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社会各界盛赞宿迁城管

2009年08月19日11:5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

  近年来,宿迁市城管局通过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管理理念,牢固确立“为人民管好城市”的思想定位,坚持“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执法”,不仅营造了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而且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城管执法队伍。
今年1月份,江苏省罗志军省长来宿慰问调研时,对宿迁市城乡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2008年,宿迁市城管局在全市民主评议政(行)风中,在市直执法部门中获得了第二名。近两年,有大批外地城管同行来宿考察交流城市管理工作。近期,宿迁日报记者对社会各界部分人士进行了深入采访。现陆续刊发:

  城管人很值得学习

  程立森(宿迁市行风监督员)

  近几年,宿迁城市的面貌在人们的眼皮地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开政(行)风座谈会的时候基层人民对城管的意见是更多的赞扬,去年,市城管局在全市行风评议中,在市直执法部门中获得了第二名,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谈起城管,程立森如是说。

  七八年前,曾担任过行风监督员的程立森,去年又挑起了市行风监督员的担子。程立森说:“市城管局的工作面广、量大,又是一线工作,困难大,他们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绩,这和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城管局有着先进的理念:"城管为公,执法为民"、"刚性管理,柔性执法"等等。他们的理念是符合"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很能为人们所接受的。城管人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次在大街上,女城管队员捡起了一市民随手丢的垃圾,旁边的人就说她是在做秀。那位女城管队员却坚定地说:"我愿意永远“作秀”"。正是由于他们的“作秀”,我们的城市才能这么干净、整洁。

  市城管局在执法过程中大力推进“行政处罚案件终结制”,对市民和单位偶有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不再仅依靠罚款进行处置,而是立即告知当事人违反了哪项规定,并责令其在指定时间内整改,还为其提供办理占道经营、市政府服务等相关手续的指导,只要当事人在整改期限内达到要求,就免于行政处罚。程立森说:“以前很多情况下对于违法违规的小商贩,城管不是罚款就是采取粗暴行为,而近几年这种现象在我市已经销声匿迹。现如今,针对违法违规的小商小贩,城管采取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多次说服教育,在经营户实在不配合的基础上才适当采取执法权、处罚权。”

  几年来,市城管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城管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亲民、为民的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倾心贴近群众,着力为民排忧解难。这一做法得到了百姓的呼应,城管形象在百姓心中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如今宿迁城市的整洁与靓丽有着努力奋斗的全体城管人的一份功劳。”

  城市面貌一新的原因何在

  徐遵志(宿迁市容监督员 )

  徐遵志是去年受聘的市容监督员,一年来,通过与城管的零距离接触,亲眼目睹见证了城管的点点滴滴。他告诉说,现在宿迁城市面貌一新,道路,店面整齐划一,个体摊位就业有序,到处呈现一片和谐的社会气氛,归根求源是何原因,我理解有以下几点:一是城管局转变了管理执法观念。过去城管好像是政府管市民,如今城管是为“民”,这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观念转变化解了许多矛盾,为建立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过去常看见城管执法人员撵小商小贩,现在为他们“上岗”创造广阔的空间,过去“躲”城管执法人员,现在敲锣打鼓送感谢锦旗。

  二是有一支好的城管执法队伍。市城管局始终能够严格管理标准,牢固树立“刚性管理,柔性执法”的理念,在爱民亲民中体现文明执法、柔性执法,做到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关怀,打造“亲民城管”的良好形象。前一段时间,徐遵志亲身感受了我市城管执法队员的“柔性执法”方式。他到市区市府东路北侧的巷子里买粮食,发现有经营户把粮食摆到了路上,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也给行人带来不便。城管执法队员看到后不是强拉硬拽让他们往里拿或者开罚单,而是面带微笑地对经营户说:“如果大家都把东西往外摆,不仅影响市容,而且道路被占了,顾客想买东西都买不成。”说着还帮助业主们一起往屋里抬东西,这让业主们很感动。

  三是变单一处罚方式为多元化管理新机制。让进城农民有卖瓜果蔬菜的地方,让小商小贩有做生意的地方,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利益,这充分体现了城管人文关怀。”他感慨地说,现在只要走在大街上,就能看到一些和谐的画面,比如商贩与城管亲切打招呼,这都是城管执法以人为本带来的变化。从2005年开始,城管局还开展了"千户访谈"活动,到过去被管理被处罚的商户中谈心。城管人不怕遭受白眼,也不怕听讽刺,每人每年平均走访户不低于200人次,就是在一次次访谈中,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矛盾化解了,隔阂消除了,和谐城管的氛围逐渐浓厚起来。”

