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今年也不例外。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日益恶化的环境下,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而不惜投机取巧,却无奈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之发达,骗局很快被揭穿。今年夏天,“被就业”一词与“贾君鹏”、“吃寂寞”等无厘头词汇迅速蹿红网络。
一石激起千层浪,除了“被瞒着就业”, “被要求就业”也浮出水面,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
就业率的统计方法存在缺陷
7月初,教育部公布了今年高校的就业情况: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数据公布之后,虽然质疑声不断,但回想起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举国上下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及出台措施之多之重,这一结果似乎还是可信的。但“被就业”怪象的现身给了高校就业率当头一棒,不得不令人开始质疑各校就业率的真实性。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依据是每年6月初高等学校上报的毕业生就业方案(精确到每个毕业生具体情况的软盘及表格),计算方法是毕业生的总人数减去未就业毕业生人数与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来计算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即:
毕业生总人数-未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
(注:未就业毕业生指既没就业、创业,也没继续深造和出国的毕业生。)
教育部的统计方法较为宽泛,只能大体了解大学毕业生是否就业,至于在哪就业、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等重要就业指标均不能得到体现。另外,由于统计口径较为单一,数据只来源于学校而非学生本人,从而导致了“被就业”怪象的发生。
高校应切实做好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就业率作为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总,应作为一种公开信息,提供给受教育者,以便他们更好地选择高校、选择专业;提供给高校,以便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供给用人单位,以便用人单位能招聘到适合自己的大学生人才。北大资源学院的一些做法为各高校做好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树立了榜样:
1.建立毕业生基础信息库
根据每个专业的具体情况,以班级为单位,把每位毕业生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就业地区、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层次、薪酬待遇、单位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就业渠道及学校推荐次数等信息纳入毕业生基础信息库。
2.及时更新毕业生基础信息
由于应届毕业生刚刚踏入职场,对自我、职业和社会的认识比较浅显,工作的不稳定因素较多。为了准确真实的了解学院就业情况,每2周跟踪更新一次毕业生就业信息,并及时计算出该时间节点的就业率,进而对全院的就业工作进行及时调控和推进。
3.毕业生就业回访
为了确保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北大资源学院于今年6月底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专人对422名毕业生进行了全员回访,对毕业生的工作区域、工作单位、薪酬福利、工作满意度、职业生涯规划及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等内容进行了回访,信息库里的每一条信息经学生确认后作为就业率计算数据的唯一来源。
截止到7月25日,该院422名毕业生中共有344人成功就业,30人出国留学,12人自主创业,6人国内继续求学深造,就业率达到92.89%,远远高于教育部统计68%的全国就业率,令人欣慰的是就业满意度也达到了75%,就业工作进展呈现良好势态。
北大资源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值得借鉴
1.就业导向的专业设置
首先学院对原有的50多个专业方向进行优化,缩减到10个专业方向,结合市场需求及学院资深优势,倾力打造重点精品专业,提升教学品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每年定期邀请北京各大企业经理及人力资源主管共同讨论业界对人才需求情况,参与精品课程开发,及时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该院培养的毕业生真正适合市场需求,赢得业界的广泛好评。
2.完善的就业工作管理体制
为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北大资源学院成立了以执行校长为组长,各级学院分管院长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全员抓就业、人人促就业的局面,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岗位和环节,让每位学生得到真正的辅导与帮助。
3.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导向训练课程,把《职业导向训练(COT)》纳入必修课程,从大一开始对学生开展全程、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帮助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就做好职业准备。
4. 健全的国际化人才库
北大资源学院设有专门的就业服务中心,及时了解国际、国内人才市场需求,启动了“国际化人才库”工程。目前,该院与北大青鸟集团、联想集团、北京天伦王朝酒店有限公司等多达100余家的国内外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的人才供需合作关系,这些企业每年固定向该院提供各类职位超过四千余个,充分保障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证明,实习实训工作是就业工作的基础,是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有力保障。目前,北大资源学院已与北京的各大三甲医院、大型的医疗器械公司、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信息产业部华北计算所、联想集团等大型IT企业、北京天伦王朝大酒店、茉莉餐厅等50多家企事业单位达成了实习实训合作协议,为该院在校生提供大量实习实训机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