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愤怒的书信、电子邮件和投诉电话是消费者遭遇商家劣质服务后通常选择的维权方式。
随着技术进步,不少人发现,在时下流行的微型博客“推特”(Twitter)上“说商家坏话”似乎比写投诉信见效更快。于是,航空公司不幸成为博主们的首要攻击目标之一。
网络泄怒 随着“推特”、“脸谱”(Facebook)这些社交网站的火爆,航空公司也开始因为网站上集聚的批评言论陷入尴尬境地。
遭遇航班延误或对航空公司服务不满的旅客毫不保留地将愤怒倾泄出来。有时甚至人还在航班客舱狭窄座位上,不满就已发到互联网上。
特里特里普勒是一家旅游心得网站的负责人。路透社19日援引他的话报道:“这几乎就是个"地下愤怒工厂",我很少在"推特"见到夸奖航空公司的言语,大多是批评。”
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在微型博客“推特”上发布140个字数以内的即时“状态”信息,而这一实时发布功能已经成为博主们批评商家服务的强有力工具。
批评航空 “推特”上每天都会有人表达对航空公司的不满。
“美国航空公司真吝啬,每架飞机都是破的”、“大陆航空公司,我为你感到羞愧”、“联合航空公司,你真是祸根”,路透社记者12日早晨从“推特”上的即时状态消息中摘录到这些内容。
大陆航空公司和美国航空公司拒绝专门就“推特”上对它们的批评进行评论。大陆航空公司女新闻发言人凯莉克莱柏说:“我们正在关注"推特"。我们会直接回应或在合适的情况下公布情况。”
为美利坚航空公司打点媒体事务的比利萨内斯说,媒体可以促进商家与顾客的更好交流,“"推特"及其他一些媒体网站是人们建立沟通和表达的渠道”。
愈发头痛 对于深受高额燃料费用、经济萧条、人事骚动刺痛的美国航空业来说,航空公司无法承担失去顾客信任的风险。现阶段,“让顾客满意”对它们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美国各航空公司为控制花销,削减航班数目,因此机舱总是比较拥挤。今年7月的数据显示:全美排名前九位的航空公司客机座位利用率在85%以上。
尽管拥挤,但航班准点程度得到改善。美国运输部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78.9%的航班在距离计划时间的15分钟内降落。
从数字上来看,乘客们似乎并不应如此怨声载道。西南航空公司负责官方“推特”维护的克里斯蒂戴认为,当今社会“不少人感到沮丧,因此就把它当成一种发泄渠道。我们的顾客想要知道的是,我们能听到他们的声音”。(林琳)
我来说两句