  宿迁城管人是最可爱的人

  卞陈丽(宿迁应用职业技术学校学生 )

  卞陈丽是宿迁应用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大学生,在去年的“我心中的宿迁城管”征文活动中,她荣获了大学组一等奖,提起城管,她感慨地说,“对宿迁城管的了解,是源于征文活动,以前,对宿迁城管不是很了解,自从开展征文活动,才去关注他们,了解到了他们的点点滴滴,可以说,宿迁城管人是最可爱的人。”

  卞陈丽说,“众所周知,流动摊点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难题,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以往,治理此类问题,基本上就是罚款、扣东西的硬件措施,一味地进行"堵",但效果并不理想,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矛盾。针对此问题,宿迁市城管局坚持以人为本,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利民、惠民措施,如他们建设了便民服务亭,设置了书报亭,划定了夜市经营场所,开通了瓜农绿色通道等等。正如他们所说:"我们是为人民管理城市,而不是为城市管理市民"。”

  现如今,不仅是宿迁中心城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今日的宿迁农村环境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市城管局在全市农还开展了环境那个整治,有人就用了脍炙人口的快板书这样来形容如今的农村环境,“田成方,林成网,环境卫生人人讲;树文明,人飒爽,处处都是新气象”,这一点不为过,卞陈丽如是说。

  最后,卞陈丽感慨地说,“宿迁城管人,365天如一日,战高温、抗严寒、顶风冒雨、披星戴月,营造了一处处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描绘了一幅幅和谐文明的画卷。他们不是演员,却在人生的舞台上跳出了最优美的舞步;他们不是模特儿,却穿出了心中最美的时装;他们不是魔术师,却让我们的城市变得如此神奇而美丽。天蓝水碧,鸟语花香,优美环境,靓丽仪态,好一派迷人的宿迁城乡风情。城管为公、执法为民,既要城市形象、又要队伍形象,刚性管理、柔性执法,这是宿迁市城管局一直用行动证明的诺言。我要用我手中的笔,去记录这些最可爱的人—宿迁城管人的每一天”。

  城管人给流动摊贩安了“家”

  杭玉华(城管便民服务亭使用者)

  “城管局设立的便民服务亭真好啊!它不但让我们流动摊贩有了家,而且收入也比以前成倍增加了,俺一辈子也忘不了城管局的领导”。提起城管便民服务亭,杭玉华对城管局夸个不停。

  今年58岁的杭玉华有10多年流动摊贩历史。杭玉华说,“建市之初,他家的土地就被征用,一家人就靠着他用人力三轮车拉水果沿街叫卖维持生活,不但遭受风吹日晒,还要提防城管执法人员检查,每天都在提心吊胆的,有时遇到雨雪天气,只好停业在家休息。在经营水果时,常占着流动摊贩流动性强,顾客难找的心理,以次充好,短斤少两,虽然每天也能赚个十块、八块的,但心里总不是滋味。去年8月,城管局免费赠送便民服务亭让我使用,并给我指定了经营地点,从此,我彻底结束了流动摊贩生活,有了遮风挡雨的“家”,在便民服务亭内守法经营,诚实经营,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经济收入比流动摊贩时相比,简直一天一地,真的应该谢谢城管局各位领导”。

  城管人性执法让人感动

  杨昌文(出租车司机)

  今年43岁的杨昌文已经开了7年的出租车了,每天早震7点钟出车,直到晚上10点才收车回家,经常穿梭在大街小巷,见证城管人性执法的事数也数不清。

  最让杨昌文感动的事是城管人每年在瓜果上市高峰期为瓜农开辟的绿色通道。许多瓜农找不到市场,只好选择在道路上买卖交易,但城管执法人员发现后从不处罚,而是耐心地说服瓜农在道路上买卖交易,既影响城市环境,又存在安全隐患。经常看到城管执法人员为瓜农找地点,跑市场。与此同时,还在城市各大出入口,设置告示牌,绘制城区市场具体位置,公布城管服务电话,凡瓜农求助的,城管执法人员8分钟赶到现场,为瓜农进城卖瓜引路。

