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师培训班里有很多年轻的面庞
今年暑假,他们寻找实习单位、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赴外地进行社会实践……视野投向了未来职场
目前,大学生自我学习意识、职业资格培训意识提升较快,成了今年社会培训机构的主要生源。在有些培训项目上,大学生人数甚至超过了职场白领。
参加会计培训的大学生超白领 心理咨询师、物业培训也占25
%北京著名职业培训机构——尚德机构统计显示:暑期报名参加培训的大学生近9200名,他们热衷的项目除了传统的英语外,人力资源、会计、心理咨询师、物业等也成了“香饽饽”。
参加人力资源师培训的人数比例,以前一直是白领占80%,大学生占20%。今年这个比例有了变化,白领人数有所减少,占65%,大学生人数比例提升到35%。
报名参加会计培训的大学生,也由40%增加到55%,而在职白领则由60%降为45%。会计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规范化,准入门槛相对低,所以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优先选择的培训项目。
参加心理咨询培训人数比例,以往是在职白领占90%,大学生占10%。今年,白领占了75%,大学生达到25%。大学生认为,心理咨询行业受尊敬、薪水高,发展趋势好。
往年在大学生的眼里,物业管理不是理想的职业,认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年龄大、文化层次不高。参加物业管理培训的人,两年来在职人员占90%以上。今年,很多大学生改变了看法,参加培训的人中,在职人员占75%,大学生占25%。很多专业不好就业的大学生,认为物业管理门槛低,中国的物业公司越来越规范,而且房地产市场长期来说是向前发展的,有房子的地方肯定需要物业公司,薪水应该看涨。
“我们很多同学假期都忙着充电,有的实习,有的报考职业资格培训。开学我们就大三了,现在不努力进行职前自我培训,大四时找工作可就要麻烦很多。”北京交通大学学生赵乔乔说。
中国农业大学一位大三学生说:“取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岗位提升和薪水,所以花点时间和精力还是值得的。”
考证不再盲目追数量 在意是否与专业关联 过去,也有不少大学生忙着参加各种职业考证,有的人甚至攥着七八种职业证书,以为多个证,就业就多一份保证。但后来发现,用人单位对“杂证”学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更看重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
现在考证的大学生,目标很明确。中央民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周秀秀说:“和以前相比,大学生主动参加培训的意识更积极,择业观念也越来越趋向现实。对在校生来说,能直接帮助就业的英语培训、行业资格培训自然成为首选。我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上人力资源、会计这些培训,这些职业资格和我们的专业关联度比较紧密,而且行业的稳定性也很好。我和另一个同学则报考了热门的心理培训。我所在的培训机构祁老师说:参加心理培训的大学生多为大三、大四学生。心态好、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大学生,面试成功几率高。”
人民大学人力资源专业的王奇说:我非常赞成在校大学生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培训,这不仅能帮助我们取得专业资格,还能促进大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一起参加培训的还有很多职场白领,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实践经验,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职前教育体现务实精神 培养五种能力三种素养 从事多年职业资格培训的余玲艳老师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都是应试教育模式,多数学生除了上课、做题、考试,别的什么都不会。到了大学,很多学生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以后能干什么。
现在,大学生能主动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是务实精神的体现,也是对应试教育缺陷的一种弥补。大学生参加培训的目的,多集中在如何掌握岗位职能、提升岗位竞争力方面。但在培训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学生将不好的学习习惯带到了培训课堂。比如逃课、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照老师的思路走等。有的人以为上不上培训课不太重要,只要耍点小聪明,考前冲刺一下,能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就行。
其实,大学生应该知道,获得职业资格,只是职前教育的一种。接受职业培训最主要的,是要树立现代人才观念,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经常告诉大学生,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应具备现代人才的五种能力和三种素质。五种能力是:合理利用和支配时间、经费、设备的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能与背景不同的人共事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的能力;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三种素质是:阅读、书写、运算技能;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品质、诚实、集体责任感等。而这些素质和能力,不是一纸证书所能替代的。(李丽)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