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8月18日电 (记者 张洁)“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一直以来,杭州富阳市灵桥镇被誉为“活着的造纸博物馆”,这里出产元书纸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为了能将这一濒临失传手工造纸技术传承,一位名叫李少军的造纸艺人,花费16年时间,将元书纸的生产工艺编写成了《富阳竹纸》,全书十万多字和500多幅图片,详细介绍了手工制造文化用纸的全套工艺流程。
近年来,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逐渐深刻,保护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及世界的共识。2006年,小源元书纸等富阳竹制作技艺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造纸从原料竹子到成品纸,要经过切竹、淹竹、捣刷、制浆、捞纸、晒干、打包等多道工序,生产一张纸,大体上要经过35个工序才能完成。
据了解,李少军编写的《富阳竹纸》一书,全书十万多字和500多幅图片,详细介绍了以嫩毛竹为原料,手工制造文化用纸的全套工艺流程,并着重介绍了“元书纸”的制作工序、操作要领、技术要求。“无论是做元书纸的手工制造,还是到办造纸企业,我这半辈子都和纸在打交道。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传统工艺濒临灭绝,希望《富阳竹纸》一书能对元书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李少军对记者说,早在16年前,便已经开始收集相关资料,想把元书纸制作工艺写成一本书籍,来保护传承这一祖先留下的遗产。
富阳作为造纸之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李少军一有空闲便会深入造纸工棚,与当地造纸艺人交流元书纸制作工艺,对各个生产细节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不断修正完善《富阳竹纸》一书。李少军表示,如果有条件,他还想制作一张与《富阳竹纸》一书相配套的DVD光盘,使书中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