  杨昌文还说,“我们开出租车的不容易,天天起早摸黑的,实际上那些城管队员也不容易啊,我早晨一出车,肯定能在街上看到城管。尤其是那些女城管,跟我们开出租的一样,天天在街上转,看到地上有废纸、垃圾什么的,看到一次就捡一次,我每天在街上跑,看到的多了。”说着,王师傅将手指向了市长途汽车站的进站口,“那里就那么宽的路,就那么大点的地方,过去很多的小商小贩在那里随便摆摊卖东西,不要说那些大客车了,就是出租车进进出出都不容易,严重影响行人出行。大概是在去年吧,城管开始对那里进行整冶,现在你看那里宽敞多了,没了那些随意摆摊的了,我们走车方便多了。”“特别是去年年初连降的三场大雪,路面积雪较厚,严重影响市民出行,但城管局全体干部职工能够坚持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上路,奋战在清扫积雪的第一线。”王师傅感慨地说,城市因为有了他们而更加亮丽。

  这样执法让我们感动

  陆启武(沿街经营户)

  作为一名经营户,陆启武和城管人的接触十分频繁。在接触中他了解到宿迁城管人为我市城市环境的改善、提升,吃了很多的苦,同时也受了不少委屈,尤其是在门头招牌管理方面,让他体会最深刻。

  门头招牌虽然很小,但是对于一座城市形象的影响却不小。陆启武说,没开店之前,他对店招店牌基本没什么概念,直到2000年,他开店做经营。那时候,市区的门头招牌制作,可以说店主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基本没有什么严格的规范要求,感觉很自由。2004年开始,城管局加大了市区门头招牌的管理力度,使店招店牌达到了左右相接、厚度一致的要求,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2007年起,市城管局定位更高的目标,开展了精品店招店牌创建活动,目前,市区十多条道路两侧店招店牌进行了集中改造更新,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每一次店招店牌的更新,陆启武都作为一名被管理对象,起初,他根本不能理解,总认为是在搞形象工程,所以给城管人施加了很多阻力。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并非如此,每一次店招店牌的更换,城管局都会从紧张的经费里抽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补贴经营户更换店招店牌,并且派出专人跟踪服务。

  “这样执法,让我们为之感动,城市管理为了谁?从我们生活的环境来看,在我们周围,我们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与市容、城管是密不可分的,城市的保洁,市容的治理,小摊小贩的综合管理,都是市容和城管执法的工作范畴。” 陆启武说,“最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份,城管局为解决拖把晾晒影响城市形象问题,专门出资,采购了几千把“免晒防霉”拖把,免费发放给市区范围主次干道沿街店面,解决了市容管理中一个大难题。城管局这次免费送拖把活动,不但解决了我们晾晒拖把的后顾之忧,同时促进了我们经营户共同维护公共环境的意识。城管局在执法中类似的“亲民为民”举措还有很多,如“千户访谈”等。”陆启武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经营户都能理解、支持城管。

  社会各界盛赞宿迁城管(二)

  城管人想得太周到了

  王乃柱(城管便民服务亭使用者)

  “城管执法人员确实不错,不但免费让我们这些困难群众使用便民服务亭,在生意不好时,他们还想方设法出谋划策,增加我们的经济收入”。王乃柱对城管人给他摆脱贫困支的招十分满意。

  王乃柱,今年54岁,父母均已80多岁,妻子无业,一个孩子在浙江大学读书,多年来,孩子的学费全靠亲友资助,王乃柱说:“因为我的爱人年龄偏大,又没有技术和文化,进工厂没人要,在家没事做。听说城管人员免费提供便民服务亭给困难群众使用。今年初,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把家庭情况向市城管局作了反映,谁知,他们很快送来了便民服务亭让我经营。由于家庭困难,没有周转资金,我就做起了本小利微的布鞋生意。开业后,生意一直不好,城管人知道后,多次到我的便民服务亭鼓励我,并为我想出了一边卖鞋,一边补鞋的好办法,不但为我增加了经济收入,还为我的便民服务亭聚集了人气。王乃柱高兴地告诉笔者:“城管人想的太周到了”。

  外地人盛赞宿迁环境优美

  庄苏勇(出租车驾驶员)

  “人到一座城市,首先看环境,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虽然开出租车还不到1年的庄苏勇,提到环境对城市的影响却高人一筹。

