免职办法等制度,把涉及选人用人问题的举报,特别是与“一把手”有关的举报作为受理重点,加大查处力度。其中,对市(厅)、县(区)党政“一把手”的重要举报件,直送省委领导阅批,并由四川省委组织部派员查核;对转交下级组织部门协助查核的,全部列为督办件。
延伸阅读 一把手 对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领导班子中正职的俗称。“一把手”是所在地方、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通常被认为是领导班子的核心。
从理论上讲,“一把手”与班子其他成员在讨论决策时地位平等,拥有相同的发表意见权、表决权,但从实践上看,“一把手”实际权力空间较大,“一把手”既是权力的主要行使者,又是权力行使后果的第一责任人,其党性觉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高低,不仅关系到其本人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其所领导的部门、单位的工作成效和形象。
带病提拔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也称“带病上岗”,是群众对一些有腐败行为的党政干部“边腐边升”,不断得到提拔和重用现象约定俗成的说法。解决干部“带病提拔”需要从改进工作、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注重“群众公认”是根本,是关键。
河北廊坊 干部选任既看“前”也管“后” 本报电 (王泽明、杜洪明)河北廊坊市运用系统论方法选拔任用干部,着力在科学、民主、规范上做文章,提高干部选任的公信度。
为解决干部选任工作中存在的“重使用轻培养”、“重使用轻管理”等问题,廊坊在加强任中环节同时,加大了任前、任后环节工作的力度,突出干部培训、干部考核、干部监督等环节。在干部培训上,全市先后选送一大批干部到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国内著名高校学习培训,并建立了苏州、温州、广州等干训基地,开阔干部的视野,提高干部的素质。在干部考核上,该市积极探索实际管用的考核办法,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干部人才测评中心”。在干部监督上,该市建立了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干部考察责任制度、科级干部任用备案等制度,坚持每年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执行《干部选任条例》情况进行检查。此外,市委组织部还完善了“12380”举报电话工作机制,加强了任前、任中、离任全程审计。
安徽无为 规范监督县委书记的用人行为 本报电(赵蓟生)安徽无为县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的用人行为,明确把用人中的动议、提名、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作为规范和监督重点,以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首先,细化运作,规范动议权。县委规范提出动议的前提、原则和方式,县委书记只提干部调整意向和原则,具体的干部调整方案则由组织部门提供。其次,拓宽渠道,规范提名权。县委规范了4种渠道的初始提名方式,拓宽干部初始提名渠道,扩大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性。在规范考察权上,县委改进考察方法,延长预告考察时间和扩大预告范围,实行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制度,对拟提拔任职的干部进行任职适岗调查。同时,县委对不同领导职位拟任人选,在不同范围采取不同方式酝酿,注重县人大、县政协主要负责人和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的意见。此外,为实现民主决策,规范票决权,该县还对乡镇和县直单位正职任用推行全程差额制度。
制度选人群众说话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