  庄苏勇说:“我开出租车经常接到外地人,他们到宿迁的第一感觉,第一句话就是宿迁环境优美,道路宽敞。可谓环境对一个城市的重要,宿迁之所以能赢得外地来宿人员的赞美,城管执法人员确实付出了太多太多……在我开出租车不到1年的时间里,经常看到城管执法人员早早在路面上巡逻,经常看到城管执法人员捡拾地上的垃圾,经常看到城管执人员开展义工活动,清扫大街小巷道路上的垃圾,就连节假日、雨雪天气,也经常看到城管人忙碌的身影……”

  “城市的文明需要我们大家来维护,城市形象的维护就是城市文明的表现,也是城市居民素质的体现,如果光靠城管一个部门显然力不从心,希望全社会都来支持城管,理解城管,参与城管。只有这样,宿迁的优美环境才能长久保持”,庄苏勇最后期望地说道。

  城管打造投资者乐土

  仲其茂(个体饭店老板)

  “乱停乱放,乱倒垃圾……只要你是首次违法违规,城管执法人员将对你实行首违免罚,并立即告知当事人违反了哪项规定,只要当事人在整改期限内达到要求的,就免于行政处罚”。外地在宿迁经营饭店的仲其茂对城管这样执法深有体会。

  仲其茂说:“外地常常把城管与管理相对人比喻是“猫和鼠”的关系,在宿迁却被形容为“鱼和水”的融洽,宿迁城管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说着仲其茂谈了亲身经历城管执法的一件事。

  今年5月初的一天中午,刚到宿迁转包大酒店的仲其茂,店内一名女服务员把刷碗碟的脏水泼洒在路面上,恰好被巡查的城管执法人员发现,按照市容管理条款的有关规定,可以对酒店乱泼脏水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但是执法人员考虑酒店刚开业,又是外地人,主观上不是故意违规,随对其行为实行首违免罚制,仲其茂听说这样处理后,立即组织人员对油污路面进行冲洗。此后,仲其茂说服亲朋好友多人来到宿迁投资创业。

  宿迁城管真正体现了为人民管理城市

  张镭(宿迁市人大代表)

  “说起宿迁城管,宿迁城管人给我最强烈的震撼是他们把城管的“管”当作爱、当作理解、当作宽容、当作关怀,一个内涵的改变,城管的意义全变了。这一变,不仅改变了城管的形式,更改变了城管人的形象。宿迁城管人“管”的好,好就好在这一变。”张镭说。

  宿迁城管一直以来本着以“城管为公,执法为民”、以亲民、爱民之心来管理着这座城市。正是这样的管理,让张镭感受到了“管”的好。他说,“宿迁城管人还给了他最深的感动。这一感动也源之于他们对被管理者的爱,理解与宽容。在管理与被管理者的矛盾变得愈来愈尖锐,愈不可思议当下,宿迁城管人将其管理理念来一个小小的转换,一切随之改变了。城管的天地变得格外宽阔,城管的效果分外明朗。如果说这一对矛盾本是冤家的话,那么,宿迁城管人愣是将冤家变成了亲家,变成了朋友,变成了很融洽的友情。这一切,真的令人感动,令人百感交集而又心悦诚服”。

  我们应当更多地理解城管

  杨邦彦(宿迁市歌舞团团长)

  记者跟杨邦彦谈起城管,他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说:“自从跟城管执法队员有过一次直接接触后,让我认识并理解了城管。”

  有天回家路上,路过我朋友开的店铺,看到朋友正和穿制服的城管交涉,只因为在门外张贴了一些宣传纸就遭到城管的管束,被要求尽快清理掉。我当时挺火的,就帮着我朋友一块跟他讲道理,贴自家门上也关你事儿?让我失望的是,那名城管队员不恼不怒,而且一直微笑着听我们说,待我们停下嘴巴,他给我们敬了个礼,动情地讲他的道理。”杨邦彦说,真是没见过这么亲和、这么耐心的城管,我真是服了他。后来,他还帮着我们把张贴的宣传纸一点点地清理掉了。

  杨邦彦还说,城管作为一个执法部门,我们市民应该更多地了解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理解和支持他们,也希望广大市民也能够和城管人员一样参与到宿迁这个美丽城市的建设中去,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城市品牌

  黄立云(宿迁市行风监督员)

  一个城市的市容市貌关系到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到外地的黄立云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宿迁这个不大的城市,却是那么的整洁、有序。整洁的街道,浓密郁葱的绿化带,宜人的居住环境……这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已成为宿迁城市的品牌。

  说起宿迁城管,黄立云可以说大大赞赏。“城管的管理理念先进。实行了“城管为公,执法为民”、“既要城市形象,又要队伍形象”、“刚性管理,柔性执法”和“宣传城管,增进理解”的“四个”理念,营造了和谐的管理环境,创造了一条符合宿迁实际特色的城管新路”。黄立云说,“我们在外市经常可以看到城管人与市民之间闹矛盾,而在宿迁绝没有这种现象。现如今,在网络上也经常可以看见网民普遍对城管的意见大,但是宿迁城管却一枝独秀。”

  黄立云也呼吁:我们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是维护者。维护城市的市容市貌不单单是城管人的责任,也是每位市民的责任。如果要让我们的城市品牌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希望大家要共同的珍惜和爱护品牌,从自身做起。

  社会各界盛赞宿迁城管(三)

  宿迁城管的全新形象

  祁长金(离休干部)

  “城市扩大了,需要有一支城管队伍来管理城市,要不就乱套了。然而,城管执法人员几年前形象很差,群众中多有微词;近几年来,我们亲眼看到了城管人员的执法新形象。”祁长金说,“我几年前退休,在家没事,经常会到街上走走,看到现在的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比以前文明多了”。接着,祁长金列举了好多例子。他说,“在车辆乱停乱放管理上,几年前,常常看到城管队员开着汽车满街跑,发现哪辆自行车未放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将自行车搬上汽车就开走,现在这种行为看不见了。如果车辆未停整齐,城管执法人员会自己动手把自行车摆放好。对流动摊点,由堵改为疏。几年前,经常看到城管对菜农在路边摆摊位,不是说服教育,而是动手动脚,甚至把菜踢满地。对此,群众内心不满,暗暗谩骂。现在,这种现象没有了,通过疏导,规范摊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还有在私搭乱建上,有野蛮执法改为文明执法。以前,经常看到城管人员携带大锤,遇到私搭乱建的就抡起大锤乱砸一通,砸过就不了了之了。现在,我看到城管执法人员是深入违建户家中,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让群众自己拆除”。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几年,城管形象为什么好?我估计,这大概是有一个好的班子吧!

  宿迁城管已成为宿迁的品牌

  王大为(在校大学生)

  王大为是地地道道的宿迁人,因为一直在外地上学,在家里呆的时间比较短,但基本上每次回家,都会发现宿迁城乡环境的巨大变化。王大为说,“尤其是前几天他参加了由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组织的“走进大学生村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访了经济开发区和宿豫区、宿城区位于城郊的一些乡镇,看到了乡镇容貌和环境卫生比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

  王大为说,“几年前在城区随处可见胡乱张贴的广告,尤其在城乡结合部,总是尘土飞扬,路边总能看见生活垃圾、建筑渣土等各种垃圾,集镇上看到的就是嘈嘈杂杂的市场。而现如今,他在城市看到的是整齐划一的广告牌,看到的是干干净净的道路和优美的绿化带;在乡镇看到的是整整齐齐的店面,井然有序的市场,这与城市管理是密切相关的。”他说,宿迁城管已成为宿迁的品牌,“城管为公,执法为民”的口号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宿迁整体形象的提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宿迁的发展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相信未来的宿迁一定会在城管的努力下,建设的更加美好。

  宿迁城管人爱护城市就像爱护自己的家

  张旭(企业职工)

  说起城管,喜欢看报纸的张旭说从报纸上了解了城管。因为自己的工作性质,跟城管队员正面打交道的机会几乎没有,但总是能见到他们在城市里活跃的身影。

  “我去上班的路上,不只一次地看到穿着制服的城管队员们,拿着小扫帚、夹子,对街边的一些容易被环卫工人忽视的旮旯里、绿化带深处的零碎垃圾进行清扫捡拾。他们城管的义工活动一直坚持着搞,说他们"把街道当作自家的客厅来保洁,把小区和单位庭院当作自家的卧室来整理,把公厕当作自家的卫生间来打扫"一点也不夸张。他们似乎个个都特别地爱干净。看到有些被积水浸泡得已经有异味的一些垃圾,我们都嫌的要命,他们却不捂鼻子不皱眉头。”张旭说,宿迁城管让城市有了美好的形象,也让自己的队伍有了美好的形象,他们不愧是城市环境的守护者。

  对宿迁城管的印象很深

  丁凡凡(应届大学毕业生):

  来自盐城的丁凡凡2005年第一次来到宿迁,进入宿迁学院学习,今年毕业了毅然决定留在宿迁工作。她对宿迁、对宿迁城管有着特别的印象。当问及这印象有何特别时,她说:“来宿迁前只知道宿迁是个新崛起的城市,想必发展应该很落后。可在宿迁的四年里,让我大大地改变了对宿迁的看法。在宿迁的各商业街逛上一圈,能留下记忆的不是一个个别致的整齐划一,规格相近,已形成一体的店铺招牌,在高高低低的楼宇间显得格外醒目,让人看着也格外地舒服。”

  和她说到宿迁的城管,她颇感慨,给我们讲了她亲眼看到的一件事。“去年一天,看到两个推着满车的水果的小商贩在路边一边兜售水果一边与城管的执法队员争执着,他们不愿挪走,而且底气十足态度强硬。城管队员却始终保持着微笑,对他们进行劝说并指引他们去附近的农贸市场经营生意。”丁凡凡感慨地说,真是佩服城管队员当时可以那样地平静处事,现在了解了,这是宿迁城管人一直坚守的四个理念之一刚性管理,柔性执法。

  城管执法人性化

  吴云程(老干部)

  宿豫区委统战部离休干部吴云程,五年前被市纪委聘为行风评议代表,多次参与市行政执法单位排查、评议工作。在跟他聊起宿迁城管时,他立即开了话匣子。

  “街道、单位庭院、小区,无论是在城市绿化、亮化方面还是在秩序管理上都做得非常好。看到这么漂亮整洁的宿迁城市环境,我怎能不感到自豪与骄傲?而无论在宿迁的哪个角落,常常都能看到城管人员的身影,为了维护城市生活环境,他们付出了太多的精力与时间。我们生活的环境好了,不能少了他们的管理。”吴老脸上尽是欢喜。

  吴老说,“经常在报上看到关于城管的宣传文章,也经常和城管接触,让我见识到了宿迁城管人的人性化,他们大胆地改革、创新,提出了全新的管理理念,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为民着想、与民一心,规范执法。”说到这里,吴老问我说:“知道城管什么最能打动人吗?”,吴老笑着说:“是宿迁城管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用心的管理时的敬礼和微笑。”

  吴老说,因为接触城管,让他亲眼看到了城管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的好形象,一定要把心里面的城管给唱出来。“面对百姓笑脸挂,查访民情听实话,关注民生为宗旨,执法坚持人性化。”

  宿迁城管一心为民

  王英炜(宿迁机关工作人员)

  市容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管理是城市最前沿的窗口,而城管则需要处处关注细节。炎炎夏季,西瓜大量上市,为了保证瓜农进城顺利销售,又不污染城市环境,细心入微的宿迁城管人为瓜农们一律“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全方位服务。“我在6月5日在《宿迁日报》A1版上就看到过一幅名叫《“绿色通道”乐瓜农》的照片。今年瓜果上市以来,城管积极为每一位执法人员制作了瓜农进城服务卡,发放给瓜农,卡的正面印有市容管理相关规定、瓜农进城经营友情提醒事项和服务电话等内容,背面印有市区主要瓜果市场分布简图,并在城区各小区、社区专门划定临时销售点,安排执法人员全程引导服务。自从有了固定的卖瓜点,瓜农们再也不用起早贪黑,有时候一个人忙不过来,城管还会来帮忙,瓜农们的心里比西瓜还甜。”

  几年来,城管局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亲民、为民的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倾心贴近群众,着力为民排忧解难。市城管局始终心系困难群众,开展了真情帮扶助困的活动,通过城管干部职工的齐心努力,市城管局共与249户贫困户结为帮扶对象。平时,城管人经常去看望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积极地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问题,给没有生活来源的家庭的劳动力联系工作,让其一家有生活来源;安排了便民服务亭,给那些没有固定摊点的贫困户,保障了正常的生活等等。每逢节假日,城管的干部职工还给帮扶的贫困户们送去生活用品和生活慰问金等。城管人用他们的爱心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

  宿迁是经济欠发达城市,在处理既要美化城市的“脸皮”,又不能饿了老百姓的“肚皮”矛盾上,宿迁城管发挥了“软化剂”和“黏合剂”的作用。从2005年开始,宿迁城管开展了“千户访谈”活动,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每人每年平均走访不低于200人次,就是在一次次访谈中,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矛盾化解了,隔阂消除了,和谐城管的氛围逐渐浓厚起来。
(责任编辑:renyue)
[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